第一怪:闆凳不坐蹲起來
“蹲景”成為關中區域特别是農村地區最有名的亮點。蹲是講功夫的,隻有長年累月的曆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閑,不累不乏。(蹲着吃面香,要是有個馍馍吃起來更香!)
記得小時候還有人們吃飯都是蹲在自家的門外,一邊吃飯一邊谝閑傳。(鄉情滿滿,人情暖暖。)
第二怪:房子半邊蓋
傳統的中國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結構,關中地區把這種房子叫“安間”房,又叫上房,裡面住着主人和老人。一個院落除了上房還有偏房,在關中叫廈子房,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邊蓋的“怪”房子。傳統的中國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結構,關中地區把這種房子叫“安間”房,又叫上房,裡面住着主人和老人。一個院落除了上房還有偏房,在關中叫廈子房,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邊蓋的“怪”房子。
為什麼要把房子蓋一半?原來這種半邊蓋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能節約大量的木材,實現了關中人少木多土的蓋房理念。
傳統的關中院落進門有一道叫照壁的牆,往裡左右都是廈子房,最裡面是安間正房。關中有順口溜:“有錢住北房,避風又向陽。”
第三怪:姑娘不對外
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于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關中的姑娘美得很,認識的趕緊約起來。)
這一怪很多地區都有,隻是在關中地區現象更突顯,人情味也更濃郁。“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它的正面意思是關中男人戀家戀媳婦。
第四怪:帕帕頭上戴
去人的生存環境差,黃土高原上風刮塵揚,烈日毒辣,婦女們出門幹活串戶沒個遮蔽可不行,頂塊手帕合情合理。愛美之心
第五怪:面條像褲帶
面條像褲帶,說的是面條的寬度和長度。熟悉關中地區面館的朋友都知道,一根面條就是一碗面,撒些青菜,配上油潑辣子,那真是色香味俱全!(關中的扯面,撅面,楊淩蘸水面都很不錯)
其實在關中,心靈手巧的婆娘們早已把面食發展到了一個極高的境界。僅是面條,關中人就能做出幾十種的花樣,棍棍面、臊子面、涼面、酸湯面、漿水面、片片面、豆子面等等。再配上不同的佐料,一天一個美味也不帶半點誇張。
第六怪:鍋盔像鍋蓋
由于關中地區以前為了避免浪費,且屬于大家庭吃飯的傳統,所以每家每戶都有很大的鍋做飯,烙出的大餅和鍋底相當。由于面體發酵比較好,厚度适中,俗稱“鍋盔”。
相傳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是不是很有意思!(乾縣的醬辣子夾馍很有名哦)
第七怪:油潑辣子一道菜
關中人對于辣子情有獨鐘,特别愛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幹辣子面,而是吃油潑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而且具有獨特的香味。油燒熱去潑辣椒就可以,做法很簡單。
很有意思的是,同樣是一樣的辣子面,家家的味道都不同。
“油潑辣子”看着紅、聞着香、吃着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馍吃。關中人吃飯可以沒菜,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油潑辣子。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吃着美得很,liao咋了!”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來
吼起來說的是秦腔的表演形式,的确有些誇張,不過這種形式和關中人的勞作方式有關。辛辛苦苦了一天,人們相約來到渭河邊,對着滔滔的河水,吼出一天的勞累,吼出生活的酸甜苦辣。
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征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衆膽子要大,以免吓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