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扮演的趙白石,收獲了一大票粉絲。他把一個清末公務員的無奈和無助演繹得十分生動。從古至今,最不自由的人就是公務員。因為身份的約束,他們有很多想為又不能為的事情。
視頻截圖.png
黨派之争
趙白石到泾陽任縣令,滿懷抱負,想要為人民做貢獻。卻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黨派之争中去,隻是他自己并不清楚而已。
他查沈月生被殺一案,找出松香代替血竭的關鍵證據。想起老師說讓他多多關注吳家東院的動向,于是就把那一袋松香送了上去,結果就被有着共同利益的張老師和杜明禮聯合利用了,最後成了緻吳蔚文死罪的鐵證。
他知道是沈星移打傷了吳聘,他按照正常手續審案,卻因為老師的一句話便放了他。這件事卻成了沈四海誣陷吳蔚文的條件。
視頻截圖.png
仕途需要
為什麼像趙白石這樣,為了饑民的生存日夜操勞,為了救洪水中的百姓三天三夜都不合眼的公務員,會去做一些自己都不齒的事情呢?
因為無奈。
他想替吳家東院伸冤,可是折子還沒遞上去,就被攔截下來。周瑩說她要去告禦狀。他說,沒用。
你以為冤案之所以稱為冤案,僅僅是因為刑部的原因?沒有大BOSS出手,誰敢罔顧律法?
像趙白石這樣的正直之士,可以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可是自己死了又有什麼用?該伸冤的依舊申不了冤,自己的抱負也不會實現,這世間還要從此少一個一心辦事的人民公仆。
話又說回來,像趙白石這樣的清官,靠俸祿生活,升遷是他們唯一提高俸祿的方式,即便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要去争取升職加薪啊。
所以,更多的公務員,選擇了明哲保身。
就像《琅琊榜》中沈追勸說蔡荃的那些話,我們在位,就算不能做更多的事,但總比那些屍位素餐的強。我們該努力時努力,該隐忍時隐忍,為的就是等待政治清明的那一天,而且我們堅信那一天終會到來。
保全自己,不忘初心,等待時機,是一種藝術,也是那些想做事的官員們的唯一之選。
視頻截圖.png
身份束縛
沈星移可以大喊“我愛周瑩”,可以自由追求所謂的“寡婦”,而趙白石卻不行。因為他的身份束縛。
在封建禮教的文化之下,趙白石作為一個“地方官”,根本不可以主動打破寡婦守節的傳統文化。所以,他對周瑩的愛隻能收起來,隻能壓制再壓制,隻能靠“克己複禮”這四個字對自己進行自我催眠。
吳漪想要嫁給他,設一個“失身”之計,便能讓他屈服。他再不情願、再為難,也會承擔起責任,娶她,并盡一個男人應盡的責任。
因為他是地方官,是整個轄區的“風向标”。如果他身不正,令怎麼能行得通呢?
身不由已,隻因那一頂頂戴。有了它,從此就失去了為所欲為的自由。
就像前段日子刷屏的《我那些從不買單的公務員同學》中寫的那樣,外界都以為公務員享受着高高在上的職權,捧着永遠不會失業的“鐵飯碗”。可是你們知道他們失去了多少自由嗎?
買不起别墅,開不起豪車,甚至連出國旅遊的權利都沒有。尤其是那些基層公務員,頂着巨大的壓力,全年無休,特殊時期内甚至需要24小時在崗待命。
洪水時,要堅守一線;救災時,要身先士卒;甚至創城時,還需要統統去大街上撿垃圾。
很多時候,他們代表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他們這個群體。為了讓百姓信服,他們早就忘記了什麼是“個人”,他們心中隻有集體。
趙白石的婚姻和人生悲劇,隻因他是個事事做不得自己的主的“公務員”。
(簡書簽約作者,追最熱的劇,寫最具深度的專業劇評。windy天意晚晴的劇評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