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已經進入尾聲了,新課也即将學完,但是有的學生識字量還不達标,有的家長還不是很準确地了解學習的内容和具體要求,有必要再次重申。
曾經寫過的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彙總》
《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能力強,才可能考試得高分》(重點介紹怎樣擴大識字量)
一年級語文上冊(部編版)共8個單元,其中二、三兩個單元是拼音,其他六個單元是識字和課文。
一拼音的主要内容是: 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表
這幾個表最好能背下來。即使不能倒背如流,也要見表能認。也就是說,見到字母要能準确迅速辨認。
雖然也有一些兒歌、字母操能幫助記憶,但是有的孩子對相似字母如bpdq分不清,在做題的時候,總是分不清,可見識記最終要靠重複。
拼音的知識應用就是“拼”,但實際學習中,有的孩子字母都認識,合到一起拼不出音節,我覺得是對音素的感覺太差,必須多練。
音素(phone),是語音中的最小的單位,依據音節裡的發音動作來分析,一個動作構成一個音素。音素分為元音、輔音兩大類。
如漢語音節 ā(啊)隻有一個音素,ài(愛)有兩個音素,dāi(呆)有三個音素等。
拼又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見到音節能拼讀出來,比如:在句子中、課文中、短文中,不認識的字會有标注拼音,孩子能準确拼出來就行。
另一種是想到一個音節,能夠獨立拼寫出來,比如:寫句子的時候,有的字孩子沒學過不會寫,可以用拼音寫出來。
這兩種情況,第一種屬于知識的再認,是考試中肯定會出現的情況,第二種較難,屬于知識的再現,但如果孩子有能力,可以多在生活中用第二種,能幫助孩子有效掌握拼音。
我們常用的一個學習方法是:寫句子,開始用拼音寫,遇到學過的字就寫字,每天寫一句話,這樣可以同時練習拼音、生字、寫日記。
二識字和課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生字,分成兩類,一類是會認字,一類是會寫字。 在每一課的後面,第一行是會認字,基本上每課在10個左右,
第二行——就是有田格的,是會寫字,會寫字的每個字上面,都有這個字的筆順,一些新學習的筆畫也會在字的旁邊顯示出來。
低年級,字詞是最重要的内容。而字的掌握,又包括很多方面。
一,字的筆順,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要有正确的順序。有的人認為這個不重要,太僵化,但實際上,開始學習字的書寫,當然要有一定的規範,寫字是有規律的,在語文園地中經常出現,幫學生總結書寫規律的題目: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到底有沒有用,我感覺在用手機中的筆畫輸入法時,如果筆順不對,明明很簡單的字,也打不出來。
下圖中,“了、子、人、大”四個字的上面就是筆順。
二,筆畫名稱。比如:簡單點兒的橫豎撇捺,複雜一點兒的橫折折購、有的孩子分不清豎勾豎提(我教學生左勾右提,但如果孩子左右分不清,又怎麼辨别豎勾和豎提呢?)
下圖中,“了”字的左邊,就是新學的筆畫。
下圖是一年級上冊需要掌握的筆畫及名稱。
三,偏旁部首。在學會認字和會寫字的時候,出現的新偏旁部首,老師都會講,還會說一說相同偏旁的字,幫助孩子識記生字。這些偏旁部首,要求孩子記住它的樣子、名稱、大緻表示的意思(比如:提手旁和手有關,三點水和水有關)。
四,會認字。會認字顧名思義,要求是會認,要在任何語言環境中都能認識,其實這就是自主閱讀能力。雖然看起來不要求會寫,難度不大,但實際上,考試中經常出現這些字,如果孩子不認識,或者換一個語境就不認識,那麼考試就會看不懂題,簡單的小句子和小短文不能連貫讀下來,會做的題目也答不出來。
五,會寫字,也叫三會字:會認、會寫、會用,會用的意思就是能用這些字組詞、造句、寫話。
三
那麼這些知識,都會怎麼考呢?戳此閱讀:
《一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彙總》
孩子的識字量小,考試經常因為讀不懂題而失分,怎麼辦呢?戳此閱讀:
《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能力強,才可能考試得高分》(重點介紹怎樣擴大識字量)
想購買一些教輔書,讓孩子多練一練,怎麼選購呢?戳此閱讀:
《能不能推薦一些教輔書》
關于讀書:
《能不能推薦一些教輔書》
《孩子也許愛讀的書》
《個人分享一年級寒假書單》
《一些适合家長讀的書》
《孩子看動畫上瘾?其實讀書也可以》
《所有關于讀書、選書的幹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