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解釋括号裡的詞。(1)衆皆棄去( )(2)破之(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二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複徙居學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選自劉向《烈女傳》)
1.解釋下列詞語。
A.嬉:
B.賈人:
2.這段文字源自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适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釋]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顧:回來;④彘:豬;⑤特:隻不過。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還②顧反為汝殺彘
2.解釋加點的詞。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4.讀了這個故事後,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麼?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例作簡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①兔走觸株 走 ( )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 釋 ( )
③而身為宋國笑 身 ( )
④冀複得兔 冀 ( )
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并翻譯這個句子。
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從短文中你得到什麼啟示?從某一角度簡要談談。
答: 。
五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屦,貿貿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餘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從而謝焉 謝
2.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過10個字)。
3.這則故事給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答: 。
六
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 。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
3.這個故事講的是 成語。
4.這個成語的含義是: 。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鄰舍有燭而不逮 不逮:不給他
B.衡乃與其傭作 傭作:雇傭勞作
C.而不求償 償:報償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鄉
2.文中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是:
3.本文記述了有關匡衡的幾個故事?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參考答案
(一)
1.去:離開(2)破:擊破
2.從此以後手不離書,以至到了不知饑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沖稱象;瓦特留心觀察水沸騰發明蒸汽機
(二)
(1)A.嬉:遊戲,玩耍B.賈:商人
(2)孟母三遷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嬰兒還沒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教導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釋: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議論句: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翻譯: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這樣②謝: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來之食
3.(略)
(六)
1.轉身
2.葉公并非真正喜歡龍,而是喜歡那些像龍而又不是龍的東西。
3.葉公好龍
4.有的人表面喜歡某樣事物,卻不是發自内心的喜歡
(七)
1.A
2.鑿壁偷光
3.三個故事:鑿壁偷光、傭作求書、說《詩》感受:(略)
八、
1、C(這裡的“傷”是妨礙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詞,他的;②中的“其,代詞”,指“我”;③中的“乃”,副詞,就;④中的“乃”副詞,竟然,
3、B(①句并列關系,②句④句是因果關系,③句是轉折關系)
4、D(②反映尹翁歸直爽的性格和書生氣,⑤寫尹翁歸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國辭行,與表現他的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無關)
5、D(“獨伏不肯起”這一細節表現了尹翁歸的直爽性格和書生氣,而不是倨傲狂妄)(6)①所屬各縣的官吏被人檢舉而受到查辦。②(我)又不能以私情來求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