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包嬰兒教程

包嬰兒教程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28 00:05:40

  文/記不住正态分布的薔色

  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頒給了華裔女導演石之予的作品《包寶寶》。

  這部充滿中國元素的短片時長7分鐘,從一個中年媽媽包包子開始,講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孩子的成長曆程。片中的包寶寶從承歡膝下的小寶寶,到喜歡足球的叛逆少年,再到帶回自己妻子的青年人,他在努力地成長,在跟家庭分離,在投入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最終他要離開媽媽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但媽媽從來沒有準備好跟兒子分離,她時刻像老母雞一樣照顧兒子,希望兒子一直像她手裡可以搓圓搓扁的包子一樣聽話,這樣的共生關系最終讓媽媽在兒子要離家的時候,直接像吃掉包子一樣吃掉了兒子包寶寶。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1)

  很多人覺得這個情節太過離奇和恐怖。好在這隻是媽媽的一個夢,最後媽媽也跟自己現實中離家的兒子達成了和解,重回親密的母子關系。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石之予提到了拍這部短片是因為媽媽的一句話,她說,媽媽甚至到現在還會說,我真想把你放回我肚子裡,這樣你就能永遠跟我一起了。這句話被她誇張真實地表現在了影片中。

  很明顯,片中這種典型的無法跟孩子分離的母愛并不是好的母愛,那麼什麼樣的母愛才是好的母愛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讨這個問題。

  1.對于母親來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在你身邊,但不屬于你。他們是屬于明天,是屬于未來的。

  但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最好永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離不開他們的寶寶。就像影片中的包寶寶,剛開始媽媽欣喜地看着他長大,看着他長高,但到了後來,他的個頭就固定了。夥伴們在踢球,他是小孩子。夥伴們在開車,他是小孩子。甚至在他長出了胡子,離家出走,帶着妻子回來的時候,他的樣子還是一個小孩子。在媽媽的眼裡,包寶寶隻是一個孩子,永遠都是一個孩子。

  但媽媽忘記了,在與媽媽分離的那一刻,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

  2009年11月26日淩晨,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以一種非常别扭的姿勢在宿舍洗手間自缢身亡。而導緻楊元元如此決絕的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母親。縱觀楊元元的一生,基本處于跟母親共生的狀态,更多地隻扮演了女兒的角色。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2)

  楊元元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着姐弟倆艱難度日。高考時,楊元元想考法律,母親不希望她離家太遠,最終楊元元上了武漢大學。大二時,母親搬進了楊元元的宿舍,跟女兒擠在一張寬不過1米2的床上,同吃同住,形影不離。楊元元的生活被母親填滿了,下課還要幫媽媽賣茶葉蛋,漸漸地同學們都疏遠了她。

  畢業後楊元元考上了公務員,母親以工作在小縣城為由不讓她去上班。有機會去西北大學面試,母親以離家更遠為由不許她去。

  但楊元元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30歲的她考上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本以為這會是美好人生的新開始,但這一次她放棄了跟母親的抗争。入學後,母親直接搬進了楊元元的宿舍,導緻其他舍友選擇從宿舍搬走,最終宿舍成了母女倆的私人空間。在母親的步步緊逼之下,楊元元選擇了一種決絕的方式掙脫了母親的禁锢。

  楊元元的悲劇在于母親與她的共生關系,她的人生完全跟母親綁在了一起,沒有自己的自主權,即使她很多次努力地脫離母親的掌控,進入新的環境,扮演其他的角色,母親都會想方設法的把她拉回到母女的共生關系中,最終這種禁锢的所謂的愛讓她失去了活着的意志。

  楊元元的故事讓人唏噓,但并不是個例,相似的故事依然能夠看見。

  就像紀伯倫說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并不是屬于父母的。為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去學習,去适應其他的身份角色,這樣孩子才有能力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才有可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當孩子離開我們走出家門的時候,讓他去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小夥伴,自己處理跟同伴之間的關系,就像包寶寶被足球砸中了頭,依然可以開心的跟夥伴玩耍,這是他需要處理的事情,是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要處理和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學會做一個大寫的人。

  2.不同的階段滿足孩子不同的成長需求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了,小時候他多聽話多可愛,現在你讓往東他偏要往西。其實這種親子沖突的背後,是孩子變了,但大人依然在用以前的方法跟孩子相處。

  就像影片中,小時候的包寶寶可以跟着媽媽去買菜,去蛋糕店,但當他長大了,他需要的是小夥伴的陪伴,而不僅僅是媽媽的陪伴。

  曾有心理學家告訴面對孩子叛逆,頭疼不已的父母,你是一個合格的三歲孩子的父母,現在要學習做一個十三歲孩子的父母。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了社會成長八階段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生要經曆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完成任務。所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和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們面臨的問題不同,要完成的成長任務也不一樣。

  在影片中,剛開始的包寶寶,跟着媽媽出去玩,去買菜,去買水果,去買蛋糕。這個階段屬于兒童期,孩子需要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是無條件的關注,目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安全感。

  後來跟着媽媽打太極的包寶寶看到夥伴們在踢球,立馬就加入進去,即使他的腦袋被球砸變形了,他依然很開心地繼續踢球。這個階段屬于學齡期,一般在6到12歲,這個階段的任務是訓練兒童适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3)

  可惜,在影片中,媽媽直接打斷了包寶寶跟夥伴的互動。在回家的車上,包寶寶非常生氣,不坐到媽媽的懷裡,也不吃媽媽給的蛋糕。對比之前他在公交車上,跟媽媽一起吃蛋糕的場景,媽媽還是那個媽媽,給孩子提供了同樣的面包,但包寶寶已經不是之前的包寶寶,他需要的是跟夥伴的互動,是跟同齡人的碰撞。

