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花生的記憶,一直停留在少兒時期,老家俱樂部夜晚戲台下,一位老太太用竹篾圍成一圈一圈的鹹酥花生,在昏暗的煤油燈下,隐晦發光。一個圓圈裡面套着大約10個花生吧,一毛錢對我們來說,太奢侈了,隻有睜眼看咽口水的份。心裡一直期待着,将來一天有錢了,一定要買那兩毛錢大圈的花生吃。至于演什麼戲,不太關心,也不記得,惦記的是香脆的花生。
今年中元節,年已八旬的嶽母回杉洋古鎮的老家,帶回來一大袋家裡剛挖的花生,叫我放陽台上曬,并交代要多少就留多少,剩下的再拿給她。嶽母是個小學退休教師,雖然隻是1960年代簡易師範學校畢業,但素質高,慈祥中不缺威嚴,書也教得好,廣受學生敬愛,也深得我們晚輩的敬重。我把花生倒進洗衣池,打開水龍頭沖洗。用雙手把花生殼表皮的黃泥巴揉搓幹淨,撈起來堆放在簸箕上把水濾幹,再拿到樓上陽台,鋪在地上曬。下樓來發現洗衣池邊還有兩粒小花生,就順手撿起丢在一旁的花盆裡,還用手摁了摁,埋進土裡,灑了點水。我知道此時不是種花生的季節,作物都有它的農時,查了度娘才确切知道:南方花生在每年的二月份到三月份種植。心想,就試試看它能不能長出來。
花生很難曬幹,特别是又被我用水浸泡過,每天都要翻一兩次,底下的還是有個把發黴了,隻好翻動起來仔細瞧瞧,把花生殼發黑、長毛的挑出來丢棄。幾天後,用手捧起來有點沙沙作響,我想這應該差不多了。剝一個試試,口感不錯,生花生有點口澀,但有一種清香味,越咀嚼越回味無窮,慢慢地就能嚼出一股甘甜。用保鮮袋分裝後,留下一袋,其餘的送到樓下嶽母家。細心的老人家不忘問一句:“你自己留了吧?”我說:“留了,存在冰箱裡。”
老家地少人多又貧瘠,種什麼都難,從未見過誰家種花生。可能是大家都擔心,即使種了花生,也等不到收成,早就被人偷挖光了。大人一本正經地騙我們說:“花生是長在樹上,跟豆子一樣。”我們還信以為真,因為花生頭部确實有一根莖藤,那不是挂着用的嗎?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我才真正見到花生樹,确實和豆子樹差不多。不過,那時候已經知道花生是長在土裡。
想起剛上大學的時候,學了著名作家許地山的《落花生》,聽同宿舍稍年長的同學神侃,說是作者與一位同時代的女作家有關,追求不到,故意以落花生為筆名,暗喻她是麻臉,和花生殼一樣。孤陋寡聞的我,不知道這位女作家是誰,也信以為真,還很佩服同學的知識淵博。後來學到女作家的文章,聽了老師的作者簡介,才知道沒有這回事,人家女作家雖然不是國色天香,但也是才情橫溢的大家閨秀,哪有什麼麻臉?隻是不太明白适合小學生閱讀的這篇文章,怎麼也進入大學中文系課堂?老師給分析得條條是道,我們也聽得頻頻點頭。
一日清早,驚喜地發現扔在花盆裡的兩粒花生居然生根發芽了,勃發的新生命把花生殼頂出土面,淡黃色的花生瓣,好像一對相親相愛的小蝸牛背着房子,彎腰探頭探腦地觀察着這陌生的世界。漸漸地,花生殼被甩掉,嫩葉冒了出來,鵝黃中透着青綠,帶着露珠在晨風中輕輕地搖曳。我細心地把它們挖起,栽進另一缽空花盆。此後看到土幹了就澆水,隔三岔五撒點營養液,花生苗長得郁郁蔥蔥,節節拔高,每一枝都長着整整齊齊對稱的四個葉片。雖然我知道這是徒勞無功的,卻享受這個過程,看着它們健康茁壯成長,這不也是收獲?擺在電視櫃上作盆景,也是一道風景。這人生一世,不就如草木一秋,有人成功,有人成仁,有人如草芥默默無聞。花生其貌不揚,甚至有點醜陋,深藏功名塵與土,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适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土坡地、河邊地、丘陵、山崗地都可以種植。隻要一方水土,便安身立命,悄悄地孕育,一朝成熟,奉獻的是驚喜。年輕時曾有長輩教導我說:是金子總會發光!我一直不敢苟同、不以為然,再好的種子,假如把它放在青石闆上,還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嗎?命運捉弄人,環境造就人。年過半百後,對“但求耕耘,莫問收獲”才有了深刻感悟、透徹理解。很多時候,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太過功利結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但看開,還要看遠,人生自有福報。
不知道為什麼,至今依然愛吃花生,水煮、白曬、烘焙等等都喜歡,過去常年備着花生仁早餐配稀飯。前些年膽囊結石,都是半夜裡痛得要死,去上海東方肝膽醫院,膽囊被切除了。同事們開玩笑說,你現在是什麼都不怕了,因為沒了膽,還有什麼膽小膽大呢?大姐還心疼地怪我是天天吃花生吃多了,我想不至于吧!有人說:人體缺什麼,就喜歡吃什麼,自然調節。據說花生有很多功效,比如增強記憶、延緩腦功能衰退、降低膽固醇含量等等,吃生花生還能稀釋胃酸。我這可能是從小缺花生,一直還沒補回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