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必須牢牢守住幾億畝耕地紅線

必須牢牢守住幾億畝耕地紅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20:49:19

必須牢牢守住幾億畝耕地紅線(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1

必須牢牢守住幾億畝耕地紅線(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2

在廣州市番禺區大刀沙作物王國幸福田園,孩子們下田體驗“粒粒皆辛苦”。 南都拍客 蘇裔燕 攝

9月19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在會上指出,十年來,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國務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紅線。

劉國洪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自然資源部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

一是嚴密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法律法規,修訂實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黑土地保護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國務院印發文件,就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專門部署。

二是嚴格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優先序,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中,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足額帶位置分解下達,做到優先劃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三是嚴控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加強改進占補平衡。全面實行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先補後占,強調做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嚴格補充耕地核實認定,建立補充耕地地塊公開制度,确保補充耕地真實可靠。

四是嚴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行“進出平衡”制度。針對國土“三調”反映出的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問題,明确要求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必須在年度内補足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

五是嚴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強化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對省級政府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台賬,持續督促整改;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向全社會公開通報典型案例,發揮震懾作用。

劉國洪表示,通過采取這一系列的措施,十年來,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國務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的目标,守住了耕地紅線。特别是近兩年來,耕地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實現淨增加。

●不動産統一登記改革

所有市縣基本實現5個工作日内辦結

9月19日,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介紹,十年來,不動産統一登記改革任務圓滿完成,不動産登記服務質量、水平和效率不斷提升,有力保護了企業和群衆财産權,有效保障了不動産交易安全,“服務各行各業、造福千家萬戶”。

劉國洪指出,全面建立和實施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已如期實現目标。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不動産統一登記改革,2014年《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頒布,2015年全國不動産登記職責機構整合到位,2016年不動産登記證書證明“發新停舊”全面完成,2017年所有市縣級登記機構接入國家級信息平台。“我們用5年時間實現了登記機構、登記依據、登記簿冊和信息平台‘四統一’的改革目标。”他說。

同時,在全面提升登記服務質量、水平和效率方面,也做到了便民利企。比如,實行信息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員集成,減少申請材料和辦理環節,不斷壓縮不動産登記辦理時間;推行便民利民服務舉措,實施不動産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并行辦理”,“互聯網 不動産登記”等。目前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5個工作日内辦結。

劉國洪還提到,自然資源部持續推動各地加快化解曆史遺留問題導緻的“登記難”,大批群衆拿到了房屋的産權證書;部署開展清理規範林權确權登記曆史遺留問題試點工作,本着尊重曆史、實事求是,穩妥推進化解林權登記曆史遺留問題;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産登記任務,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258.18萬套建檔立卡戶應登記安置住房全部完成不動産登記。

●海洋經濟實力

總值達9萬億元,占GDP比重9%

在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年來,中國海洋經濟整體實力不斷提升,2021年海洋經濟總值增長到9萬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此外,中國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中國海洋港口規模和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張占海表示,海洋經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和廣大人民群衆的生活密切相關,受到全社會高度重視。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張占海指出,十年來,中國海洋經濟整體實力不斷提升。2012-2021年,海洋經濟總值從5萬億元增長到9萬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海洋産業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特别是新興海洋産業的增速超過10%。

此外,中國還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這個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海洋港口規模和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占世界第一。自然資源部還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指導意見,主要的銀行海洋經濟貸款餘額都保持在6000億-7000億元。

張占海介紹,十年來,中國海洋科技進步創新進一步加快。目前,中國在軌運行的海洋衛星已經達到了10顆,海洋衛星星座正式建成。以“蛟龍”号、“奮鬥”号潛水器為代表的海洋探測運載作業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雪龍2”号破冰船作為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破冰船,填補了中國在極地考察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同時,自主研發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連續運行時間保持了世界領先地位。

●地質勘查成果

新發現23個大油田、28個大氣田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石油、天然氣新發現23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方級大氣田。

于海峰介紹了相關具體數據。一是石油、天然氣新發現23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方級大氣田,非油氣礦産新形成32處資源基地。

二是西部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占了全國一半以上,産量約占全國的1/3。西部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和産量均占全國80%以上。海域油氣産量約占全國1/4。特别是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産量超過3000萬噸,新增産量明顯增加。另外,我國還新形成了32處非油氣礦産資源基地,有25處都在西部地區。

三是80餘座老礦山新增資源量達到了大中型規模,近800座生産礦山不同程度地延長了服務年限。

四是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不斷提高,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由24.7%提高到45.5%,重要找礦遠景區調查工作已經全面覆蓋。

五是“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固體礦産勘查區“三位一體”找礦預測理論等科研成果,極大地支撐了國内的找礦行動。

六是發布煤炭、鐵等124個礦種“三率”指标要求,遴選推廣360項先進适用技術、工藝及裝備,石油采收率平均提高了9個百分點,固體礦産開采回采率平均提高8個百分點,選礦回收率平均提高9.5個百分點。

七是推進修訂《礦産資源法》,深化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形成了我國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新規範。

●泸定地震救援

14顆衛星連拍7天更新地圖

在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介紹了應急測繪在四川泸定“9·5”地震救援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他表示,震後3小時緊急調集14顆衛星連續7天進行編程拍攝,并派無人機獲取了震區0.3米分辨率的雷達影像,為搶通道路、搜救人員提供及時精準定位服務。

劉國洪介紹,我國國産衛星遙感數據獲取能力顯著提高,十年間,國産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獲取實現了零的突破。十年前,我國的高分影像都要采購國外衛星。目前,僅自然資源部作為牽頭主用戶的國産在軌衛星就達到了25顆。我國實現了對全部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

劉國洪說,“2021年,我們提供的測繪成果有46.3萬幅,打個比方,所有這些測繪成果可以覆蓋我們全部國土20遍。”

全國衛星導航定軌基準服務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實現向全社會提供厘米級實時的導航定位服務。時空數據庫、新一代全國數字高程模型、實景三維中國和時空大數據平台建設等,這些技術工作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統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闆。

另外,劉國洪表示,應急測繪保障被稱為“災區上空的眼睛”,為核實災情、精準組織救援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地理位置,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間,先後為200餘次重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提供了保障服務。通過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應急測繪快速響應機制。

劉國洪以四川泸定“9·5”地震救援為例介紹了應急測繪的作用。“我們在震後3小時,就向前方指揮部提供了現場指揮地圖,同時緊急調集14顆衛星連續7天進行編程拍攝,定向定點定時的拍攝,以便于及時在救援過程中更新指揮地圖。我們迅速派無人機,獲取了震區0.3米分辨率的雷達影像。對于邊遠地區,由于道路中斷,地面救援難以到達的地方,我們及時獲取了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為搶通道路、搜救人員提供及時精準定位服務,為救援工作赢得了寶貴時間。”

劉國洪也指出,這套機制還要在現在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提供服務。

聲音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十年來,我們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産資源勘查,主要礦産資源儲量實現增長,煤炭、鋁等礦産品産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十年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2012-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了40.85%。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生态保護成效顯著,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量的72%得到了有效保護,東北虎的數量達到了50隻以上。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我國還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這個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海洋港口規模和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十年來,形成了一批重要礦産資源戰略接續區,在開采消耗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主要礦産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

十年來中國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成就:為全球貢獻1/4新增森林面積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嚴格劃定并守住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

◎煤炭、鋁等礦産品産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城鎮住宅、公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長

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

◎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

◎2012-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

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

◎新增和修複濕地1200多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24.0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50.32%

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

◎編制完成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

◎全國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不動産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内

采寫:南都記者 宋淩燕 實習生 王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