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甜一枕古祠中,被獲高懸草舍東。百萬髒私天不佑,解圍晁蓋有奇功。”
施耐庵的《水浒傳》中,生平仗義疏财,孔武有力的晁蓋,人稱“托塔天王”,梁山泊的前寨主,為何在曾頭市戰役中輸的連命都搭上?殊不知,晁蓋在下山攻打曾頭市之時,心中幡然醒悟,原來梁山泊早已易主,衆将領已不聽命于他。
有人被獻寶馬,有人要被剿除
若說這晁蓋從哪裡得知自己的位置不保,可以從以下幾件事看出。
第一個征兆:童謠。那段景住跋山涉水來給宋江獻寶馬之時,帶來一首童謠:搖動鐵镮鈴,神鬼盡皆驚。鐵車并鐵索,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童謠中說要剿除晁蓋,生擒宋江和吳用,意思是直接滅了晁蓋,而那宋江和吳用二人還有更多的用處,所以要留活口。晁蓋聽出來的意思是,這梁山泊中,他已經是毫無價值的人,雖然位列第一,但是在外敵看來,直接滅口就行。
他幡然醒悟之時,胸中憤懑不平,原來自己的位置再高也不及宋江在外的名聲高。有人來獻一匹好馬,首先想到的是宋江,而在敵軍眼中他晁蓋隻配剿除。那麼他在寨中,在衆兄弟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寶馬被搶之事,并不是晁蓋真正動怒的原因。要去攻打曾頭市,也不是他真正的目的。
第二征兆:點将。晁蓋決定親自去打曾頭市,看那點的二十個将領:林沖、呼延灼、徐甯、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歐鵬、白勝、杜遷、宋萬、楊林。
要知道,這二十人中,隻有六人是晁蓋隊伍中的,其餘早就臣服于宋江。晁蓋發現沒有自己的人可以用,又不想用宋江的人,才點出這二十個将領。
僅看阮姓兄弟就知道,他們平時隻适合打水仗,并不适合打曾頭市,但是無奈無人可用,晁蓋便領着這樣一支隊伍打仗去。可以想象,晁蓋當時邊點人邊難受的心境。
另有,在攻打曾頭市時,戰況不佳,衆将領勸說晁蓋。他們評論宋江打仗神勇,屢戰屢勝,不像曾頭市之戰一片混亂,隻是不輸而已。晁蓋聽聞,心中更加郁郁寡歡。
被敵方用計挑唆,再次親率攻打曾頭市時,晁蓋命中毒箭,在此之前,他說出了生前最孤獨、最蒼涼的話;“我不自去,誰肯向前?”此時的他心中已經徹底明白,再也沒有人肯聽命于他了。他隻能自己親自上陣,挽救“寨主”的名聲。
各路将領勸阻晁蓋不要親自攻打曾頭市,但是看晁蓋心中的忿怒,表面上因為那首童謠和搶馬之事,實則心中暗暗氣憤,宋江已經功高蓋主。想當年,晁蓋自己愛結交朋友,講義氣,沒想到最後換來這樣的結果。
他把宋江當做自己的好兄弟,真心對待來投奔于他的所有人。可是現如今,整個梁山泊中極少有人站在他身後,支持他,心中甚是悲憤。
武勇而智不足,胸無大志之人
晁蓋心中雖然悲憤不已,但是毫無部署地應對戰場,後果可想而知。要說晁蓋不得寨中人心,這也是他自己性格使然,造成後患。首先,看晁蓋的性格。晁蓋的“托塔天王”的稱号,給人更多的是“村霸”的印象。
你看他喜歡結交天下好漢,毫不計較地朋友花錢,隻是因為他祖上富裕,完全不用憂愁生計之事。隻這一點,許多能人異士聚集到了他身邊。比如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搶劫生辰綱之事,也是吳用和公孫勝在旁獻智與輔助才得以成功。
晁蓋性格使然,自身很容易被别人掌控,遇見宋江這等工于心計之人,毫無察覺,已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但這說明此人心地純良,一心“義”字當頭,胸無大計,沒有足夠的智謀。所以他抵不住宋江的心思缜密,步步為營。
而更重要的是,晁蓋行事急躁,在得知自己位置不保之時,立馬要去攻打曾家,全然不顧大局。而且他心胸狹隘,不願意用宋江這邊的真正的高手來應對曾家的武力。再加上對抗期間,他輕信敵軍派來的奸細,再次出兵,導緻自己命喪毒箭。
如此性格之人,本就不适合當統領,再加上他日日享受生活,養虎為患,在宋江的對比之下,他成了一個不稱職的領導人,使得身邊的親信慢慢倒戈。
後來,一個從來不領兵打仗的人,卻因為心中憤懑,強硬上陣,這便是一個不懂兵法之人。同時,他又容易輕信别人,孤勇上陣,一命嗚呼,最後倒是便宜了宋江,快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被“挖牆腳”已多時
你道這宋江是一時上位嗎?怎可知他計謀早已實施,在寨中一步步擴充自己的實力,晁蓋被“挖牆腳”多時。他就如同那溫水中的青蛙,快被燙死時,才發現自己位置不保。宋江這般缜密的心思,晁蓋這輩子都比不上。
晁蓋除了自身武力比宋江強些,其它地方都不及宋。宋一心想招安,籠絡人心。為實現心中理想,他早就觊觎于寨主的位置。三打祝家莊之時,便是宋江立威的轉折之戰。而晁蓋不自知,等到段景住來獻馬之時,才在心中若有所思。卻不知,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再看那晁蓋他并無什麼事業心。寨中的衆兄弟,如果想要有未來,不可能一直跟着晁蓋混吃等死。大家看到,宋江比晁蓋更足智多謀,更能安撫人心,更适合當領頭人。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衆人無奈落草為寇,倘若有一個厲害的領導人,或許生活還有盼頭。
如此一來,宋江的計謀再加上時局弄人,晁蓋的位置形同虛設。試想,如果晁蓋早點發現宋江在一步步架空自己,如果他發現自己已經不得人心,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是甘願退居位後,做一個“榮譽”寨主,或者當回“村霸”,也許不至于喪命。
而事實上,當時不是攻打曾頭市最好的時機,況且曾頭市高手如雲,如果不分析戰況,做好部署,情急而戰之,這是犯了兵法中輕敵的大忌。時機不對,用人不對,将領自身急躁,此戰役必輸無疑。但是當時衆人來勸,晁蓋已經很難聽進去了。
有時,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非常困難,尤其要接受它,消化它。這可能是朋友的背離,可能是被無故忽視,也可能是真心換來算計心,無論哪一個事實,都可能把人打垮。
但是我們不要着急,先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一下,再來找到問題的根源,切不可像晁蓋一樣,隻因心中一番怒火,失去理智,連翻身的機會都失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