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霭,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今天是小暑,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俗話說“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
意思大緻是說
如果小暑這天聽到打雷聲
那麼梅雨帶就會重返長江中下遊地區
多逗留一陣
出梅後仍可能迎來一段時間多雨的天氣
有時候持續六七天,有時候近半個月
稱之為“倒黃梅”
小暑,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盛夏已經來臨,天氣開始炎熱,卻還沒到最熱。但“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幹熱轉為悶熱。
進入小暑節氣後,這時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将結束,盛夏開始,悶熱難耐。唐代詩人韓愈的詩句形象描述了此時的暑熱感受:"如坐深甑遭蒸炊"。甑是蒸鍋,人們如同置身于蒸籠之中。
華北、東北地區降雨增多,即将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同時,南海和西太平洋台風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台風開始增多。
溫風至
小暑之日“溫風至”,這“溫風”是熱風,但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間一個大蒸籠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溫水之中,此時溫風徐來亦如酒,也可興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蟋蟀居壁
後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還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飛。它農曆七月後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待農曆九月不入戶就要凍死,十月就在床下鳴了。它名“促織”,為督促女子紡織,“促織鳴,懶婦驚”,是為警示。
鷹始摯:
再五日“鷹始摯”,這時鷹已先感知到肅殺之氣将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了。
食新
據說“食新”乃“食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味苦
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膩,人吃了以後,會感到涼爽舒适。每逢夏天,人們因炎熱不思飲食之際,若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開胃健脾、清熱解暑;如以苦瓜泡成涼茶飲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煩渴頓消。
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荞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小暑養生 過這五關
1、養陽關
都說“春夏養陽”,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為何還要養陽呢?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2、情緒關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髒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天熱人體溫度升高,易引起内分泌失調和心态不定,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思維紊亂,易激惹、易怒甚至行為失常等。
常表現為失眠、健忘、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此時就需要有規律的作息,以安定情緒。
3、飲食關
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則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議,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4、睡眠關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緻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5、濕熱關
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複發作。而對于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 《夏夜追涼》宋·楊萬裡
來源:科普蘇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