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鶴慶傈僳葫蘆笙

鶴慶傈僳葫蘆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8:57:42

  鹽邊縣西北部的雅砻江下遊,二灘水電站西側,東與鹽邊縣桐子林鎮相連,與米易縣得石鎮隔江相望,南與仁和區務本鄉接壤。全鄉面積245.73平方千米,人口1.3萬,其中傈僳族聚居的三灘村,有傈僳族人口約600人。

  據大量的原野考古和史書籍證實,遠古時鹽邊是傈僳先民的祖源地之一。《雲南少數民族》一書認為傈僳族遠在公元八世紀以前,聚居于四川雅砻江及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兩岸地區,清道光《甯元府志》和清光緒《鹽源縣志》都有傈僳族的記載。箐河傈僳族鄉岩門村的傈僳族老人口頭傳說,他們是明洪武二年遷入鹽邊。

  鹽邊傈僳族聚居于箐河傈僳族鄉岩門村,國勝鄉民勝村,紅果彜族鄉三灘村和漁門鎮、惠民鄉、永興鎮、紅寶鄉的傈僳族自然村。

  鶴慶傈僳葫蘆笙(攀枝花市第四批非遺項目)(1)

  傈僳族葫蘆笙是本民族最喜愛的樂器,均由男性吹奏,葫蘆笙由族人手工制作。唐.攀綽《蠻書.風俗》記載:南诏“少年子弟喜暮夜遊遷侶巷。吹葫蘆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招呼”。證明唐代就有葫蘆笙吹奏的曆史。葫蘆笙選用天然幹葫蘆作主體,在其腹部鑽孔,插五根指母粗細約1—5公分的竹管,管内裝有竹制或銅制簧片,每管可發兩個音,葫蘆底部鑽有三個小孔,也作為發音之用。大的葫蘆笙竹管可長達70公分左右,小的僅有15—20公分,分為高音、特高音、中音、低音等音階。上部有一小增音器是小葫蘆做成,彜族的葫蘆笙吹管最輕,苗族的較長,傈僳族、傣族的笙嘴長度介于二者之間。

  葫蘆笙吹奏起來節奏鮮明,音色柔美,曲調奔放熱情,音聲高亢嘹亮和聲協調,旋律常以多聲部同時進行,表現力十分豐富。主要吹奏的曲調有迎親調、結婚調、趕街調、前三門、後三門、紡麻調、攆麂子調等。

  傈僳族音樂、樂器是傈僳族文化的主要載體,對傳承民族音樂起到重要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