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性,鄉村文化是鄉村生活的集中展示,是千百年的農村勞動人民生活的曆史積累,包括地方風俗、節慶、祭祀、飲食、服飾習俗等社會風情,是鄉村生态旅遊極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如南方鄉村和北方鄉村,沿海和内地等所形成的風格各異的鄉村文化,異彩紛呈。

但是,現階段傳統鄉村旅遊的開展,已經導緻一些寶貴的鄉村民間文化、鄉村習俗遭受“城市現代文明”的沖擊而逐步喪失,鄉村生态旅遊的提出,不僅是要保護鄉村自然生态環境,同時也要保護好鄉村的民間文化,因此,需要在鄉村生态旅遊開展的過程中,突出其文化性,目的在于弘揚和壯大鄉村生态旅遊資源的文化内容,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鄉村文化——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人類共同的财富。
鄉土性,首先,鄉村生态旅遊發生在鄉村地區這一特定的場所,包括鄉村聚落及其所依托的生态環境;其次,鄉村生态旅遊活動利用的是鄉村資源,包括鄉村的自然資源(地質、地貌、水體、生物、氣候氣象等)和人文資源(地方風俗、節慶、祭祀、飲食、服飾習俗等),鄉村地區和鄉村資源無不滲透着當地的鄉土特色,這使得旅遊者到旅遊地活動在吃、住、行、娛、學、購等方面都能體驗到其地方特色,感受到其鄉土性。
如民歌藝術,僅在山西境内就顯示出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河曲、保德、偏關一帶的民歌,音調高亢,音行跳躍性大,因此聽起來頗有塞上高原的那種特有的遼闊、雄渾之感;左權民歌自成脈系,清新、柔美,而且有不少“三拍子”情歌;祁縣、太谷、壽陽、太原民歌,無論内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較為靈活、自由、富于變化;壺關、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民歌,調式古闆,鄉土習俗氣味較重;沁源縣的民歌善于抒發當地農民在現實生活中的熱烈感情,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這就是鄉村生态旅遊的鄉土性。
和諧性,鄉村生态旅遊體現的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複合體,以鄉村粗放的土地利用結構、特有的田園文化與生活充分展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觀特征;鄉村生态旅遊不僅能讓遊客在自然美景中感受身心放松,獲得生态知識,而且能讓遊客親身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
廣域性,從距離城市位置的遠近看,鄉村生态旅遊的地域包括都市鄉村、城市郊區、偏遠鄉村和野生地域範圍,是個較為開放的生态系統,從宏觀上看,我國國土廣袤,鄉村地區遍布全國各地,是個非常寬廣的地域。

豐富性,鄉村生态旅遊相對于其它形式的旅遊活動而言,旅遊資源和旅遊産品多種多樣,從鄉村自然環境、田園景觀、生産經營形态、民俗文化風情、農耕文化到農舍村落無不是鄉村生态旅遊的吸引物;景觀資源和地域文化的豐富性造就了鄉村生态旅遊産品的多樣性,從而使鄉村生态旅遊的活動内容和方式也就豐富多彩,它不僅能滿足遊客的觀光需求、休閑需求、娛樂需求、農事學習需求,而且能滿足遊客充分參與和體驗的需求,因此,鄉村生态旅遊能滿足當今人們追求旅遊多樣化的需求。
教育性,鄉村生态旅遊處處體現生态文明,傳播生态文明,具有顯著的教育性。接受生态教育的有旅遊者、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者以及地方居民等三方。鄉村生态旅遊要求旅遊者規範自己的行為,盡量保護大自然的生态環境,做到不污染、不破壞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對于人文環境,要尊重地方文化習俗,特别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要求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者對一個地方的旅遊發展首先要做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尊重地方自然生态的平衡,注重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标;要求旅遊從業人員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專業服務水平。要求當地居民促進鄉村地區經濟文化建設。因此,鄉村生态旅遊從開發到經營管理和旅遊活動都具有教育意義。(來源:百家号生活在小溪邊的迪達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