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9:42:21

嵇姓原字寫作“嵆”,國史是清晰記錄的,但傳承中卻出現了衆多的異體字。這也是其他姓氏很難見到的。

“嵆”(嵇)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異體字,首要原因是,它既是一個為當時多數人所不知曉的新造字,也是一個生僻字。生僻字類似的如“芈”。2015年熱播電視劇《芈月傳》中的“芈”就是一個為多數人所不知道的生僻字,觀衆有的讀畢,也有的讀幹,很少有人能正确地讀mǐ。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南朝畫像磚嵇康)1

左右結構的“禾、九、山”與“禾、大、山”是書法藝術的變體字“嵇”,上下結構的“禾、尤、山”是原字“嵆”,這些均無可厚非。 上下結構的“禾、火、山”、上下結構“禾、大、山 ”和上下結構“禾、大、止”顯然是“嵆”的錯别字。

為什麼這樣說呢?以現代體“嵇”為例,嵇姓人不會寫錯,就算是幼童也不會出錯,即便寫分了家,合在一起仍是“嵇”。而異姓人卻經常寫錯“嵇”,一般會寫作“禾、龍、山”、“禾、必、山”或“稽”。我們依據漢字造字規律(形聲)分析,也能理解為什麼說上下結構的“禾、火、山”、山下結構“禾、大、山 ”和上下結構“禾、大、止”是錯别字。後世文人學者不敢否定,故列入異體字。我們今日可見最早的“嵆”,就是錯别字上下結構的“禾、火、山”,它印刻在“竹林七賢與榮啟期”[1]模印畫像磚上。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南朝畫像磚嵇康)2

(南京博物館“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拓片)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已出土四套。1960年4月,在南京西善橋南朝大墓中出土了第一套“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1965年11月,江蘇丹陽胡橋仙塘灣南朝大墓中,出土了多幅模印畫像磚,其中有半套“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1968年8月和10月在江蘇丹陽胡橋吳家村和丹陽建山金家村兩座南朝墓中又各出土一套“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四座墓葬均位于東晉、南北朝文化的中心地——江蘇省。四套模印畫像磚題材内容相同,畫面均由五百餘塊墓磚拼砌而成,大小幾乎一樣,工藝手法一緻,表情、服飾、場景相似。“竹林七賢畫像”被用于墓室内,也真實地反映了魏晉風度對後世的深遠影響。相傳晉代名畫家史道碩、顧恺之、戴逵和南齊毛惠遠等人都畫過這一題材,但皆無存于世。有學者推測“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是顧恺之或戴逵等名家的畫本。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南朝畫像磚嵇康)3

在已發現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畫像磚中,以南京西善橋出土的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藝術表現最為完美。此套模印畫像磚分布在墓室南北兩壁,各由近三百塊磚拼砌而成,規模長2.4米,高0.88米。南墓壁自外向内的人物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北墓壁自外向内依次是向秀、劉伶、阮鹹和榮啟期。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幅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物畫,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畫。現由專家修複,原樣合并砌成連貫的整組畫面,陳列于南京博物館展廳,并被譽為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堪稱國寶中的國寶,2011年12月14日央視科教台曆史《國寶檔案》第298期播放的《 南朝“竹林七賢”畫像磚》就是南京博物館所藏。有幸,南京邵世海先生将他拍攝的畫像磚照片送給了我,讓我在千裡之外可以身臨其境欣賞千年古迹。對于我們嵇姓而言,畫像磚的意義尤為重要,它記錄着嵇姓文化的發展節點——見證了字型變遷的曆史。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南朝畫像磚嵇康)4

(南京邵世海·拍攝)


[1] 榮啟期(前571-前474年),字昌伯,春秋時期郕國(今汶上縣北)人,隐士。傳說曾行于郕之野,語孔子,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