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加拿大籍男藝人吳亦凡因涉嫌強奸被警方刑拘,品牌切割、媒體怒批、網友譴責,曾經高高在上的大明星,如今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近日,有網友發現在人教版的三年級英語教材上,多次出現一名名叫“Wu Yifan”的小男孩,質疑他是“吳亦凡”。一些家長對此尤為不滿,指出負面人物不應出現在教科書中,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不正确的引導。
今天(3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 發博對此否認,聲明表示教材中使用的漢語拼音名字“Wu Yifan”是“吳一凡”,在2001年教材第一版審定開始沿用至今,與近些年才出現在公衆視野的某涉案藝人無任何關聯。考慮到兩者發音相近,出版社将對任課教師和學生做好說明引導,避免學習中産生誤解。
其實小學課本中有“Wu Yifan”在早幾年前也曾引起過争議,人教社的官方微信在2017年曾對此解釋稱,這個名字來自編審老師朋友的孩子,當時覺得這名字聽着陽光不俗氣,還帶着點高雅,又不容易重名,就借來用了。

争議内容出現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PEP)(三年級起點)中,書中一名名叫“Wu Yifan”的小男孩至少出現了6次,和Zoom、Sarah、Chen Jie等人物形象一起組成了該課本中的主要角色。

由于讀音相似,不少人認為這個小男孩是在代指中國藝人吳亦凡,尤其是看到教材“後記”中稱該教材依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标準》(2011年版)與加拿大靈通教育有限公司((Lingo Learming Inc. )合作編寫而成,吳亦凡的國籍又是加拿大籍,很容易讓人産生聯想。
在2017年和2020年都曾有家長對此表示不滿,質疑該教材夾帶私活,是在引導小學生追求娛樂明星。據封面新聞2020年報道,當時還有記者緻電人教社,詢問出版社是否做過現場調研,在老師上課提到課本中音似吳亦凡這個名字的時候,學生會有何反應。但對方表示不清楚,稱具體情況需要向編輯室了解。

近日吳亦凡因涉嫌強奸被警方刑拘引發輿論嘩然,又有網友重提此事,表示吳亦凡已經成為劣迹藝人,有着極壞的社會影響,出版社應該修改相關争議内容,以避免對孩子造成不正确的價值引導。

對于網友所反映的内容,人教社今天(3日)下午在其官方微博@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 作出回應。
@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 表示,為反映中外學生用英語交流的場景,英語教材中使用漢語拼音名字和英文名字設計了語言學習活動。這些名字均為虛構,不指向任何具體的現實人物。
此外,教材中使用的漢語拼音名字“Wu Yifan”,在配套教師用書中對應的中文名是“吳一凡”。該拼音名字從2001年教材第一版審定開始沿用至今,已經20年,與近些年才出現在公衆視野的某涉案藝人無任何關聯。

考慮到兩者發音相近,針對上述情況,人教社稱将對任課教師和學生做好說明引導,避免學習中産生誤解。

另有@沸點視頻 消息稱,人教社一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也否認了網傳說法,他介紹書中的“WuYifan”早在2001年就已經存在了,是中國人的名字“吳一凡”,而非“吳亦凡”。“我們的吳一凡20年前就有了,那會兒現在的吳亦凡還不知道在幹什麼,要說誰先出那也是他在後面。我們是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很陽光很健康。”
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出版社暫未收到修改通知,涉及工程量和影響很大,但在下次教改時可能會考慮。“明後年教材會進行大修改,屆時這個名字會不會修改要看全局的考慮。”

其實早在2017年“Wu Yifan”第一次引發争議的時候,人教社的官方微信公衆号曾經對此做出過解釋,文章标題就叫《揭秘小學英語教材驚現“吳亦凡”事件》。

這篇文章中稱,“已退休的本社老編審郝建平老師回憶自己當時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就叫這個名字,覺得很陽光、不俗氣,帶着那麼點高雅的範兒,也不太容易重名,就‘借’過來用了。”
在這本教材用了十多年後,文章作者才第一次聽說有個明星叫吳亦凡。

盡管還是有網友認為應當對課本中這一争議内容進行修改,尤其是在“吳亦凡事件”人盡皆知的情況下,以避免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過大多數人則贊同沒有對此特地修改的必要,“你不可能讓地球上所有漢語拼音名字是‘Wu Yifan’的人或事物改名,家長注重家庭教育,及時引導孩子樹立正确三觀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