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讓我們的小學課堂更高效

如何讓我們的小學課堂更高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0:08:00

如何讓我們的小學課堂更高效(海韻教育如何提升小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1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一個過渡階段。對于仍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的學習是有一定困難的。這代表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練習才能學好這門學科。學生這一時期的無意注意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了,而有意注意正處于發展階段。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可以通過運用一定手段吸引他們的注意,利用他們的無意注意,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事半功倍。

  一、課堂引入增加趣味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這句話在課堂教學中也同樣适用,無論是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還是活動課,隻要有了個好開頭,那這節課也就基本上算成功了。課堂導入是教師講授每節課時給予學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藝術特征,是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緊緊抓住學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産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内心狀态,就急于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能使人産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同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每節課要注意調動學生興趣特别要注意講究課堂導入藝術,為課堂創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創設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導入時,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态度經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進入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法。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有餘數除法這節内容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以下情境:五隻小動物數數,小白兔、猴子、山羊、小豬和松鼠,烏龜來當裁判。小白兔說一,猴子說二,以此類推。當說六時則又從小白兔開始,并且報數的小動物要站起來。烏龜說三十四,小豬馬上站了起來;說六十二時,猴子也很快站了起來。此時老師提問或以課件的形式提出問題:小動物為什麼能這麼快反應并站起來呢?由此引出這節課的内容:有餘數的除法。如此引入即自然,也較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着問題去學習,明确了學習目的,就使得學習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有了高昂的學習興趣和明确的學習目标,那學生的思維行動也就會跟着老師的指導進行行動,心到,手到,那還有什麼可以難住他們呢?

  2.編講故事

  語文和數學,一個屬文科,一個屬理科,看似沒什麼聯系。但在教學中,我們卻可以讓兩者得到一個很好的結合。曹沖秤象這個故事是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上的内容,但大家可曾想過把它作為數學等量代換課堂上的引入呢?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對課文内容的理解,将之轉化成數學中的概念不是水到渠成。另外,課外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學生所學知識已不僅限于從老師講授中得來。要使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産生興趣,就要讓知識面寬一點,淺一點,抓住教學内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從而産生吸引力,激發衆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講授比例線段時,我們可以先講這樣一則故事:公安人員一次在偵破案件時,發現在現場有作案人留下的腳印,公安人員立即取下腳印,并根據腳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為偵破案件的科學依據。那麼警察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原來有這樣一個比例關系:腳印長∶身高=1∶7。如此,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從而對這節課的内容比例線段也就産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不論是課内或課外的習得,都是我們知識寶庫的重要建構基礎,越多的了解,就更容易生成問題。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發現不同兩個科目的關聯性,對兩者都是一個積極促進的過程。

  3.競賽引入

  知識競賽是一種受到學生歡迎的活動形式,在緊張而激烈的賽場氣氛下,參賽隊員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場上場下遙相呼應,在緊張而愉快的心情中大家可以學到許多知識。而競賽引入,不僅能讓學生立刻産生強大的參與積極性,并對所學内容感到刺激有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競賽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産生一種緊張的氛圍,從而容易進入新内容的學習過程中。

  二、課堂教學中增加趣味性

  課堂的進行是學生學習知識重要和主要的時間,是老師教和學生的學産生交流的時間。如果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老師所講述的知識上,那麼再好的引入也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不僅要在課堂引入這一特殊環節,而是在整個課堂進行的時刻,我們都要讓快樂和趣味的氛圍萦繞在課堂中。

  1.巧用手指

  乘法口訣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難以理解和記憶,如果巧用手指來教學效果不錯。具體做法就是,把雙手并排伸直,掌心朝自己,從左起每一個手指代表一個從1到10的數字。彎曲自左向右第一到第九個手指,表示9乘幾的積(彎曲手指左邊的手指數表示積的十位數字,右邊的手指數表示積的各位數字)。如六九五十四,彎曲第六個手指,可以看到左邊有五個手指,右邊有四個手指,那麼乘積就是54,即六九五十四。手的妙用可不止如此哦!在巧解植樹問題,萬以内數的讀法和寫法以及巧記常用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及進率時也是很有用的,一下就不多做說明。單單隻有口頭上的講解和練習,隻會讓學生厭煩和機械記憶。但加上手指的動作後,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更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記憶也就更容易了。不止手指,其他教具的加入,隻要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都可以讓他們記憶深刻。他們可以不用強行記憶解題的步驟,隻要記得手指或教具的運動改變過程,就可以記起解題的方法。如此比死記硬背解題過程有效也有趣多了。在我實習期間,教授學生5的口訣時就用到了學生的手指。一個手就是一個五,兩個手,一個人也就是十。利用手指加上遊戲的方法,更清楚認識五的口訣。

