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1:27:46

今天早晨7時40分,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100歲。許先生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外文系,1983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從事文學翻譯長達80餘年,在中國古詩英譯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并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他也是亞洲首位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翻譯家。許先生直到高齡仍譯筆不辍,立志要在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幾年前,許先生登上《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等節目,因其深厚的學識和可愛率真的性格獲得年輕一輩的敬愛。近期講述西南聯大的紀錄片《九零後》中,也出現他的身影。2017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許先生的自述《夢與真》一書,回顧人生與治學道路,被評為該年度“中國好書”。今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也推出了《許淵沖:永遠的西南聯大》一書,是許先生對八年聯大生涯熱忱回憶。我們采訪了這兩本書的編輯,請她們講講與許先生交往的點滴。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1

許淵沖先生百歲誕辰(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官網)

記者:聽到許先生去世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怎樣的?

楊彥玲(《夢與真》一書責編):非常震驚。因為4月份他還出席了商務印書館組織的活動,從現場視頻看,他狀态非常好,中氣很足的樣子。

上午10點25分,師妹魏華瑩突然發來一條信息:聽說許淵沖先生已于今晨去世。我第一個反應是:這是謠傳吧。但緊跟着,同事建新也發來相關消息。趕緊上微博,打下“許淵沖”三個字,在諸多與許先生相關的條目中,“許淵沖去世”排在第一名。我找出一直照看許先生生活的那個姐姐的微信,卻遲遲不敢打字詢問,唯恐消息得到證實……但10點54分,看到新聞正式發出了先生去世的消息。

孫文霞(《許淵沖:永遠的西南聯大》一書策劃):今年三四月的時候我和許老先生約見了一面,我隻見過他這一面。另外一位編輯見得比較多,和老先生感情還挺深的,聽到消息已經有點崩潰了,沒辦法接受采訪了。

我們一直都知道許老的狀況,今年去拜訪了他,在他過生日前,那時候他精神很好。我們上星期還約了今天去見他,所以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們一度以為是假新聞,後來一上午我們整個編輯部都很沉默。

記者:見到許先生時,對他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楊彥玲:《夢與真》入圍2017年度中國好書時,央視讀書欄目希望我能聯系許先生拍個視頻,我與央視主持人、導演以及我的兩位同事一起登門拜訪了他。

之前我們通過電話、郵件聯系過多次,我對他的風格是有所了解的。見面的感覺跟電話裡聊天差不多,他講話非常直接,嗓門大,中氣足。本來我擔心年紀大,拍攝有困難,沒想到他非常痛快地答應了,特别配合。他的性格就是率真,直接,自信,非常可愛。

孫文霞:今年我去他家聊天的這次,感覺他精神狀況很好,吃飯也很好,思維甚至比我還要好。

記者:許先生有哪些細節給您留下比較深的印象?

楊彥玲:一是生活環境非常樸素。很難想象,一個翻譯過一百多部作品、年近百歲的大家就住在那麼一個沒有電梯的房子裡。家裡隻有兩位老人,生活非常簡單。

二是許先生夫婦感情應該非常好。那時候夫人照君女士還健在,但因為生病,她卧在床上接待了我。雖然已經行動不便,她還是拉着我的手,讓我看她收藏的報紙,上面有關于許先生的各種報道。許先生的出版事宜都是由照君老師打理的,我們因為書的事通過多次電話,她以為我是個小姑娘,總是從我的角度稱許先生為“爺爺”,聽着特别親切。當照君阿姨跟我提到“爺爺”的時候,眼裡都是光,特别感人。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2

1959年2月12日許淵沖先生與夫人照君合影

孫文霞:他從八幾年就開始每天堅持翻譯八百字到一千字,他用電腦翻譯,眼神也不是很好了,操作也不是很流利,但他還是堅持這件事。我們去拜訪的時候也很注意時間不能太久,保持在一小時之内,老先生聊得開心了會超時,但我們還是不敢打擾他太久,不能打擾到他翻譯的時間,現在他也是每天都要翻譯的。他當時在翻譯莎士比亞,還給我們看了四幾年還是六幾年的莎士比亞的一個版本。

當時我們一直在聊關于西南聯大的事情,關于他同學們的事情,還請他給我們提了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放在書裡,作為給讀者的驚喜。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3

1940年5月西南聯大俄文學會在翠湖公園歡送劉澤榮教授赴蘇聯任文化參贊,前排左一為許淵沖先生

在生活中,他喜歡喝甜牛奶,愛吃蛋糕,他的牙和腸胃不太好,需要吃些軟的東西。平時除了翻譯和看書,阿姨會帶着他去旁邊的小公園鍛煉身體。

記者:許老在翻譯方面是個怎樣的人?

孫文霞: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真的非常非常的敬業,他正在翻譯莎士比亞的全集,莎士比亞作品全部翻譯出來真的太費力了。也沒有人督促他做這件事,全部源于他内心的熱愛。

記者:《夢與真》是思想者自述文叢之一,策劃很早,當時許先生還不是特别為大衆所知,如何考慮到他的?

