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與頓國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西周,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頓(今平店鄉李崗村及李崗與冢子王莊之間),建立頓子國,今商水縣東部屬于其管轄範圍。
淮水中上遊地區曆來為上古民族雜居交錯之地,況且又為商王朝統治的舊地(特别是西華縣、商水縣境内更為商王武丁及其後裔、戚族生長和曆練之地),為震懾商民舊族,周王朝便在這裡分封了頓、沈、項、息、番、蔡、道、蔣、曾、唐等諸多姬姓小國,使其成為鎮守周朝南疆的屏障。周初分封的這些諸侯小國,面積都不大。《禮記·王制》:"天子之田方千裡,公侯田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頓為子爵,其封地面積方圓不過五十裡。
頓國故城呈正方形,城牆用夯土築成,邊長500米,面積達25萬米2。城牆外有壕溝護繞。故城内出土有西周、春秋時期的建築構件如筒瓦、闆瓦、雲紋瓦和生活用具陶圜底罐,以及楚國流行貨币蟻鼻錢等。故城外發現有西周、春秋、戰國及漢代墓葬。頓國故城附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古溵水(假設是樂嘉就是頓國故城,史載溵水在樂嘉注入颍河故道)自西北經故城南向東平緩而流,适于人們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頓國習慣上稱為北頓。
頓國北、西臨妫姓陳國(淮陽);東接姬姓項(槐店鎮西趙古台村)、沈(沈丘南部、平輿-臨泉一帶);南與姬姓蔡國接壤。西周時期,周王朝王室尚強,頓國與周邊諸侯國都能相安無事,處于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陳為大國,頓為小國,頓依附于陳,陳也需要頓國作為屏障,春秋早期兩國關系密切。從商水朱集出土的文物以及古書上的記載可以看出,古頓國淪姓貴族曾與陳國貴族原仲(死于公元前667年)等聯過姻。
頓國作為國卑勢弱的小國,夾在逐鹿中原的大國諸侯之間,對大國或依或違,時即時離,搖擺不定,惶惶不可終日。頓國本依附于陳國,後懼楚國之強,背陳而轉向楚國。陳國于是大兵壓境,遂使頓子失國,頓子逃奔到楚國求援并在楚國避難。公元前637年秋,因為陳國在歸順楚國的同時又暗中勾結宋國,楚王遂接受頓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陳國,占領了焦、夷兩地。
頓國懼楚軍撤走陳國再來騷擾,決定搬遷,他們在古溵水(與颍水共道)之南(今項城市南頓故城)又找到了一片可以生活的地方。公元前635年,頓國開始派遣臣民、工匠在那裡修建土城。待土城修成之後,頓國開始了一場神不知鬼不覺的大搬遷。南頓故城面積約50萬米2,故城内外發現有周代和漢代墓葬。因新搬遷之處在溵水之南,亦在故都李崗之南,故頓國改名為南頓。
頓國搬遷後,頓國故城李崗被陳所占,西漢時設博陽縣(另有說法在羅氏窪,可能在今練集鄉東南羅莊),東漢時稱樂家(王莽篡漢後自以為天下升平,所以在更改政區地名時大量采用粉飾太平的吉祥詞彙,把博陽改名樂家/樂嘉,好象地名改得吉利一些,新朝就會國運亨通了),北魏時稱平鄉,直到北朝北齊時才逐漸衰敗。頓國故城李崗的土城遺址逐漸風化成為了冢子,而形成李崗東坡連冢的現象。
