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像
吞巴藏香、普松雕刻、雪拉藏紙、山南卓舞、嘎瑪唐卡、江孜卡墊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西藏最為寶貴的财富,同時也牽動着千千萬萬的遊人不遠萬裡,來一探究竟。藝·像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多種角度的刻畫和多種形态的展現,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前世今生裡,感知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力量。
走在幽深的小巷,街道兩旁,是小鎮人家窗口飄出的陣陣家常飯香,穿過巷子口,呈現在眼前的是熱鬧的小鎮市集,形形色色的商品和來來往往的人,恍惚間,覺得時間變慢了,心頭湧上一股子熟悉感。
如果将小鎮比喻成一幅畫,傑德秀像是一幅素描,古香古色,尋常人家。但在這古樸的色調裡,點綴着一抹抹斑斓的色彩,系在腰間,晾曬在窗邊,懸挂在房檐和屋頂……
千絲萬縷 邦典初露模樣
沿着雅江,尋着春光,遇見古鎮——山南貢嘎縣傑德秀鎮。遠處的青山隐在雲中,田園間排列着石頭建築群,似乎有着幾分江南古鎮的詩意,又不乏青藏高原的粗犷,傑德秀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走進古鎮的一處院落,耳畔傳來的是聲聲機杼,眼裡看見的是彩線翻飛。院落是傑德秀圍裙的紡織房,透過微風吹動的門簾,看見的是藏族阿佳一邊踩着木踏闆,一邊遞着梭子,隻見機梭在她們手中從左到右,又從右到左,中間是織機繃緊的經線,緯線橫過來一道就壓緊一下。
一道又一道,一種顔色到另一種顔色,在千絲萬縷中,邦典露出了七彩的模樣。
在傑德秀,據說800多戶人家每家都有人從事紡織業,毛織品生産在這裡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千年的歲月沉澱了小鎮漫長的故事,家家戶戶傳承着傑德秀引以為傲的織造技藝。
漫長歲月裡,邦典技藝依舊運作在機杼間,猶生心念,傑德秀小鎮依舊活着。
歲月悠長 邦典再顯光芒
談論邦典,大概要往前追溯那麼一段時光。
史書記載,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漢地的許多先進生産技術,親自教人們紡織﹑染色,聰慧的藏族人結合當地的織造經驗,創造性地編織出溫暖柔軟的氆氇和彩虹般美麗的邦典。
邦典其實是氆氇的一種,原先隻是婦女們用來遮擋塵污的圍裙,後來逐漸演變為藏族服飾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而且還被賦予了成熟的意義。
15歲對于藏族少女來說是一個特别的年紀,因為到了15歲,家人便會擇日為她舉行成人禮。成人禮主要的儀式之一就是要在她的腰部系上五彩邦典——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系邦典,之後邦典将伴随她的一生。
系在腰間的邦典,在被賦予成熟意義的同時,又增添了幾分溫柔和美好。
另外,邦典還有很多種類,豔麗的“嘎紮”,是給年輕姑娘們用的。素雅的“烏瓊”,是給30歲以上的女人用的。為了走近邦典,我們選擇走進當地的一家作坊。
參觀手工作坊是件幸福的事:木質織機摩擦、撞擊出有節律的脆響,彩線在姑娘們的手中自如翻飛,姑娘們也會随口唱起小曲來調劑勞動的枯燥。在陽光的照耀下,美麗的條紋逐一展現,刹那間,仿佛走回了純真年代。
走進傑德秀小鎮是清晨時分,散步在小鎮的街頭是在午後的陽光裡,從作坊出來剛好遇見了日落,耳邊依舊是若隐若現的機杼聲。
巷子口迎面走來了一位藏族阿佳,她的腰上系着邦典,色彩豔麗得很,日落的光輝灑落在阿佳的臉上、腰間的邦典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