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深圳援疆工作

深圳援疆工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7 16:24:52

  六載天山水,一生援疆情

  深圳援疆工作(扶貧扶智扶健康)(1)

  周兆翔雖然離開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工作已經有五個年頭,但當地老百姓提到他依然是稱贊有加。他在援疆六年為改善當地群衆生活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翻山越嶺用雙腳丈量雪山之巅、忠誠無畏勇赴反恐前線的事迹,至今依然在喀什地區流傳。

  初來塔縣立下決心

  2010年5月,作為深圳市第一批援疆幹部的周兆翔挂任塔縣縣委副書記。此時的塔縣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條件艱苦、生态脆弱、經濟薄弱,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縣城裡幾乎沒有像樣的樓房,到處是泥濘的土路。從深圳到塔縣,周兆翔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責任重大。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思考和實地走訪,周兆翔的腦海裡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大力發展旅遊業為突破口,帶動周邊産業發展,實現塔縣脫貧緻富的規劃。

  為發展旅遊業走遍當地每一個村落

  要想打造好旅遊業,有特色的旅遊資源和旅遊線路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塔縣很多山裡的美景因為道路不通而不為人所知。為了開發出更多的旅遊資源,周兆翔用了幾十天時間,跑遍了當地的村村落落。

  馬爾洋鄉皮勒村,距離縣城不到100公裡,就是因為道路不通,很多人想去卻沒有去成。2011年,周兆翔背着幹糧、水壺,帶着縣裡幹部一起徒步9天,翻山越嶺終于來到了皮勒村。

  時隔多年,時任塔縣公安局局長的李源回憶起那一段考察仍心有餘悸。“兆翔特别執着,他說皮勒村是他唯一沒去過的村,再艱難也要到山裡看看鄉親們,隻有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才能制定群衆脫貧緻富的方案,讓群衆過上好日子。”

  “前往山溝溝中的皮勒村沒有路,人隻能在懸崖的凹槽裡面爬來爬去,流沙、滾石随時能奪命。葉爾羌河河水刺骨湍急,我們騎在駱駝上死死地抓住駱駝毛,萬一掉進河裡就沒有命了,有的河面寬,要冒着危險坐橫索渡河,兆翔每次都是第一個帶頭。”李源說。

  從皮勒村回到縣城後,周兆翔千方百計要改變當地貧窮的面貌。如今,皮勒村的路通了,成了“網紅”旅遊村,不少村民靠旅遊脫貧緻富,過上了幸福生活。鄉親們說,他們很想念周兆翔書記,希望他有空的時候再回村裡看一看,如今的皮勒村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始終沖在反恐第一線

  2011年,周兆翔到喀什地區公安局任副局長。時任喀什地區特警支隊支隊長的張志輝回憶說,周兆翔特别喜歡和一線的民警在一起,那幾年哪裡發生了暴恐案件,他總是沖得特别快。

  說起周兆翔,張志輝對這位昔日的戰友總是贊不絕口。“兆翔能文能武,除了敢打敢沖外,人還特别善良。有一次我們一起指揮一場戰鬥,他看到特戰隊員簡陋的裝備,感到特别心疼,當即就聯系深圳市公安局給喀什地區公安局捐贈了一批裝備和器材,全部用在了反恐第一線。”

  2016年5月,周兆翔結束援疆工作回到了深圳。六年的援疆生涯讓周兆翔對新疆有着更為獨特的理解和熱愛。“六載天山水,一生援疆情”,這是對周兆翔援疆工作的最好诠釋。

  “冰山來客”把“深圳溫度”送上高原

  深圳援疆工作(扶貧扶智扶健康)(2)

  範磊 (右二)

  範磊是深圳市第八批和第九批援疆幹部,2014年2月至2020年1月援疆。援疆六年,他全身心投入塔縣脫貧攻堅工作,共引進援疆和扶貧資金3.8億元,啟動項目59個,撬動社會援疆資金6300萬元。

  艱難困苦全不怕,海拔高工作标準更高

  放牧是塔吉克民族世世代代從事的傳統生産方式。挂任塔縣縣委副書記後,範磊經過調研,打上了牦牛的主意。他親自出面協調中國農業科學院最權威的牦牛專家來支援塔縣牦牛改良中心建設。起初,專家認為塔縣自然環境惡劣養不了牦牛。範磊并沒有放棄,耐心地介紹了深圳領導幹部的決心和深圳基因科技 消費市場的強大優勢,終于請動科學家們再上高原,運用基因技術對牦牛進行了品種改良。目前,全縣的牦牛已經達到3萬多頭,戶均4頭,為群衆脫貧緻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系當地百姓,為民族的未來着想

