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哪一部電影曾經觸動過你的心靈

哪一部電影曾經觸動過你的心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3 16:29:05

  哪一部電影曾經觸動過你的心靈(底線談一部劇若展現思考)(1)

  文/費慧君 李曉亮

  一轉眼電視劇《底線》已開播了,回想項目之初,我倆對法院、法官、法律的認知和普通觀衆無甚區别。随後,緊鑼密鼓的采風、創作、修改、關關難過關關過。如今随着《底線》播出,想在這裡記錄下一路以來的創作心路曆程。

  法官戲難寫,這是一開始就有的認知,但深入采風後,我們才發現盡管有所準備,難度依然超過想象。法官不能主動出擊,隻能坐等案來。理清法律事實,認定法律适用,這些工作,外部來看,就是埋頭案卷。可影視畢竟是視聽藝術,頭腦風暴,看不見聽不着,原本認為會更有戲劇性的庭審現場,通常也是流程繁冗,這怎麼寫?也正因為如此,公安的戲多,檢察院的戲多,法院的戲最少。

  采風中通過和各地法官交流,我們發現,法官群體是個“智識”群體、他們有思想,對各類法律内外的社會現象,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表達時思路清晰,語言犀利,這是他們的職業特點,有沒有可能從這個角度入手,去把握人物呢?

  一般觀點認為,對話太多的劇本不是好劇本,人物應該“少說多做”。我們恰恰覺得,要表現法官這種“非常規”的職業,也該用“非常規”手段。不要怕寫對話,隻要足夠精彩,足夠有張力——舉個例子,片中有段年輕法官助理和老年法官助理之間的争論:年輕法助說一個母親不該因為擔心名譽而阻止自己被性騷擾的女兒去法院讨說法;老年法助則說,英雄人人都點贊,可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做那個英雄。這段戲,表面看是靠語言支撐,但演員通過表演傳達出的内心掙紮和問題本身的道德思辨,一定能激起觀衆的情感。

  當然,劇本是按照風趣幽默接地氣的氣質寫的,說人話,接地氣,有煙火氣,這是自然。但在劇中我們不回避崇高,害怕深度。我們一直覺得,觀衆不傻,隻要你掏心,他們就有耐心。哪怕一部分觀衆無法一下子弄懂複雜的法律問題,但法官在案件中展現出的思考、溫暖、觀照,一定會在觀衆心裡雁過留聲。要相信,無論世事紛繁,世上總有人仰望星空。

  寫法院戲,無法回避的是案件。在開始創作之前,我們首先思考的是這兩年法治題材的精品層出不窮,我們的戲如何區别于公安、檢察院的劇集?公安、檢察院的戲,往往偏重于情節性、懸疑性。但法官職業要求保持公平公正,如若我們也着力于此,不但可看性打個問号,于這一職業特點也不符。

  對于法院戲來說,法官在案件中“法、理、情”中的掙紮,才是獨屬于我們這部戲的特質。

  定下來這一點之後,我們開始進行創作。

  有很多人問過我們,劇中的案件,都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嗎?說來有趣,文藝創作和法院工作的邏輯正是相反的:法院先有案才能判,而創作則是先有目标再選路徑——首确立想表達什麼主題,然後倒推情節。所以,劇中所有案件,都是為了表達主題再造出來的,與現實案件沒與直接關系——在劇中,法官僅僅是根據虛構出的情節做出了一個虛構的判決。當然,依照的是現實中的中國法院工作的内在邏輯——以人為本,案結事了,扶正祛邪等等。

  如果能照搬倒是省事,隻不過,文藝作品不是紀錄片,簡單照搬現有案件,就無法實現準确表達、抵達内在的“真”。

  除非通過虛構,我們無法表達絕對的真實——這是我們在戲劇學院學到的最重要的觀點。戲劇影視具有假定性,所有觀衆都知道故事是假的,但依然要看,說明它表達出了内在的“真”。

  有些案件乍看之下有原型,但往下看就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就像魯迅先生談自己的創作,“所寫的事迹,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絕不全用這事實,隻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人物的模特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文藝創作不可能直接指涉現實,更不可能影響現實中的案件判決、挑戰司法實踐,否則,那真是突破“底線”了。

  當然,虛構,也要像。有時候設計完一個情節,我們會問法官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案子,“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大多數時候确實有類似案件。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不是寫具體某一個案子,我們寫的是這一類案子。

  寫什麼樣的案件?我們也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中國新的社會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新問題?法律如何應對這些新問題?隻有寫這樣的案件,劇本才更具現實感,更貼近普通觀衆的生活。

  《底線》不是每集一個故事的單元劇,而是着力刻畫人物,人物成長需要有連貫性,每個案件,都要盡可能觀照角色的人生困境,每個判決,也都應對角色的生活有啟發和推動——這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照搬現實案件。案件素材必須掰開揉碎,必須結合人物統籌考慮再造。否則,人物和故事就是撕裂的,而無法絲絲相扣地融合在一起,勢必無法引起觀衆的共鳴。

  最後我們要感謝所有支持過劇本創作的人:開明的,給予我們充分信任的法院領導;可親的、把我們當朋友坦承相待的各個崗位上的法官、工作人員們;無畏的,勵志“要麼做個第一,要麼第一個做”的制作團隊,可愛的導演、敬業的演員,是你們為《底線》守住藝術的底線。最終,若這部作品在面世時,能讓觀衆笑,讓觀衆哭,讓觀衆思考,或給他們帶去一點生活的勇氣,對編劇來說,就再無遺憾。

  (作者系電視劇《底線》編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