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農網】
初秋的清晨,在河南省通許縣玉皇廟鎮後柳行村宋軍衛養殖場,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肉牛”正吃着新鮮的草料。養殖大戶宋軍衛正忙着在牛舍裡打掃棚圈、拉草喂牛,古銅色的臉龐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外出務工始終不如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而且現在國家對農業扶持政策也很好,鼓勵大家回鄉創業。”宋軍衛說道,幾年前,他偶然了解西門塔爾牛養殖經濟效益好,就萌生了返鄉創業辦養殖基地的想法,主動與村裡說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村裡的大力支持。之後宋軍衛在縣、鎮農技部門的信息引導和技術指導下,首次購進10頭西門塔爾牛,平均體重150公斤左右,精心喂養10個月後出欄上市,每頭牛重達500公斤以上,純利潤約30000元。
宋軍衛的養殖場
随後幾年,宋軍衛的養殖規模逐年遞增,已熟練掌握了西門塔爾牛的養殖技術,并以“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一起養殖,對養殖戶提供全程的免費技術支持和回收。養殖基地雇傭本村及附近村脫貧戶做清理牛棚、拖運等工作,10餘名脫貧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并且養牛需要大量的飼料,通過把村裡荒蕪的田地都利用起來,種飼料玉米、稻谷、小麥,或者是種草,再進行回收,即節約了養牛成本,村民們也能多一份收入。目前該養殖場育有優質西門塔爾牛200餘頭,占地7000餘平方,已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年純利潤最多時達60餘萬元。
鄉村要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玉皇廟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特色産業發展之路,明确産業發展思路,調整産業結構,鼓勵支持引導養殖大戶出院入區、集中養殖,培育肉牛養殖合作社、飼草加工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00多個,其中培育建成規模肉牛養殖場86個,養牛專業戶1260戶,全鎮肉牛存欄量達2.1萬頭,讓肉牛養殖成為農民緻富、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強力引擎。
“下一步,玉皇廟鎮将持續堅持黨建引領,搶抓産業發展機遇,打好組織發動、科技推動、政策驅動、龍頭帶動、宣傳鼓動‘五大力量’組合拳,從而實現肉牛養殖産業規模更大、特色更優、品牌更響、農民更富。”玉皇廟鎮黨委書記趙建永表示。
作者:趙晨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範亞旭
本文來自【中國農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