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綱”是《水浒》中的幾個精彩篇章之一。人們對它的分析往往偏重于人物性格和藝術手法這兩個方面,卻很少考究晁蓋、吳用等劫奪生辰綱的動機是什麼。有些人雖也略帶了幾句,但又不是實事求是,而是進行了過分的拔高。說什麼晁蓋領導的黃泥岡暴動,才是梁山農民起義的真正開始。在此之前,小說所描寫的隻能看做是整個故事的鋪墊,是梁山農民起義的背景,有了這次暴動,才有晁蓋等人的上山;有了晁蓋等人的上山,才有梁山根據地的建立;還有人說:“智取生辰綱”是晁蓋等人造反,與統治者直接對抗的起點,并把這次劫奪生辰綱稱之為“聚衆造反”等等。
事實真的如此嗎?
劫奪生辰綱這個想法,大家是一緻的,認為這是一套“不義之财”,是梁中書搜刮的民脂民膏,是百姓的血汗,所以“半路上取之,天理知之,也不為罪”。再說這“不義之财”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而是“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故此,郓城縣東溪村的富戶、保正晁蓋也為之動心。當他聽完劉唐的叙述後,第一句話就是“壯哉”二字,認為這的确是一套數目可觀而又難得的“富貴”,對劉唐的提議表示贊同。第二句話是“且再計較”,這不是他的猶豫,而是說明他下決心劫取後,在思索劫取的良策。吳用、公孫勝對此态度明确。對劫取,一個認為是:“此一事卻好。”另一個認為是:“此一套富貴,不可錯過!古人雲∶‘當取不取,過後莫悔。’”阮氏三兄弟貧困潦倒,雖說“在泊子裡做私商勾當”,但從其生活看,這“私商勾當”對他們來說也是賠本買賣。賭博又老是輸,打魚又不成,就越發羨慕王倫等人“論秤分金銀,異樣穿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抱怨自己“空有一身本事”,認為“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對劫奪生辰綱,他們則認為“正是搔着我癢處”,是“一世的指望,今天還了願心”。吳用則說得更明确,“大家圖個一世快活”。他們有這個想法很自然,他們七人除晁蓋外,吳用乃一教書先生,劉唐是個自幼飄蕩江湖的無業遊民,公孫勝乃一窮酸道士,三阮是漁民,都是些窮弟兄。大家都認定是“不義之财”,故“取之何礙”,何況還能“圖個一世快活”。由此觀之,他們劫奪生辰綱的目的,完全是以圖自身,毫無“聚義暴動”之意。
其次,從他們劫奪生辰綱的做法看,劉唐提了一個初步設想:“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怎麼取,他又沒有辦法。還是吳用出主意,他認為:“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許多莊客,一個也用不得。如今隻有保正、劉兄、小生三人,這件事如何團弄?便是保正與劉兄十分了得,也擔負不下。這段事,須得七八個好漢方可,多也無用。” 吳用這番話再清楚不過了。“人多”不能保密,易出纰漏;“人少”無力奪取,晁蓋宅上莊客雖多,都是無能之輩。“多也無用”四字就道出是劫取,而不是聚衆造反。所以吳用最後說:“聚幾個好漢向山坳僻靜去處取此一套不義之财。”為了保密,智取前幾人還在晁蓋莊對天發誓,這一切說明是攔路搶劫。
再次,正因為他們劫奪生辰綱是為了“大家圖個一世快活”,所以用蒙汗藥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後,他們并沒有其他打算,以為隻少數幾人幹的,大家又曾對天發誓,已做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一概不知的地步,故此奪得生辰綱後,大家分得财寶散夥,各自回家去圖個一世快活。如果不是白勝被捕,供出晁蓋等人,使事情敗露,他們哪會上梁山落草為寇呢?直到宋江擔着血海似的幹系,飛奔到晁蓋家裡通風報信,勸他們“走為上計”時,晁蓋還沒有想到要造反。吳用也隻是說:“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言下之意是如果官府追捕的不急,他們還不願入夥。就是到何濤領兵圍剿,逼得他們為求生路,不得不以武力抵抗,痛殺一頓上梁山時,晁蓋想到的還是自己“造下彌天大罪”,“隻指望逃災避難,投托王倫帳下,為一小頭目”,根本不是領頭造反。
而為人們視為最為徹底的阮氏三雄,一個是“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一個是“老爺生長石碣村,秉性生來要殺人。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于趙王君”,另一個也隻是“休道你是一個小小府尹,也莫說蔡太師差幹人來要拿我們,便是蔡京親自來時,我也搠他三二十個透明的窟窿”!矛盾都是指的貪官污吏,毫無造反之意。吳用雖未明顯流露出這種情緒,但也未有造反要求,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雖早已選定了避難之處,先奔石碣村三阮家裡,“石碣村那裡一步步進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而且入夥的方式,他曾一再提到過:先奔朱貴酒店,“将些人情送與他引進”,然後是“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夥了”。這完全是用行賄入夥,用金錢買個避難處,哪能是“暴動”、“造反”呢?
因此,劫奪生辰綱,不是“造反”、“暴動”,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搶劫!其目的根本就不是動搖統治根基和國家政權,而是用打劫來的貪官污吏的不義之财,“圖個一世快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