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跟随市“彩虹橋”志願者慰問特困家庭,在麻章區太平鎮山後村,一位母親珍藏的14隻鋁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經了解得知,這是一個單親家庭,主人公叫唐藝平,丈夫8年前去世,留下年幼的孩子,還有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然而,8年來,她默默承受,毫無怨言,用弱肩挑起了這個家。
令她頗為欣慰的是,孩子乖巧懂事、成績優秀。這14隻鋁桶,是學校給予孩子們的獎品,也是唐藝平不斷奮鬥的源源動力。
唐藝平在家中藏有14個鋁桶,都是學校頒給她孩子的獎品。記者 李忠 攝
弱肩挑起一個家
為了維持生計,唐藝平在農閑之際,還經常打散工補貼家用。幫人家施肥、噴藥等,能掙錢的活兒,唐藝平都搶着做。特别是孩子讀初中後,生活費用增多,唐藝平更加賣力了,有時身體不适也瞞着孩子繼續做工。靠着自己搏命般地幹活,以及親戚朋友、政府的幫扶,這個家庭挺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生活不易,唐藝平照顧養母仍十分細緻。早些年,養母的眼睛還可以看得清楚東西時,她每天給她買新鮮的菜肉,讓她自己煮着吃。後來,養母的眼睛越來越不好,她就做好了再給她送去。寒冷的冬天,為了讓養母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唐藝平将三餐分開送,總是剛做好飯菜就即刻給養母送過去。為了讓養母保持舒适和潔淨,唐藝平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給養母洗澡洗衣服,有空時跟老人聊聊天,解解悶。
對此,街頭巷尾許多鄰居常常感歎,要不是老人當初抱養了一個女兒,現在可能不會有如此平靜安穩的晚年。
該村村幹部盧秀玉說:“她們家幾口人,隻有唐藝平一個勞動力,婆婆、養母和孩子都需要她照顧,特别不容易。但是這麼多年來,她一直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用她羸弱的肩膀挑起一個家的重擔,我們村的‘好媳婦’、‘好兒女’、‘好母親’,她當之無愧!”
激勵孩子不斷成長
記者采訪當天,看見唐藝平的家中藏有14個鋁制的水桶,據說是其孩子讀小學時表現優秀,學校頒發的獎品。多年來,她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還用塑料袋把這些水桶裹住。偶有親戚朋友到她家看到這些堆積的水桶,便問她為何不賣掉一些,得幾個錢也好。這時唐藝平便嚴肅起來,說即使窮到砸鍋賣鐵,她也絕不賣孩子的獎品,“這是兒女優秀的見證,我會一直保留着,以激勵他們不斷成長。”
去年,唐藝平的三輪車出了一點小問題急需修理,她讓鄰居幫忙拖到修車處,沒想到半路繩子斷掉,唐藝平突然從三輪車滾了下來,當場摔得全身多處淤青,幾處地方還擦破了皮,鮮血一點點地滲出。心疼醫藥費的唐藝平沒有去醫院治療,而是忍痛回了家,為了不讓孩子擔心,還極力露出笑臉。然而,看到母親周身多處腫脹的淤青,孩子馬上圍過來問長問短,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母女圍在一起嚎啕大哭了一陣子。
孩子成績優秀、乖巧懂事,是唐藝平最大的安慰。她說生活艱難無所謂,一家人能相互心疼愛惜,也是艱難中的福分。如今的她沒有什麼奢望,隻期盼孩子好好讀書,健康成長,以後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