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實用育兒知識,做靠譜家長。
文丨京媽說,原創内容。
媽媽群裡有個媽媽咨詢:寶寶三個月多了,一直喝的配方奶,從前天開始,突然就不喝奶了,精神好睡眠也好,隻有晚上醒來估計很餓時才認真的喝點,真愁人,也不知道咋回事兒。
群裡另外兩個媽媽說“可能是寶寶厭奶期來了,到了厭奶期就是這樣的”。
不少媽媽也是經常聽别的媽媽們讨論“厭奶期”,但是寶寶有哪些表現就說明寶寶在經曆“厭奶期”呢?先來教媽媽判斷如何看寶寶是否出現厭奶期。
寶寶出現“厭奶期”會有哪些表現? 如果媽媽們會發現 關于喝奶,寶寶突然有這樣的情況,就說明寶寶出現了“厭奶期”:
① 頻率減少:之前每天可以喝8次奶,現在會少喝2-3次。
② 時間縮短:之前每次喝奶要喝10分鐘左右,現在可能喝7-8分鐘就不喝了,甚至喝5分鐘就不喝了。
③ 拒絕吃奶:到了喝奶的時間,沖好奶粉,寶寶會“各種不想喝”,甚至推開奶瓶或是看到媽媽拿過來都哭鬧,而且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更換奶粉品牌、沖的稀一點、等寶寶半睡半醒時喂他們喝等,統統都不管用。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厭奶期”呢? 其實,寶寶出現厭奶期是一種身體自我保護模式,看似突然間的拒絕其實有它的必要原因。
簡單點說,寶寶在3個月之前喝進去的配方奶看起來是有那麼多,但實際上寶寶吐奶、漾奶後會消耗一部分,再加上寶寶的吸收能力較弱,喝下去的奶未必就全部被身體消化吸收,這樣就沒有增加寶寶的身體負擔。
而寶寶到了3個月之後,消化吸收的能力加強了,吐奶也少了,喝下去的奶如果要全部被消化吸收,這樣就讓肝髒、腎髒的負擔很大。當有一天腎髒和肝髒因為不停工作而疲勞“罷工”時,寶寶就會表現為“拒絕喝奶”了,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厭奶期”。
出現厭奶期,還要喂奶給寶寶嗎? 可能有些人會說,既然是身體的保護機制,那厭奶期過了自然就會喝奶了,沒必要再哄寶寶喝呀。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對于剛出現厭奶期,寶寶拒絕喝奶,這時候“媽媽怎麼做”很重要。若是媽媽做的不恰當,寶寶可能會出現長期性的厭奶;如果媽媽能用比較好的辦法哄着寶寶喝奶,那寶寶可能就會重新愛上喝奶。
六做:建議媽媽們這樣做
① 可以把配方奶稍微調稀一些,減少每天的喂奶次數,每次100-150毫升;
② 把配方奶放涼些再喂寶寶喝,這樣能夠降低牛奶的味道;
③ 也可以試着 更換新的奶嘴奶瓶 讓寶寶試試,增加新鮮感,沒準寶寶也願意喝;
④ 讓寶寶适當多運動,比如帶寶寶去遊泳,會很耗費體力,加速新陳代謝,這樣寶寶容易出現饑餓感,也就喝奶了;
⑤ 也可以經常幫助寶寶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以促進腸蠕動,減輕腸胃負擔,也會有助寶寶喝奶;
⑥ 選擇安靜的環境給寶寶喂奶,這麼大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和事物會越來越感興趣,在相對人少安靜的環境下喂奶,會好點。
四不做:不建議媽媽這樣做
① 當寶寶拒絕喝奶時,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強迫寶寶喝奶,因為任何時候強迫喂養都可能會導緻寶寶厭食,反而增加寶寶的厭奶反應;
② 為了增加口感,有些家長可能會在配方奶中加入葡萄糖、白糖、果汁等食物調味,這是不科學的喂養方法,不建議這麼做;
③ 不要因為想讓寶寶喝奶,而時不時的拿着奶瓶來引誘寶寶,這樣隻會增加寶寶厭倦之感。
④ 寶寶厭奶期,很多家長也會跟着煩躁,從而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其實家長們也不要急躁,目前還沒有因為寶寶厭奶期而影響到寶寶身體健康的相關報道,隻要在這段時間裡,好好照顧寶寶,寶寶也能很快恢複喝奶。
寶寶厭奶期喝多少奶合适呢? 厭奶期的寶寶隻要每天能喝100-200毫升的配方奶就不錯了,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安排,盡量讓寶寶多喝點,實在不喝奶的,可以給寶寶适當的喂點白開水。
寶寶的厭奶期并不是一種病症,而是寶寶本身為了防止營養過剩采取的自衛措施,寶寶的身體是根據自然調理來調節的,家長不應該強硬幹涉。等到寶寶的腎髒和腸胃得到充分休息并恢複了代謝功能,就能重新接受喝奶了,也自然會恢複以前的奶量了。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