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小兒腹瀉發作怎麼辦

小兒腹瀉發作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3:26:48

小兒腹瀉怎麼辦?環球網校執業護士頻道為大家分享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小兒腹瀉或稱腹瀉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本症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是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發病年齡多在6個月~2歲。

小兒腹瀉發作怎麼辦(小兒腹瀉怎麼辦)1

  小兒腹瀉因素

易感因素:1.消化系統特點:小兒消化酶少,活性低,消化功能差,而嬰兒期是生後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營養物質需要多,消化系統負擔重;2.機體防禦功能差;3.人工喂養

感染因素:1.腸道内感染 主要的病原體是輪狀病毒、大腸杆菌;2.腸外感染

非感染因素:1.飲食因素;2.氣候因素

  小兒腹瀉臨床表現

(一)各類腹瀉共同的臨床表現

1.輕型腹瀉 腹瀉、嘔吐,無脫水和全身中毒症狀

2.重型腹瀉

(1)嚴重的胃腸道症狀

(2)全身中毒症狀

(3)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

(二)不同病因所緻腸炎的臨床特點

1.輪狀病毒性腸炎 又稱秋季腹瀉,多發生在秋冬季節。常見于6個月至2歲小兒。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便黃色或黃綠色,無腥臭味,常出現水及電解質紊亂。大便鏡檢偶見少量白細胞。

2.大腸埃希菌腸炎 多發生在5~8月份氣溫較高季節,主要表現為發熱、嘔吐、腹瀉稀水便。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3.真菌性腸炎 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緻,與患兒免疫力低下或長期用抗生素有關。主要症狀為大便稀黃,泡沫較多,帶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偶見血便,大便鏡檢可見真菌孢子和假菌絲,真菌培養陽性,常伴鵝口瘡、肛周黃白色僞膜。

(三)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

(四)非病理性腹瀉

1.“生理性”腹瀉 多見于出生6個月以内的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精神、食欲及體重增長好,不影響生長發育。

2.饑餓性腹瀉 患兒有饑餓感,常因饑餓而哭鬧,糞便水分不多量少為其特點,隻要逐漸增加飲食,糞便即可轉為正常。

  小兒腹瀉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

(一)血常規

(二)大便檢查

(三)血液生化檢查

  小兒腹瀉治療原則

1.調整飲食 強調繼續進食,滿足生理需要。但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

2.控制感染 對70%的患兒表現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緻的水樣便腹瀉,一般不用抗生素,選用微生态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避免用止瀉劑,對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及新生兒、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選用抗生素。

3.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

4.對症治療 腹脹明顯者可用新斯的明皮下或穴位注射,或肛管排氣,為低鉀者應及時補鉀。嘔吐嚴重者可針刺内關穴或用氯丙嗪肌肉注射。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或解熱藥。

5.遷延性和慢性腹瀉的治療 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小兒腹瀉該如何護理,飲食該怎麼調整?

母乳喂養者應繼續母乳喂養,暫停輔食,縮短每次喂乳時間,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養者,暫停牛奶和其他輔食4~6小時後(或脫水糾正後),繼續進食。

6個月以下嬰兒,以牛奶或稀釋奶為首選食品。輕症腹瀉者,配方牛奶喂養大多耐受良好;嚴重腹瀉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較重,雙糖酶(尤其乳糖酶)活力受損,乳糖吸收不良,全乳喂養可加重腹瀉症狀,甚至可引起酸中毒,先以稀釋奶、發酵奶、奶谷類混合物、去乳糖配方奶喂哺,每天喂6次,保證足夠的熱量,逐漸增至全奶。

6個月以上者,可用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選用稠粥、面條,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泥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飲食調整原則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盡量鼓勵多吃,逐漸恢複到平時飲食,調整速度與時間取決于患兒對飲食的耐受情況。遇脫水嚴重、嘔吐頻繁的患兒,宜暫禁食,先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病情好轉後恢複喂養。

腹瀉停止後,應提供富有熱卡和營養價值高的飲食,并應超過平時需要量的10%~1OO%,一般2周内每日加餐1次,以較快地補償生長發育,趕上正常生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