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孫嘉夏 每經實習記者:許立波
李進(化名)出海已經11個月了,對他來說,船上這一方天地雖小,卻很有安全感。
茫茫大海,一望無際,新冠病毒似乎遙不可及。
李進乘坐的船舶,全稱是“GRANDPROGRESS弘進輪”,為巴拿馬船籍。它載着20名中國船員,7月30日從菲律賓裝滿貨出發回中國。按照計劃,它本該于8月3日左右抵達入境目的港——江蘇南通如臯。
但沒想到,弘進輪在舟山海域滞留近六天。在這六天裡,逐漸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船員一個接一個倒下,多方求助卻連連碰壁,巨大的心理壓力讓船員們的情緒逐步走向憂懼。
8月7日,李進拍下船内視頻,向外界發出求助信息。
8月8日13時,舟山市相關部門随即啟動了對弘進輪船員的緊急救助程序。8月9日,經舟山海關、市疾控中心“雙采雙檢”,該輪16名船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最新公告顯示,舟山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評估了船舶錨泊安全和船員身體狀況後,已将11名船員點對點閉環接進至定點醫療機構。
經曆了10天的煎熬等待,求援過程一波三折,但幸運的是,20名中國船員“守得雲開見月明”。
疫情突襲,弘進輪“失守”
“做完這一趟本來要回去休假的,沒想到在最後的節骨眼出事了。”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叙述這十幾天的經曆時,李進感慨萬千。
這段令人身心俱疲的曆程要從弘進輪到達印度尼西亞的港口開始說起。
“我們從連雲港裝完貨,拉水泥管去印尼。”在分析新冠病毒的可能來源時,李進對在印尼的經曆心有餘悸。“7月2日到了印尼卸貨,一上來就是50個工人,而且都沒有戴口罩,當時我就心想,‘這下完了’。”
船訊網數據顯示,弘進輪船長186米,船寬11.5米。類似弘進輪這樣的遠洋貨輪一般都在萬噸以上,全船人員定員大緻為19人~24人。船員組織系統分為甲闆部、輪機部等,每個部門内都有明确的崗位分工。
而在港口裝卸貨物,甲闆部船員難免要與外界的碼頭工人接觸。在此過程中,卻缺乏足夠的防疫手段。李進稱:“實際上我們根本做不了什麼防疫措施,如果出去摸着東西就得洗手,那就别想幹活了,總得工作和值班吧?隻能說靠港之後裝卸工人能少上就少上,盡量和船員減少接觸。”
“從印尼港口出來,我們就接着開往菲律賓的塞米拉拉港(Semirara)裝貨去了,在那抛錨了幾天,大家(身體)都沒問題,也就沒把之前的事放在心上。”
7月30日,弘進輪離開菲律賓,也正是在當天晚上,“老軌第一個發燒了”。
老軌是業内對輪機長的稱呼,一般是全船機電、動力設備的技術總負責人。首次發現人員出現發熱症狀并沒有引起船員的普遍重視,“船上有感冒發燒很正常,而且也不是太嚴重,我們就沒太在意。”
但到了第二天,船艙就“炸鍋”了,陸續有船員出現發熱症狀,就連大廚也倒了。“這個時候我們在中國台灣地區(附近海域),立馬就和公司以及代理上報了這個情況。”
8月2日,船舶代理給弘進輪發了一條報文,稱已将弘進輪的情況如實上報給南通如臯,但由于南通疫情防控措施升級等原因,港口方通知拒絕弘進輪入港,請船東及管理公司另想他法。
在此後舟山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的通告中,将當時弘進輪遇到的情況表述為:該輪7月30日從菲律賓出發,入境目的港為江蘇南通如臯。由于目的地港拒絕接收該輪,緻使該輪滞留舟山海域。
雖被拒絕入港,弘進輪還是想按照原定航線到如臯“碰碰運氣”。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船行駛到舟山附近海域時,主機出現了問題,隻能去舟山就近的錨地修主機。
不妙的是,發熱症狀逐漸在船員間蔓延開來。
“等8月3日到了舟山,船員中已經有8個發燒了,而在主機修好之後,船艙(裡的船員)基本全倒了,船已經開不了、動不了了。”憂懼的情緒也彌漫開來。
生死一線間,迎來轉機
“我們團隊成員反複發燒,上午好了、下午又開始發燒;下午發燒,第二天又好了,病情一直在反複,然後出現嘔吐、腹瀉。機艙人員是病情最嚴重的,也是發燒時間最長的,幾乎每天都發燒。管輪還出現了呼吸急促的現象,已經上呼吸機了。”
最令李進感到擔憂的是,“他們的味覺、嗅覺都丢失了”。這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
巨大壓力之下,弘進輪的船員開始向舟山市政府、疾控中心等方面尋求幫助,但進展并不順利。李進其實很理解舟山市政府:“舟山畢竟不是大港,它的醫療資源、防疫力量也沒有那麼全面,如果出了事情誰負責?所以他們(市政府)拍闆的壓力是很大的。”
對外界的求助如石沉大海,船艙内的情形卻愈加惡化。在萬噸巨輪上,李進體會到了一絲“汪洋孤舟”的無助感。