頓國秘密搬入了人煙稀少的南頓故城一帶時,由于突然興起一座土城,人們解釋不清,就把南頓故城稱之為"鬼修城"。後來又附會上劉秀避難的故事,更為南頓故城增加了幾許神話色彩。故南頓附近的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到這裡焚香禱告,以求神靈保佑。頓國複國後完全淪為楚國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國人進攻陳國,同時命頓國伺間隙攻打陳國,為此陳國人包圍了頓國。在後來春秋時期的争霸戰争中,陳、頓、沈、蔡等諸侯國都懾服于強楚,并多次随其征伐他國。公元前538年,這些諸侯國随楚攻伐吳國。公元前537年再次攻伐吳國。公元前519年7月吳軍深入楚地,在雞父(今固始縣東南)大敗包括陳、頓在内的楚國聯軍。
陳、頓等國并不甘于做楚國的附庸,公元前506年跟随魯國共同攻伐楚國,試圖謀求獨立。頓國參加這次侵伐楚國的戰争,并未改變附庸楚國的地位。 公元前496年2月,頓國的國君準備事奉晉國,于是便背叛了楚國,并和陳國斷絕了友好關系。楚便在陳國的幫助下發兵滅掉了頓國,使其納入了楚國版圖。頓國自此滅亡,存在了550年左右。頓國滅亡後,頓國的貴族為了紀念國家,他們才開始以國名為姓,使得頓姓由此而生。
頓國滅亡後,其地為楚國南頓邑,戰國末年,南頓邑并入秦國,西漢置為南頓縣。王莽新政後,劉秀的父親劉欽任南頓縣令,劉秀少時曾經在南頓度過了幾年難忘的時光。劉秀當了皇帝後,不忘南頓父老鄉親的養育之恩,于公元43年大駕巡幸南頓,在縣府衙門設置酒宴,賞賜官吏人民,免除南頓縣一年田租。當地父老叩頭請求說:"皇帝您的父親曾在這裡長久居位,您曾跟随在此住過,因此認識這裡的官府房舍,每次您來到這裡都給予我們深厚的恩惠,希望能給予免除十年的賦稅。"光武帝說:"天下是個重器,常常恐怕不堪勝任,過一天是一天,哪敢過遠約到十年呢?"光武帝大笑,又答應增免一年的賦稅。南頓父老感戴光武劉秀免二年田租,故在光武駕崩後,于光武帝召見南頓父老的光武台舊址上建光武廟以示紀念。自東漢初光武廟建成後,曆遭兵火,毀而複之,1958年"扒廟打神"被拆除,1980年代重建了光武廟。 東漢桓帝永興二年,封鄧皇後兄鄧演為南頓侯(《後漢書·卷十下》)。
民間現在流傳着關于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如劉秀飲馬池、扳倒井、劉秀跑馬嶺、劉秀提靴在白果樹上留下的腳印等等。西漢末年,王莽對起義軍領袖劉秀日夜追趕,劉秀率領一百多騎被追趕三天三夜未曾休息。這天傍晚,劉秀一行人來到南頓附近,再也走不動了,一躺倒地上,呼呼地睡着了。探馬把這一情況報于數百裡外的王莽,王莽急催人馬追趕,下令一定要在五更前捉到劉秀。太白金星知道紫微星劉秀有難,遂來到南頓,喚來東方土地,叫他連夜給劉秀修一座新城,要求在二更動手,五更完工。土地随即召來三千小鬼,擡土的擡土,和泥的和泥,隻剩西城牆還有一段沒有完工,可是三千小鬼已累死過半,剩下的一半也都幹不動了。土地爺疼在心裡,心生一計,捏着鼻子學雞叫,小鬼以為天明了,都四散逃跑了。太白金星火冒三丈,一腳把土地踢到五裡開外,倒(面朝西北)坐在那裡。從此,南頓五裡以内沒有土地廟。東南角五裡外那座門朝北的土地廟,就是當年那監工土地爺,被太白金星一腳踢到那裡的。 五更剛到,王莽人馬趕到南頓,遙遙看去,見南頓東北角一夜之間出現一座新城,城上滿是守城的兵将。王莽一想,便知道是上神搭救劉秀,急忙下令,兵退四十五裡,劉秀才得以逃脫。劉秀逃到北頓西門時,在一個旅店住了一個晚上,比較太平、平安,沒有王莽軍的騷擾,所以當皇帝後給北頓西門那個旅店命名為太平之鄉店,今平店由此得名。
三國時,司馬師屯兵汝陽縣城(今張莊鄉南陵城上村),派前鋒駐紮南頓迎擊駐守博陽(樂嘉,今平店)的毋丘儉,又令大将軍鄧艾從項城夾擊博陽,大敗毋丘儉。
蕭梁的豫州刺史夏侯亶dǎn 圍魏南頓,攻陳、項,被魏将源子恭擊退。投降蕭衍的元慶和 攻東魏南頓,被魏豫州刺史 堯雄擊敗。534年,梁将李洪芝、王當伯襲破平鄉城(今平店鄉平店村),侵擾豫州境,堯雄設伏截擊,生擒李洪芝、王當伯等,俘虜很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