  建成全疆首個牦牛良種改良中心隻是範磊的成績之一。六年間,他主導建成了一批接地氣、管長遠的項目,大大提升了塔縣群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例如,統籌完成深塔中學校舍建設,用時僅7個月,“把孩子們的教育搞上去”;建成全疆首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年發電收益2000多萬元;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引進深圳支醫團隊;建成充滿深圳元素、配套完善的深圳新村,讓塔縣群衆從以往老舊的土石房子搬入了799套安全、寬敞的現代化小區住宅;牽頭建成10萬噸顆粒飼料場一座、家禽圈舍268套、牲畜棚圈566座、暖心鍋爐3213座以及高原地熱溫室大棚。對于這些,群衆們都看在眼裡,暖在心中。

  “從深圳幹部身上,我看到了深圳人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務實作風,實在是佩服!”塔縣縣委書記王福友說。

  一心撲在一線,以身作則顯擔當

  在2019年脫貧攻堅倒計時100天行動中,範磊包聯達布達爾鄉,每天都住在海拔4000米的貧困戶家中,雖然高反強烈,但仍堅持一戶一戶地走、一家一家地訪。經過幾天調研走訪,範磊決定成立牧民突擊隊,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喚醒大家脫貧的鬥志,開展集體比學趕超行動。“我記得在一個貧困戶家裡開展庭院整治時,他帶頭上、領着幹,撸起袖子拿起鐵鍁。他的幹勁讓老鄉們又佩服又感動,一隊隊男女老幼齊上陣,一個上午就整出5戶院落。”塔縣扶貧辦主任潘超告訴記者。

  2019年,塔縣已經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深圳援疆幹部們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當地群衆的心裡。

  用腳步丈量南疆鄉村

  深圳援疆工作(扶貧扶智扶健康)(3)

  徐鵬欽 (右一)

  今年2月,徐鵬欽作為首批援疆鄉鎮幹部之一,挂任喀什市伯什克然木鄉(以下簡稱“伯鄉”)黨委副書記。黝黑的皮膚,落滿塵土的登山鞋,騎着一輛自行車,不經人介紹真看不出來是“外地人”。

  騎車下村,實地了解民俗民情

  “許書記有個折疊自行車,一有空,他就自己騎着自行車到村裡或者到田間地頭裡邊轉,了解村裡的情況。”伯鄉鄉政府幹部說。伯鄉地域遼闊,村與村之間近則三四公裡,遠則十幾公裡,他每周都要騎上近百公裡的路程。

  伯鄉是遠近聞名的百果之鄉。但許鵬欽通過實地走訪很快就發現,伯鄉種了30多年的葡萄品種雖然年産3萬多噸,口感也好,但不耐運輸,賣不出好價錢。許鵬欽說:“今年我們為鄉裡引進了一種叫藍寶石的葡萄品種,不僅耐運輸還可以自幹,方便做成葡萄幹。”目前,伯鄉100畝高效節水葡萄标準示範園裡,優質葡萄新品種藍寶石的種子已經種下,三年後,這裡将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示範點。

  改變村裡,不僅是經濟收入

  在2013年一部紀錄片中,許鵬欽第一次認識了喀什。“那部反映喀什古城改造的紀錄片中有一句話說,這裡的人民就像生活在中世紀”,許鵬欽說,這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當地的少數民族世代生活在炕上,前面是庭院,後面就是羊圈。剛來時我們推廣三新活動,就是推動使用床、桌椅和衣櫃”許鵬欽說,到這裡他們要從生活習慣開始引領當地村民脫貧攻堅。短短3個多月,徐鵬欽已經和當地基層村民和幹部打成一片,和駐村工作隊一起把政策、項目、資金一項項落實到戶。

  帶來“深圳速度”和“深圳智慧”

  許鵬欽還擔任了援疆項目的副項目長,負責跟蹤、推動實施多個項目。據了解,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已累計培訓社工774人次、直接服務當地群衆15163人次、整合鍊接社會資金12.08萬元。

  讓伯鄉黨委副書記王智印象深刻的是許鵬欽工作中的“深圳速度”:“他到鄉裡,我安排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讓他完成一份脫貧攻堅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報告,他一宿一宿的加班,僅用了5天就完成了”,王智說,“原來我以為他第一次弄這個,效果不會太好,但最後沒想到這麼好,這份報告我們鄉第一個通過驗收”。

  更讓鄉裡其他幹部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帶來的“深圳智慧”:該鄉黨委副書記阿依斯曼古麗·孜克熱亞說,“有次鄉裡策劃一個石榴采摘節的活動以推進銷售,許副書記把外面先進的網上銷售方法帶過來,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黨文婷 通訊員 曲廣甯 莘祖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