但也不能坐以待斃。弘進輪的船員們盡可能地采取了一些隔離措施:能不出房間就不出房間;機艙和甲闆(人員)輪流吃飯,把飯菜打到各自的碗裡帶回房間吃,不允許接觸,餐具也每天用開水消毒;大副安排人用84全船消毒,尤其是公共衛生區域;每人都會配發酒精,如果出屋接觸過門把手或扶手之後都要消毒。
“在船上最憂慮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病情蔓延,另一個就是沒有明确(救助)的回應。”久等無果,船員們愈感煎熬。
幾經思考,8月7日,李進拍下了那段引起廣泛關注的“弘進輪船船員求助視頻”。
視頻中的船員郭玉才,磕磕絆絆地介紹着弘進輪遭遇的困境以及船員愈加嚴重的病情,幾度哽咽,情緒十分壓抑,難掩崩潰。
當記者詢問郭玉才後來的情況時,李進說:“郭玉才倒是沒什麼事,他應該是我們船上最後一個發燒的,但他年紀大了,抵抗力差,接受不了自己發燒。”
李進告訴記者,拍攝視頻的那一天,已經有13個人出現過發燒的情況了,船上的兩個廚師也都倒了,船員隻能自己做飯。在他看來,病情之所以能這麼快蔓延,和船上缺乏有效的隔離措施不無關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船上都倒了一半的人了,還怎麼做隔離措施?”
視頻傳播開來,求援也迎來了轉機。
8月8日,舟山市疫情防控辦發布通告稱,高度關注“GRANDPROGRESS弘進輪”船員求助事件,已開始啟動緊急救助程序。舟山市将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要求,嚴密制定方案,确保救助安全,并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多名醫護身着防護服上船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弘進輪的船員終于等來了期盼已久的援助。
求援一波三折,但幸得周全
記者了解到,在通告發布後的當晚,舟山市相關部門連夜召開弘進輪救助工作協調會,完善細化各項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門的職責和要求。
舟山市疾控人員登臨弘進輪開展采樣檢疫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舟山市疫情防控辦8月9日公告,舟山市于8月8日13時起啟動“弘進”輪船員緊急救助程序,當天即指定船代完成弘進輪進口岸手續。
8月8日20時,有知情人士告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弘進輪正在起錨,移進錨地,第二天醫務人員将對全船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目前船上呼吸器、氧氣瓶等防護物資是夠用的。
同日,弘進輪的船員公司天津跨洋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元靖告訴記者,他也在救援現場,應急救助程序在第二天上午應該就正式啟動,到時會有救援小組到船上去。
8月8日20時30分,弘進輪起錨移泊并前往指定的秀山東錨地抛錨。
8月9日1時20分,弘進輪自行安全駛抵指定錨地錨泊。
8月9日11時,舟山市海關、衛健、疾控等部門人員登臨弘進輪開展采樣和衛生檢疫。21時30分,經舟山海關、市疾控中心“雙采雙檢”,該輪16名船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舟山市相關部門提供的防疫物資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李進向記者發來的視頻顯示,船上有多名醫護身着防護服,在為船員進行核酸檢測,此後,陸續有船員被接送下船。此外,舟山市疾控中心還向船員們發放了防疫物資。
公告顯示,舟山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評估船舶錨泊安全和船員身體狀況後,已将11名船員點對點閉環接進至定點醫療機構。其餘患者暫留船治療,待船員管理公司後續換班船員到崗後輪換。
醫護人員對船員進行核酸檢測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截至發稿前,李進是仍然留在船上的9人中的一個,他沒有向記者透露自己的核酸檢測結果,隻是表示自己身體沒事,并在按照日程表上的時間照常值班。
他對相關政府部門十分感謝:“首先感謝舟山市政府對我們提供的援助,也感謝天津方面,他們這次派了一組醫療隊,由區長帶隊來舟山給我們支援。”
救援仍在進行中,或許很快會告一段落,但對于船員來說,這十天九夜的煎熬将會是心中抹不去的一筆。“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我以後應該是不會再往國外跑了吧。”李進說。
疫苗逐步普及,海員卻“一針”難求?