  再到後來,包寶寶的門上貼着骷髅頭,寫着非請勿入。他的床上放着零食,牆上貼着足球明星的海報,他在電話中聊得非常開心。但一看到推開門的媽媽,包寶寶立馬放下電話,大力關上了門。

  碰了一鼻子灰的媽媽,想到了一個自以為很妙的主意,做了一桌子包寶寶喜歡吃的美食。辛苦了半天的媽媽坐在餐桌邊,看着兒子走出房門,很開心地等着兒子像往常一樣走過來,一起吃飯。但這一次,包寶寶直接打開家門離開了。

  這一個階段是屬于青春期,一般在12到18歲,這一階段孩子要解決的是,我是誰的自我同一性問題和自主性。他們需要确立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特别是同齡人,以及在集體中的位置,而不是媽媽的一頓飯。

  對于這一階段的孩子,父母能做的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朋友和興趣愛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适當的引導。

  影片的後半段,包寶寶帶回來自己的妻子,并且收拾行李要出去住。這一次,媽媽完全無法接受包寶寶的離開,為了阻止包寶寶的離開,無奈之下的媽媽直接一口吞掉了包寶寶,在她看來,這樣可以一勞永逸的把包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4)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個階段基本從大學畢業之後開始,任務是發展親密關系,進入自己的小家庭。對于父母來說,面臨的是自己養大的孩子真的要離開家了,這個階段父母能多的大概隻有放手和祝福了。

  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很多理論都表明,一個人從小到大,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要用無條件的關注,高質量的陪伴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安全感,剩下的時間就在遠遠的背後關注和引導,把人生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3.給孩子翅膀,讓他自由飛翔,而不是剪斷他們的翅膀 德國音樂家歌德曾說: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裡得到兩樣東西——根和翅膀。有了根,孩子才有底氣走出去,去往未知的世界,去進行未知的奮鬥。而有了翅膀,孩子才可以非得更高,走得更遠,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就像前面說的楊元元,她有很多次機會去奮鬥,去看外面的世界,她自己也在努力地掙紮着。但跟母親共生的根,不但給不了她必要的養分,還生生地折斷了她飛翔的翅膀,她看不到命運的光,于是選擇了徹底地墜入到黑暗中。

  在影片中,面對媽媽做的一桌子美食,包寶寶選擇了跟朋友出去,去往他自己的世界。在包寶寶帶着妻子回來,拿着行李箱準備走的時候,他抱抱媽媽的腿,跟媽媽告别。他的心裡會有内疚嗎?會不會有那麼一刻他覺得留下媽媽一個人在家吃飯,是不是很不孝順呢?

  我想,一定會的。

  影片的最後,媽媽從噩夢中醒來。在夢中,她吞掉了想要離開的包寶寶。在現實中,她的兒子的離家估計也不是開開心心的。從兒子站在門口不敢進門需要爸爸推他一把,可以看出,大概當年因為兒子的離開,母親也哭過也鬧過也阻攔過,就像她在包寶寶要離開時一樣,但兒子最終還是離開了。而多年過去了,她依然沒有原諒兒子,這從她看清楚站在門口的兒子,不是迎上去,而是很利索地轉身躺下,背對着兒子,看的出來她依然在生兒子離開的氣。

  好在影片中,兒子回來了,他依然需要自己的根,同時他也有了自己的翅膀,有了自己要呵護的小家庭。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5)

  在經曆了很多次的努力掙紮之後,楊元元徹底失去了自己的翅膀。影片中的兒子,在掙脫了母愛的羁絆之後擁有了翅膀,就像我們中的很多人一樣,一邊是母愛,一邊是自由的廣闊天地,在兩者的拉扯中,我們慢慢的讓自己的翅膀變得堅強,變得可以為自己遮風擋雨,也為父母遮風擋雨的翅膀。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是自帶翅膀的,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放開自己的手,不要給孩子的飛翔設立障礙,而是給他們一雙自由翺翔的翅膀。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像小鳥在媽媽的身邊一遍一遍地學習飛翔一樣。在影片中,當包寶寶被球砸中腦袋的時候,媽媽直接帥氣的一腳把球踢飛,看似保護了包寶寶,但也讓失去了學習跟夥伴相處的機會。

  其實不管是自理能力,還是社交能力,孩子都是在這反反複複的生活小事中鍛煉出來的。所以,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摔跟頭,隻有這些事情是自己經曆過的,才能變成經驗。

  看了影片,我在想,包寶寶從小喜歡足球,青春期房間裡也貼滿了足球明星的海報,有沒有一種可能,如果當初不是媽媽強勢阻止了他跟小夥伴踢球,他會不會也成為了一個足球明星呢?

  真實的人生沒有如果,孩子的人生走過了就走過了。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總歸是要自己走,要自己飛翔的。

  包嬰兒教程(包寶寶7分鐘的短片)(6)

  那麼,就做一個遠遠的保護者,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自帶翅膀的孩子能夠在父母遠遠的保護下學會飛翔,可以在某一天自由的翺翔。而當他累了的時候,也可以回到父母的身邊,找到自己的根,然後稍作休息,繼續飛翔。

  這部奧斯卡的獲獎短片,生動的展示了中國式的母愛,它太過深沉,沉到會剪斷孩子的翅膀,沉到讓孩子恨不得不顧一切的逃離。

  為人父母,擺正心态很重要。做一個智慧的父母吧,讓我們站遠一點,相信孩子一點,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給孩子适當的愛,給孩子根和翅膀,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情感點評大賞##皮克斯最近免費播出《包寶寶》##親子關系#

  作者:記不住正态分布的薔色,愛讀書愛學習的全職媽媽,經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咨詢師,世界和我愛着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聯系處理。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