楊彥玲:許先生雖然當時還不為大衆熟悉,但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是他入選的最根本的原因。

具體來說,還有兩個機緣:意識這個叢書的主編是著名翻譯家柳鳴九先生,同為翻譯界的大家,他與許淵沖先生非常熟悉。當我們在拉叢書名單的時候,他想到了許先生;二是這個項目是2014年下半年啟動的。就在2014年,國際譯聯将“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時年93歲的中國翻譯家許淵沖。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旨在表彰那些推動文學翻譯發展、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這是第一次授予亞洲學者。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4

2014年8月22日,中國翻譯協會代國際翻譯家聯盟授予許淵沖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記者:許先生的自傳,有哪些地方“颠覆”了您之前對他的想象?

楊彥玲:我對許先生的了解,就是從要做這本書開始的。颠覆我想象的地方,一是他的個性,一是他的記憶力。

他非常好強,也非常坦蕩。他特别愛跟人比,尤其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許淵沖有着超出常人的自信,這一點,與人們印象中德高望重的老學者“謙虛低調”的畫風截然不同。他不僅與同輩學人比,也與前輩翻譯大家比;他不僅和老師比,也和自己追求過的女孩子比;他不僅與國内同行如傅雷、朱生豪、趙瑞蕻等人比,也與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英國漢學家葛瑞漢比……當然,許淵沖的自信是有底氣的,他是中國唯一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專家。在經過反複的比較之後,許淵沖先生得出結論,“西方的對等譯論隻要求‘不逾矩',是低标準,隻能應用于非文學翻譯;中國學派不隻是‘不逾矩',還要‘從心所欲',這就是中國譯論勝過西方、能走向世界的原因”,“隻有根據中國學派的理論來進行文學翻譯,才能使中國文學走向世界”。這種文化上的自信,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此外,這本書中還多次寫到自己與譯界同人如王佐良、馮亦代、趙瑞蕻、陸谷孫等人的分歧與論争,不遮不掩,坦坦蕩蕩,從中也可見他的個性。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5

2000年,許淵沖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舉行的《漢英對照唐詩三百首》出版座談會上發言

他記憶力驚人。從南昌石頭街59号走出來的小頑童到學貫中西的翻譯大家,他一路走來,九十多年的人生風雨,全部濃縮在這一本書裡。小學時的同桌,升中學的考試成績,寫過的作文與情詩,老師表揚時的某句話……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容量驚人的存儲器,一個個看似毫不起眼的人生細節,都清晰地保存他的回憶中。

記者:編輯過程中還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楊彥玲:當時定圖書封面的時候,我從網上找了一張圖片,還通過各種方式跟攝影記者取得了聯系,可以付費拿到高清圖。可是打了個樣寄給他,他不喜歡。他自己從網上找了N張照片,但網上的圖都很小,達不到圖書印刷的要求,我當然也不同意。就這麼來來回回的,定不下來,我有點着急了,跟他商量,我帶個攝影師,咱們現拍一張怎麼樣?我以為這個方案已經不錯了,結果許先生拒絕了,他說:不行,現在年紀大了,不好看……最後他給我寄了一份舊雜志,雜志封面就是他年輕一點的照片,他拍闆說,就用這張吧。

許淵沖驚豔了歲月(一直做喜歡的事情就夠了)6

1941至1942年,許淵沖先生在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擔任英文翻譯,照片為許淵沖在航空隊所住的招待所外公路上騎車

記者:許先生為什麼會寫西南聯大這個題材呢?

孫文霞:之前我們出版了他的《唐詩》《宋詞》《詩經》系列,他非常喜歡。去年我們找他聊天的時候聊到了西南聯大,定下了這個選題和另外一個選題。西南聯大這本書是五月份剛剛出版的,另外一個選題還沒有來得及出,本來今天約許老就是要去他家說一下簽這本書的合同的事。

他看到西南聯大這本書出來就說,其實這本書也不是為了什麼人寫的,我隻是覺得我的經曆還是可以借鑒的。這本書的書名叫《永遠的西南聯大》,但他說,西南聯大其實不可能是永遠的,它很早以前就結束了,希望我的書能給别人提供一些借鑒。

記者:您覺得許先生身上有哪些屬于西南聯大的精神?

楊彥玲:比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他有為民族文化積累、為社會文化建設獻身的熱忱。許淵沖先生的一生,是追夢的一生。他以百歲高齡,仍然在勤奮工作,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都是聯大精神在他身上的體現。

記者:許先生上了節目以後出名了,您覺得他為什麼會被大家這麼喜歡呢?他自己對這件事怎麼看?

楊彥玲:他之所以被大家喜歡,我想,一個是因為他的才華與成就,他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财富,更重要的是,是他的真實坦蕩的個性。不管是在節目中,還是在書裡,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學貫中西的翻譯大家,更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着一顆赤子之心的可敬的老人。當他在《朗讀者》中深情講述當年翻譯林徽因的《别丢掉》,送給自己愛慕的姑娘,眼泛淚光,特别動人。

《中國青年報》今天的标題是“那位可可愛愛的許淵沖先生,走了!”“可可愛愛”,可能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後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許先生肯定知道自己被喜歡,因為他的社會活動明顯多了。有次我給許先生打電話,夫人告訴我,一天接了十七個媒體電話,都是各種采訪。還有一次我給許先生打電話的時候,夫婦倆剛剛下飛機回到家,他們被邀請回家鄉南昌母校演講。但我感覺他和之前沒什麼變化。他仍然在深更半夜翻譯莎士比亞。對于他這樣的人來說,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夠了。(除說明外,本文圖片均由出版社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