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淼
編輯|宋函
一隻波士頓龍蝦,從捕撈到配送至消費者手中,可以有多快?
17個小時。這是京東國際跨境生鮮給出的答案。
龍蝦從原産國生産者手中,端上中國消費者餐桌,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跨越幾千公裡,還涉及報關、倉儲、物流等不同環節的緊密配合,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完成整個流程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鮮電商從業者常說“得冷鍊者,得生鮮天下”,但具體到跨境生鮮電商,難度更上一層樓。
除了全鍊路冷鍊體系的搭建,極強的供應鍊整合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兩者成為跨境生鮮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生鮮電商領域兩座最難攻克的高峰。
但京東國際為什麼敢于在跨境生鮮電商賽道上先行?
與時間賽跑的龍蝦
故事要從這隻龍蝦講起。
波士頓龍蝦,分布于大西洋的北美洲附近海域。它們生活在幾百米深度的寒冷海域,大多數捕撈的波士頓龍蝦重量在0.5-1公斤,一隻波士頓龍蝦大約7-10年才能長一磅(約453克),因此波士頓龍蝦肉質緊實,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由于波士頓龍蝦生長極為緩慢,為了維持生态平衡,防止過度捕撈,加拿大對捕撈龍蝦的大小有嚴格限制。漁民在船上,根據龍蝦的重量和大小進行簡單地分級處理。這同樣也是京東國際把控龍蝦品質的第一道關。
在漁民将選好的龍蝦送回港口後,就會有不同的經銷商前來,将龍蝦運至自己的倉庫,在經過相關查驗檢疫之後,這些來自大西洋的龍蝦就會直接乘坐“包機”抵達國内保稅區,存放在特定的暫養池。當消費者在京東下單後,訂單信息會被發送給海關,進入清關程序,并對龍蝦進行活力檢測、過磅篩選、檢疫等一系列嚴格手續和檢測。
緊接着,龍蝦會被打包,并在保稅區進行嚴格全面消殺後,交給物流配送給消費者。為了最大限度保證龍蝦新鮮度,整個運輸過程也會高度模拟龍蝦生存環境,将運輸溫度精确控制在5攝氏度左右。
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從捕撈到配送,最快僅需17個小時。也就是說,在京東國際銷售的龍蝦,假設它們在當天上午從大西洋被捕撈起來,如果剛送至保稅區就被附近居民下單,那麼最快當天晚上就可以被端上餐桌。
實際上,對于現在的消費者而言,波士頓龍蝦并不難買。然而,通過傳統的鍊路進入賣場的龍蝦等來自海外的海鮮産品,通常需要運送一周甚至半個月的時間。而由于波士頓龍蝦本身的特性,在離開原始環境後,生存時間比較短。運輸耗時越長,龍蝦品質随之下降,商家損耗也就越大。
所以,像京東國際這樣的“極速配送”,也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龍蝦的鮮美品質。在京東國際First Catch海外官方旗艦店中,消費者對于物流速度、龍蝦的品質和新鮮度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供應鍊高度整合帶來高效能與低價格
極速配送龍蝦的背後,是京東國際對跨境生鮮供應鍊有着高效整合能力的體現。
2021年,京東國際率先正式上線跨境生鮮電商。在此之前,行業内生鮮進口還停留在傳統貿易模式,多以冷凍産品為主,零星的跨境生鮮也因為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消費者往往付出高價,體驗卻不盡如人意。
京東國際跨境食品酒水生鮮負責人謝永緻告訴霞光社,從2020年開始,京東國際洞察到,不少消費者在居家期間,對于生鮮的需求正在逐漸提升,加之近幾年,财政部、海關總署等多部委聯合下發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可享受清關便利與稅收優惠的跨境商品種類的不斷擴充,國家對于跨境電子商務政策的支持,讓京東國際看到了跨境生鮮業務能夠成功上線的更多可能。
然而,對于跨境生鮮領域而言,物流成本高,和運送時間長,始終是這個領域的兩大痛點。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京東國際抛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方案一,是與當地的大型跨境生鮮供應商進行合作。對于那些跨境生鮮龍頭企業來說,企業由于訂單多、吞吐量大,與航空公司有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包機等手段,就能夠提前鎖定運力,極大地降低運費價格。此外,他們也有着非常成熟的自有供應鍊資源,能夠盡可能地保證運輸效率。
