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12 16:43:22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1)

  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見習記者宋若旻 圖/視頻

  阿的木且從車窗中看着不斷後退的大涼山,母親攙着妹妹的身影逐漸凝縮成一個黑影,這是父親去世後,他第一次鑽出這座群山環繞的“圍城”,去汝州、去河南。

  13歲的他,尚且不知即将面對的是什麼,可午夜夢回時,總有個聲音在不停敲打他,“回來,等學成後,支援大涼山。”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2)

  2021年11月29日,來自大涼山的彜族男孩阿的木且。他2018年來到河南。

  人與牛、羊同住的房子

  2018年,被人莫名帶到河南一幫志願者面前,阿的木且一臉茫然。

  大家并不覺得他有13歲---不到一米四的個子、黑黢黢、瘦瘦小小的,整個人并不活潑,就像一個木偶,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

  這是鄭州市金水區紅十字孝慈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們,第一次到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的大涼山,志願者張菊說,早前聽說大涼山條件艱苦,一些孩子沒有條件上學,實地來看,情況比她想象的還要糟糕。

  阿的木且家所在的村莊,就在大涼山山腳,離公路很遠。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村民,都在鎮上買了房子,但包括阿的木且家在内的,仍“被迫”堅守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沒有路、沒有信号,隻有鄰裡相距較遠的、孤零零的一座土坯房。

  土坯房的屋門很矮,人隻能彎着腰才能進去,屋内是漆黑黑的,摻雜着難以言狀的氣味。不少人家與牲畜同住,一個堂屋,除了豬、牛、羊,牆角是碼成一堆堆的小土豆,屋中間一個火堆,有的人家會壘一個吊鋪,上面放着當地特有的苦荞麥。

  土豆和苦荞餅是主食,蘸着辣椒面就能吃,“每到吃飯時,全家人再沖點鹽水,用一把勺子換着喝。”張菊說。

  小學畢業的學曆,在這裡很常見。阿的木且的父親在幾年前因病去世,家中失去重要勞力,隻有哥哥阿的木達、他、還有一個自幼患病的弟弟;姐姐已外出打工、妹妹患有小兒麻痹症。所以,當志願者提出,要将阿的木且和哥哥送到河南去讀書時,遭到了舅舅家表哥的強烈反對,“上什麼學,”表哥用不流利的普通話說,“學了有什麼用,還不如在家幹活。”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3)

  阿的木且所在的愛心驿站

  “讀書比練武簡單”

  當阿的木且兄弟倆、與其他三四十個同齡的孩子一道,坐上去河南的大巴車上時,小小少年的心裡,才悄無聲息地漾出一絲波瀾。

  他太想讀書了。

  在村裡上到小學三年級,阿的木且的成績一直不錯。父親去世,哥哥阿的木達先辍學回家幹活,阿的木且即将做出同樣的選擇。根據彜族的風俗,家裡的男人去世,女人的兄弟、孩子們的舅家為大,于是,阿的木且的表哥接管并操持起他們一家的生活。

  從大涼山離開,阿的木且得知,自己和其他夥伴要被送往河南學習武術,使得有一技之長傍身。他有了自己的計較,他對武術不感興趣,“我覺得,讀書比練武簡單。”阿的木且說。

  在一次與志願者們乘車時,他鼓起勇氣說出内心的聲音,“張菊阿姨,我想上學、我想讀書,”男孩用并不算流暢的普通話、嗫嚅道,“學到知識後,我還想回大涼山……我想改變那裡孩子的一生。”

  那是令張菊感到欣慰和感動的一句話,她沒想到能從這個看似木讷的男孩嘴中說出,“三四十個孩子裡,隻有阿的木且主動提出了想要上學的請求,”張菊說,“我們也不想因此埋沒了孩子,于是前後奔波,在新鄉市輝縣拍石頭鄉中心小學,為他争取了一個就學名額。”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4)

  阿的木且與愛心志願者楊子

  2018年9月,13歲的阿的木且成為了這所小學内的一名“大齡”四年級學生,剛開始,因為不适應河南的教材和教學進度,他的成績一度在班裡墊底。

  “慢慢地,他就把成績趕上來了,”中心小學校長張錦文說,“除了英語,數學和語文成績都能排在班裡前幾名,還在學校期間,獲得了不少獎狀和榮譽。”

  “大涼山的顔色,太單調了”

  2020年6月,阿的木且小學畢業,志願者們又将他安排到鄭州上中學,臨送别時,張錦文送給阿的木且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在書的扉頁中寫道,“頑強、拼搏是成功的基礎。”

  “我希望,他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意志,最終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想要的生活。”張錦文說。

  時光荏苒,2021年11月末,阿的木且已經是鄭州市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了,曾經照顧過他的志願者們都說,時光讓這個從山裡走出的孩子徹底變了樣:他長高了、皮膚也白了些、臉上的笑容逐漸多了。

  阿的木且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在班裡能排到前十,志願者們說,阿的木且是這一批唯一有機會考上大學的孩子,這也是他的心願。他羞赧地說,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學成之後,回到大涼山建設家鄉,“想過當老師,也想過當作家。”

  他無法忘記在大涼山,雖然窮、但無憂無慮的時光。小時候最令人開心的事,就是和鄰居小夥伴爬野山、偷鳥蛋,“在稍微平整的壩子上,我們把衣服一脫,一起摔跤。”

  “大涼山都是綠色,太單調了。”阿的木且說,父親未去世前,曾經在去安徽打工時帶上他,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除大涼山外的世界,城市内各種顔色的交織,深深印在他的心裡。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5)

  愛心驿站内的志願者風采

  阿的木達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來到河南半年後,他還是被家裡硬叫回家,少年的倔強終究抵不過現實,張菊參與了那場送别,晚上八點,在鄭州火車站,城市中華燈初上的霓虹燈,映在了男孩流淚的面頰,“我不想回去。”

  您願意幫助這個志存高遠的少年嗎?

  阿的木且的幸運,在于有發現他的志願者,和一路幫助他的好心人們。但随着課業的加重,阿的木且需要更多的費用,來支付義務教育階段外的課外輔導資源、以及未來高中期間的學費和其他開支。

  自他來的這三年,阿的木且身上的一切開支,都來源于社會各界好心人如雨點般的捐贈,但最近兩年的疫情、河南水災,讓這樣的捐贈變得十分不穩定。如果手機前的您,願意伸出援手,幫助這個來自大山的孩子,我們十分感激。

  走出大涼山的孤兒(13歲彜族少年被志願者帶出大山到河南求學)(6)

  愛心驿站内愛心人士捐獻的衣物

  【征集】每年凜冬,河南商報記者就會跋山涉水,尋找那些需要“雪中送炭”,但仍不墜青雲之志的孩子和成人,架起公益的橋梁,為其送去社會的熱心和溫度。至今,河南商報“暖冬”公益活動已經堅持到了第11個年頭。

  今冬,恰逢中原消費金融五周年之際,河南商報暖冬與中原消費金融真誠攜手,發起“善行中原·為生活奔跑者助力”中原消費金融五周年系列公益活動。我們期冀在這個寒冬,凝聚中原大地的磅礴善意,為暫處逆境的人們送去溫暖,幫他們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闊步前行。善行中原,期待您的參與,我們一起加油。您想幫助人,或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歡迎聯系我們,河南商報熱線:0371-86088666。

  編輯:張恒 李英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