  2.直觀演示

  何謂直觀演示法呢?直觀演示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示實物、模型或者使用幻燈及其他教具,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鮮明正确的感性知識,對數學概念和數學法則有所認識和理解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學習尤為重要。如在教學九加幾的進位法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湊十”的方法,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演示。拿出一盒十個方格裡放着九個皮球的紙盒,在紙盒外放任意多個的皮球。然後請小朋友觀察這個紙盒,一共有幾個方格?裡面總共有幾個皮球?盒外有幾個皮球?我們要把盒内外的皮球合起來。隻要把皮球怎樣移動以下,就能馬上看出合内外的皮球一共有幾個通過直觀演示和教師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讓學生從剛才的觀察和提問中,感知到“相差幾就可以填滿方格”這一關鍵的情境,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深刻清晰的 “湊十”表象。“湊十”法的抽象概括就能順利進行,使學生主動地吸收新知識。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們應着重考慮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适應他們的心理發展。所以直觀演示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就可想而知了。在低年級應以直觀演示為主,而到中年級,特别是四年級時,就應該試着鍛煉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這時候是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時間。所以直觀演示雖然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但也要注意時間的安排,有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可太高或太低看待學生的能力。

  3.動手操作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數字的認識還處于感性認知階段,所以對簡單的加法或減法也不能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已經具備的數數的能力,運用數小棒(或其它物品)的方法來進行導入教學。在進行分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折紙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如講3/4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把一張方形紙對折兩次,然後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做不僅直接明了,而且還能避免因死記硬背而導緻的不能靈活運用的弊端。另外,動手操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态度。

  4.音樂融入

  歌曲是大人、小孩都樂于學習的形式。在學習中,将音樂旋律與課程内容結合,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興趣的方法。像英語裡面的字母歌,還有改編成歌曲的古代詞令。譬如《明月幾時有》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詞,記得我在有次語文考試中要默寫這首詞,就是通過唱歌來完成的。歌曲有韻律,自然比呆闆的背誦有意思多了,如果我們也可以把歌曲這一形式與數學中乘法口訣等内容加以融合,那麼學習數學也就可以變得很輕松愉快了,也有趣味許多了。我想,能在枯燥的學習中,加入歌曲元素,是使得我們的數學教學中背誦問題得到解決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5.競賽參與

  在常規教學中,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往往是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主動性不高提問時經常無人應答。但對于小學生,特别是低年級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師性。如果哪位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都會覺得是特别驕傲的事情,所以同學之間彼此的競争意識也比較強。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将競賽引入課堂内。競賽往往與遊戲結合在一起,在引入部分研究創造情境的說明中,我們就可以把數數遊戲引進課堂,進行分組比賽。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又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和同學參與的積極性。我在實習期間,教的就是乘法口訣。每次新課就教一個新口訣,内容少,練習形式也比較呆闆枯燥,不要說學生沒什麼興趣學,自己都有點厭煩了。在學習到六的口訣時,課後有一個青蛙的遊戲,于是我決定把它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每節課黑闆上都會寫上大組号碼,紀律好或回答問題積極地可以加星。學生們對遊戲都非常感興趣,也都積極舉手背誦,但時間有限。指導老師覺得這方法好,就又找了個時間讓同學們玩這遊戲,并有獎品頒發。這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我也發現,學生對六的口訣掌握程度也較之前更好了。另外,課堂上穿插小測驗,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自批和互批快速了解他們的掌握程度,得到及時反饋。

  6.數學家的故事

  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入數學家的小故事。兒童對于故事都那麼難以抗拒,它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譬如在學習圓周率時,就可以講關于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的故事。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圓周率的發現,還可以教育學生要多懷疑并通過一定手段去證明它,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像希臘學者埃拉多斯尼染的埃拉多斯尼篩子,告訴學生他的方法就是:要造一張1到50的質數表,首先寫上1到50的這50個自然數,然後劃去1,把2留下;再劃去所有2的倍數,把3留下;再劃去3的倍數,把5留下;又花去所有5的倍數……以此類推,可以得到50以内的所有質數。學生應該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再宣布要學生自己回去做一張1~100的質數表。那學生也就會躍躍欲試,動手制作,同時也增加了知識。在課堂中,學生若是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了,講故事不可不說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故事不僅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也可以從中豐富學生已有的知識,培養他們仔細觀察生活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法,可能還不止我以上提出的幾種。不可否認,知識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不可忽視的教學重點。而機械的填鴨式教學,知識内容雖多,不過學生卻不一定能全盤接受,那它也就事倍功半了。我認為現代的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想想如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如此才能讓學習成為一項終身事業,适應往後社會的發展。

  興趣是推使人前進的有效手段,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而盲目去做一件事,隻會讓事情變得糟糕,讓自己覺得疲憊不堪。由此,讓課堂充滿趣味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愉快有樂趣的氛圍,不僅讓學生樂于學習,積極參與學習,也可以帶動老師的熱情,在工作中激發更多的靈感,發展自己的教學藝術。在以後可能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以此為目标,建構一個快樂的課堂,有效的學習環境。

  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以愉快藝術的方式傳授,更是當今小學教育的一個重大變革。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得到知識,讓學習變得不再那麼枯燥,順應學生的心裡特點,這才是一名好教師所應有的認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