如今年9月,京東國際就與生鮮供應鍊龍頭年年有魚達成戰略合作。通過戰略合作整合供應鍊資源,京東國際的用戶可以直接購買加拿大、挪威、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智利等七個原産國的生鮮産品,承擔生鮮運輸的航班可以直飛長沙、青島、鄭州、杭州、天津、甯波、大連、成都等城市。
方案二,為了讓京東國際的跨境生鮮産品更豐富,品質更為可控,京東國際還選擇了向産品上遊追溯,與當地農業聯合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原産地進行直采,減少中間環節,從源頭降低采購價格。通過把采購計劃适當前置,給合作夥伴留出更多時間,來安排生産和運輸。謝永緻表示,這樣不但可以降低采購成本,也可以在保證生産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
從2021年至今,京東國際的境外直采合作夥伴已經超過35家。
資源整合帶來的,不僅是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也會讓消費者直接受益。
而除了龍蝦以外,京東國際也在一年間陸續上線了更多跨境生鮮産品,包括冰淇淋、海參、海蟹,以及各類全球生鮮、冷凍類美食。在京東國際生鮮超市中,消費者可以買到來自英國的冷凍即食披薩、印度的薩摩薩餅、日本的天婦羅國王蝦、意大利手工意面以及各類原産國雪糕、巧克力等來自全球的生鮮食品。
2022年上半年,京東國際跨境生鮮業務也迎來了顯著增長。第二季度,京東國際跨境生鮮品類的成交額環比增長13倍。
開放共享搭建冷鍊物流
這樣看來,海外直采生鮮,在價格、物流速度和産品質量上存在着非常明顯的優勢。但為什麼國内生鮮電商風靡一時,跨境生鮮業務卻鮮有涉足?
事實上,跨境生鮮電商并不是簡單的跨境 生鮮的組合模式。它考驗着企業對于上遊供應鍊的調度、整合與管理能力,還需要下遊倉儲和物流的默契配合。
如果說,京東國際擁有的供應鍊整合能力是得益于京東集團的基因,那麼,在冷鍊物流體系的搭建上,京東國際的模式則給整個生鮮行業帶來了新的啟示。
其實,在生鮮電商起步之前,線下生鮮市場本身具備一定的冷鍊物流能力。生鮮電商火起來之後,一些急于攻下市場的新興平台,借助資本自建冷鍊,放棄了對原有冷鍊資源的整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複建設,高投入之下卻各自為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冷鍊資源的浪費。
與國内生鮮業務相比,跨境生鮮業務由于鍊條更長、環節更多,對冷鍊物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2021年以前,保稅倉模式基本沒有冷鍊能力,即便對于京東國際這樣體量的平台,如果僅憑一己之力搭建昂貴的冷鍊物流體系,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據估算,自建一個五千平方米的冷庫,僅硬件成本就超過兩千萬元,再加上設備維護和人員成本,運輸過程中的冷鍊車、質檢、加工包裝費用以及産品本身的損耗,全鍊路建設成本可想而知。
跨境生鮮全程冷鍊意味着從倉儲到配送都需要有控溫能力,而不同的産品對溫度要求區别很大,不同的溫層,就對應着不同的硬件設備投入。比如,波士頓龍蝦運輸過程在0到5度之間,而進口冰淇淋甚至要求零下10度以下。
因此,京東國際除了開放現有的冷鍊物流給合作夥伴外,還協助合作夥伴共建基礎設施,分攤成本,共享收益。
例如,依托京東集團在北美、歐洲、東南亞、中東、澳洲等地的80個保稅倉庫及海外倉庫,和京東國際物流觸達全球220多個國家的近千條國際運輸線路打造的國際供應鍊網絡,在此基礎上,京東國際結合了合作夥伴的産地直采和倉儲能力,并與第三方物流建立完善的尾程配送體系,搭建出一條完整的跨境生鮮供應鍊,讓更多海外生鮮商家能夠通過這條供應鍊網絡,把他們的産品更順暢地送到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
通過多種合作模式,京東國際搭建的這條冷鍊物流供應鍊體系不僅解決了跨境生鮮物流的難題,借助京東物流高度協同的倉儲網絡,跨境冷鍊物流反過來對京東集團國内生鮮業務形成了很好的補充。
看得出來,京東國際在整個跨境生鮮供應鍊搭建中,不僅利用京東集團自身的優勢,還與合作夥伴形成優勢互補。這對于跨境生鮮電商領域的發展,也有着很強的借鑒意義。
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已是大勢所趨。像京東國際這樣,通過供應鍊整合,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加豐富、獨特、實惠的消費體驗,更重要的是,保持開放心态,合多方之力共建、共享、共赢的思路,更加符合行業長期主義發展之道,這也是京東國際敢于先行,涉足跨境生鮮電商的底氣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