船員有沒有打疫苗?為什麼不打疫苗?在弘進輪的遭遇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這些疑問。
站在海員的角度,李進分析解釋稱:“我去年9月初上船的時候,國内還沒有這麼多疫苗可以打。而且我們船在一個港口停靠的時間不會很長,裝卸貨慢點的話,7天也就結束了。因為部分疫苗的兩針接種存在間隔期,所以我們就打不了;其次,我們裝卸完貨物就要出港,一直不停在運轉,也沒有時間打疫苗。”
“第一個被發現有發燒症狀的船員老軌反而是我們船上唯一一個打了疫苗的,他是今年6月份剛上我們船的,在陸地上打了疫苗。他雖然第一個發燒,但很快就康複了,并且直到現在也沒有反複,或者出現其他症狀,疫苗看上去确實起到了作用,其他人都有反複發燒的情況,他是康複得最好的一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李進這樣常年在外的海員來說,很難有時間接種需要打兩針并且有間隔期的滅活疫苗。另一艘船船長戴九江告訴記者,他非常希望能夠給中國海員開通“一針疫苗”的綠色通道,“許多海員都沒有打疫苗,又常年奔波在外,風險很大。”
今年5月,中國船東協會曾發布《關于報送“一針”新冠疫苗需求信息的函》,其中表示,為進一步促進中國籍船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結合船員職業特點,降低時間成本、提高效率,中國船東協會向國家衛健委、交通運輸部提出為船員接種“一針”新冠疫苗的請求。
從拟安排接種點城市來看,有大連、天津、青島、連雲港、上海、甯波、廈門等11個口岸城市。
即使覆蓋了這些大海港,戴九江仍認為:“遠遠不夠,長江沿岸、珠江三角洲黃金水道裡面的港口衆多,還是覆蓋不了大部分的船舶和船員。”
疫情反複 航運公司、港口如何應對?
遠洋運輸的途中,船舶在疫情防護工作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位就職于上市航運公司的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大型班輪公司的船舶來說,(疫情)風險是比較低的,首先船上裝卸的作業區和船員的工作、生活區是完全隔離的;其次,貨物裝卸也是由碼頭方面負責的,而且現在中國都有全自動碼頭。船員和貨物之間基本上沒有直接的接觸,因此在這種作業模式下還能把病毒帶上船去,幾乎是不可能的。”
該業内人士也列舉了可能傳播疫情的途徑:“比如說船舶進港的時候需要有引水員,有些地方它是碼頭官方(指派)的引水員。工作人員上船了之後,如果這個人有攜帶病毒的話,确實可能引起(傳染),但是目前來說,全球各個地區的檢疫都是非常嚴格的,這部分人幾乎每天都在做核酸檢測,所以沒有聽說什麼引水員把病毒帶上船的事情,船員還是普遍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工作環境。”
第一批船員下船後,相關人員進行消殺工作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而在港口方面,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日前整理、發布了最新中國港口疫情防控措施,供港航企業和船員參考。
記者注意到,不同的港口在防疫措施上也存在着一定區别。比如,大連港要求來自境外的船舶和船上的船員都要做核酸檢測,且在甲闆上必須佩戴口罩;而舟山的規定相比之下要細緻許多,要求凡是3月28日以後靠泊過印度、阿根廷、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菲律賓、土耳其、巴西港口的訂單暫停審批,5月28日後視市防控辦研判結果另行通知審單恢複時間;廈門港也有類似規定:近期經過印度、菲律賓的船,需要對全部船員做核酸檢測,并且禁止船隻更換印度籍船員。
被多家港口拒之門外是弘進輪受困的直接原因,港口方面在外防輸入上又承受了哪些壓力?遇到弘進輪這樣的情況時又有哪些應對機制?
就這些問題,記者也聯系了國内多個海港口岸,南通如臯港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在南通如臯港,如果遇到有船舶發現疑似新冠疫情的,肯定是要勸返的;我們集團也是汲取了揚州市疫情擴散的教訓,即使正常的船舶也必須要經過一層層的排查,有疑似病例的是更加需要勸返的。”
記者手記丨漂泊在外的船員需要更多關注
郭才玉拍下那一段引起廣泛關注的求助視頻時,弘進輪正處于舟山錨地,它距離最近的島嶼不過隻有十海裡,但因為被多個港口拒之門外,萬噸巨輪仿佛變成了一葉扁舟。
許多人同情弘進輪這幾天的遭遇,也有人“痛斥”救援不力。李進倒是很淡然,他明白決策者的苦處,“他們的肩上還有百萬的普通民衆”。
也有一種聲音,在質疑船員為什麼要冒着新冠疫情的風險出海。李進的回應,實誠中又帶着一絲自豪,“從小了說,為了養家糊口;從大了說,為了國家建設。”
中國共有注冊船員超過178萬人,肩負着90%以上的國際貿易貨物運輸和50%以上内貿貨物往來駁運的重擔。但在确保航運業健康發展的同時,妥善應對疫情沖擊也成了當務之急。
這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為船員提供更多 “一針”新冠疫苗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希望這些乘風破浪的船員們,能夠得到更多關注,能夠被溫柔以待。
記者:孫嘉夏 實習記者:許立波
編輯:魏官紅
視頻:朱星運
排版:魏官紅 馬原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