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東苕溪水系與良渚古城;右:水文分析提取的河網與流域。 劉建國 供圖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5300年前中國良渚古城先民在選址築城時如何考量水利因素?他們怎樣因地制宜建設水利工程?列入《世界遺産名錄》3年多來,良渚古城遺址治水相關研究頗受學界和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首個提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并研究的考古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建國研究員領導團隊長期聚焦良渚古城水利工程并持續開展研究。他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透露,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等技術最新完成的研究表明,在選擇最佳位置建造城址有效避開雨季洪水威脅基礎上,良渚古城先民又通過最小幹預原則實現治水功能最大化,興利除弊、因勢利導建成一套彪炳青史的水利工程,促進了良渚文明的誕生和發展。
良渚先民精心挑選最佳築城地點
劉建國介紹說,良渚古城遺址緊鄰浙江省北部最大的河流東苕溪,其外圍的水利工程與東苕溪關系非常密切。東苕溪雖然在良渚時期并未流經良渚古城,卻是由古苕溪經過兩次改道而成。
左:良渚古城附近區域的河網與流域;右: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分布圖。 劉建國 供圖
經過流域面積統計,東苕溪流域在良渚古城上遊總面積約1483平方公裡,其中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控制的區域僅52平方公裡。
根據大比例尺的地形數據提取良渚古城附近局部區域的河網和流域之後研究發現,良渚古城位于東苕溪流域東南部的大雄山、大觀山與北部大遮山支系楊氏山連線的分水嶺上,這裡地勢稍高,不會出現水流聚集的情況,應該是良渚先民精心挑選的最佳築城地點。
最佳位置的選擇有效避開雨季裡東苕溪上遊1430多平方公裡積水盆地中的洪水威脅,良渚先民又全力以赴在52平方公裡的積水盆地中,建造出中國史前文明延續千年的水利工程。
他指出,近些年在良渚古城遺址周邊開展的古環境研究表明,距今7500-5200年期間,古城周圍為富含有孔蟲的潮灘相沉積環境;而在距今5200年之後,有孔蟲的逐漸消失意味着陸地開始形成。
研究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密切合作,通過對良渚古城外圍的鯉魚山、崗公嶺、秋塢等地點進行遙感影像分析、實地調查與試掘等工作,從宏觀尺度分析認為,其水利系統可能兼有防洪、運輸、防禦、灌溉等功能,與良渚遺址群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及良渚古城的出現有直接關系。
四組壩群構成古城外圍水利工程主體
劉建國表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由一系列長堤和水壩組成,主要包括塘山壩群、獅子山-鯉魚山-官山-梧桐弄壩群、崗公嶺-老虎嶺-周家畈壩群、秋塢-石塢-蜜蜂弄壩群等四個部分。
左:塘山壩群Conora衛星影像圖;右:良渚遺址群分布圖。 劉建國 供圖
這四組壩群構成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的主體,其中,崗公嶺、鯉魚山、獅子山、老虎嶺、周家畈、秋塢六個地點的碳十四測年表明其構建年代屬于良渚文化早中期,塘山壩群推測也基本屬于相同時代,均早于良渚古城的構建年代。
他說,良渚古城外圍四組壩群的建造工程量巨大,承載的降水量達到百年一遇水平,在防洪方面應該主要是阻擋諸如台風登陸時的特大暴雨對良渚聚落群的威脅。良渚聚落群周邊水系與外圍水利工程基本上相互連通,通過翻壩轉運的方式可以将山中的礦藏、石材、竹木等資源通過水路運輸到古城周圍。
其中,塘山壩群連接獅子山-梧桐弄壩群,其外部以壕溝和水體阻隔來自西部和北部大遮山南坡的潛在威脅,南部有東苕溪作為屏障,東部是沼澤地帶,能夠構成完美的防禦體系,将良渚時期的聚落群護衛其中,從而成就良渚古人繁衍生息的最佳場所。
外圍水利工程與周邊及城内水網連通
劉建國稱,通過對良渚古城所處位置具體地貌特點的觀察,可以發現良渚古城的地貌基礎實為深入到平原之中的基岩殘丘。古城的南、北兩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西面是以瓶窯窯山為主的一組小山,隻有東面是地勢由西向東降低的平原。
充分利用自然山體及地勢起伏,良渚先民将古城選址在平原地區中地勢相對較高的低丘集中分布的區域,同時通過城牆的修建以及城内大規模的堆築,使得良渚古城不至于面對苕溪幹流所引發的嚴重水患。來自北側大遮山的山洪以及生産、生活用水才是古人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良渚古人依據大遮山特點,在山前地帶構築塘山水壩,并結合附近山勢地形,形成不同結構的水域空間。這一方面可使處于地勢低平區的良渚遺址群諸遺址免遭山洪直接威脅,另一方面,通過土墩之間水口可将水引入到東部良渚遺址群中,滿足不同性質的用水需求。
左:獅子山-梧桐弄壩群Conora衛星影像圖;右:崗公嶺壩群與秋塢壩群Conora衛星影像圖。 劉建國 供圖
他總結認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與古城周邊及城内水網相互連通,發揮着防洪、運輸、調水、灌溉等功能,充分展示了良渚先民精妙的治水智慧與超強的水利工程設計、組織、實施能力。這一水利工程的選址極為合理,建造時又巧妙利用自然環境的特征,将一系列山體進行改造,填堵一些山谷出口,使用最小幹預原則,達到治水功能的最大化,确保良渚遺址群的先民能夠旱澇保收,糧食富餘,推動社會複雜化進程,造就出延續千年的、璀璨的史前良渚文明。
“考古工作已經揭開了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的神秘面紗,但應該隻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很多重要的相關遺迹和現象有待于進一步的發現和研究。”劉建國說。(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