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家訪心得體會怎麼寫

家訪心得體會怎麼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3 23:04:57

家訪心得體會怎麼寫(我的家訪心得)1

作者簡介:陳正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發表新聞稿件千餘篇,30餘篇獲獎,出版新聞作品集《我是交通人我自豪》,先後獲報紙雜志優秀通訊員等榮譽稱号49項(次)。偶爾塗鴉文字40餘萬字,不敢妄稱“散文”、“雜文”亦或“随筆”、小小說,悉數見諸報端和網絡平台,10餘篇獲獎。

司衍靜,一位愛事業、愛學習、愛思考、愛文字的鄉村小學教師。

我的家訪心得

文/陳正國 司衍靜

我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天,即将退休的老校長就語重心長地叮囑我說:“要在認真教好課的同時,多抽時間進行家訪,全面了解和掌握班裡每一名學生的真實情況。隻有這樣,才能因人施教、因人施策,對症下藥,才能全面提升班級的學習成績,不讓一名學生因為我們工作上的粗心大意而落伍掉隊。”老校長推心置腹的話語如同醍醐灌頂,讓我這個剛剛走馬上任的“班主任”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四個年頭過去了。但老校長意味深長、循循善誘的一番話,我片刻也沒敢忘卻,而是身體力行地按照老校長的話去做了。如今,我四年前接手的那個班級,已由二年級升至五年級,班裡的風氣日趨好轉,學習氣氛日漸濃厚,比、學、趕、幫、超已成為同學們的自覺行動,尊敬師長、團結友愛已蔚然成風,同學們的學習成績連年提高,在縣鎮組織的小學質量檢測中,多次名列前茅。

回望走過的路,我感觸良多,既有順境時的意氣風發和躊躇滿志,也有遇到困難挫折時的迷茫和彷徨。剛接手那個班級時,我沒有新官上任急着先燒“三把火”,而是沉下心來全面了解班裡學生的情況。我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但實際情況還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班裡的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得到父母照顧和關愛的時間少之又少。這些孩子多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娘等長輩照顧,由于這些老人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就輔導不了孩子們的功課,再加這些老人對孩子們又比較寵愛,導緻有些長期得不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性格變得乖張、孤僻、蠻橫,有的甚至根本無心學習,整天在班裡“挑事生非”,結夥打架。

面對如此複雜而棘手的情況,我倍感壓力山大,甚至一度産生了“半途而廢”的想法。但每每想到老校長的話語,我就暗暗告誡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好書、育好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自己決不能打“退堂鼓”、“當逃兵”。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鬥争,我堅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信心。通過一次次的家訪,一次次的促膝談心,一次次的耐心說教,終于讓我的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并有了明顯的起色。回顧自己四年當“班主任”的心路曆程,回憶自己走訪學生家庭的點點滴滴,我的确經曆了很多,也收獲和體會到了很多。

首先,家訪是實現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個别孩子的父母,為了家庭的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過問或者根本無暇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導緻這些長期缺失父母關心、關注和關愛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有的變得性格孤僻、孤獨或孤傲,有的變得敏感、多疑或自卑。一位學生家長就曾對我這樣說過:“我們兩口子天天忙得暈頭轉向,哪有什麼功夫關心孩子的學習。再說我們兩口子又沒喝過幾年的墨水,根本就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一切就拜托給你們學校的老師啦。”像這樣對孩子教育“大撒手”式的父母并不是個例。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我建立了班級學生家長微信群,經常與他們談心交流,反複說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心和培養。通過深入細緻地思想工作,很多家長改變了自己先前的想法,開始主動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樣做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例如班裡有一位叫姜俨珂的同學,母親患有精神病,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隻有年老多病的爺爺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平時總是獨來獨往,沉默寡言,臉上寫滿了憂郁和冷漠。自從父親天天與她打電話交流後,這位曾經自卑不愛說話的孩子,開始變得有說有笑了,學習成績也是直線上升。

其次,家訪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必要途徑。通過家訪,我發現一些在學校表現十分優秀的學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學業優秀,在家庭中和社會上的表現卻不能令人滿意,簡直“判若兩人”,極個别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問題少年”。有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花錢大手大腳,甚至相互攀比,要這要那,根本不能體諒父母賺錢的辛苦;有的粗俗無禮,不講文明,不講道德,不講禮貌,說起話來髒話連篇,辦起事來“唯我獨尊”。一位學生的爺爺曾無奈地對我說:“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做着不錯的生意,他們照顧不了孩子,就一個勁兒地往家裡打錢,光怕孩子跟着我們老兩口受到什麼委屈。誰料想把孩子溺愛成這樣,我們當爺爺奶奶的,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實在讓人有點頭疼和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沒有采取恨鐵不成鋼、疾風驟雨式地說服與教育,而是對症下藥,有的放矢,針對不同情況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幫扶措施,逐一與他們談心交流,重點談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期望,對家庭的付出和賺錢的不易,以及他們目前的學習和将來的理想,平心靜氣地教育他們現在要做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孩子,将來要做一個對國家、社會和家庭有用的人。沒成想,這種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方法,竟然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例如,班裡一向花錢大手大腳、天天嘴裡零食不斷的李曉明同學,竟然改掉了亂花錢的壞毛病,還把父母給他的500元零花錢,全部捐獻給了“愛心書屋”。

再次,家訪增強了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自豪感。通過家訪,我看到了學生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期盼和願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每到一個學生家庭,幾乎都受到了熱情地歡迎和接待。夏天,他們會拿出自己家裡的西瓜和冰糕,讓我解渴防暑;冬天,他們會給我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水或紅糖水,讓我驅寒暖身。在談心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希望老師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将來能考上個好大學,不圖孩子們能升官發财,光宗耀祖,但起碼能找到一個安安穩穩、自食其力的工作。一位身有殘疾的學生家長說:“我這輩子唯一的念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将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材。再不能像我這樣依靠國家的低保政策和社會上好心人的救助生活。不管怎麼樣,隻要孩子想上學,我就是再苦再累,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書”。這位學生家長的話,像一柄重錘,一下一下都砸進了我的心裡,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肩頭上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在以後的日子裡,從未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麻痹,我知道在我的背後,正有幾十雙學生家長的眼睛在注視着我、監督着我、激勵着我、鼓舞着我。

第四,家訪是教師接受“再教育”的必修課。通過家訪,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做一名合格而優秀的人民教師,就必須付出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愛,否則就是失職渎職,就是愧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至高無上的光榮稱謂。我曾讀過這麼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隻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長大,陪着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這段話給我的啟示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發展潛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就要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愛去滋潤、去愛護、去培育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我班裡有一位叫張恺的孩子,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是班裡名副其實的“調皮王”和“搗蛋鬼”,罵人打架、曠課逃課等違反校規校紀的事情,幾乎次次都有他。每次家訪時,他的父母先是長籲短歎、傷心透底,後是認為他“無藥可救”,決定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面對這麼個“問題少年”,我也曾一度愁眉不展、束手無策。雖屢次進行說教,但效果微乎其微。有次,班長氣喘籲籲地跑進我辦公室報告說,張恺正在和同學打架。我急忙趕到現場,經仔細詢問得知,原來是一位高年級的男同學欺負我班裡的一位女同學,看不慣“以大欺小”、“恃強淩弱”的張恺,這才“挺身而出”、“出手相助”的。在下午的班會上,我沒有指名道姓地批評張恺,而是首先肯定了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精神的可貴,再是又委婉地批評了“以暴制暴”、用拳頭解決問題的不理智做法。自此以後,我十分注意發現張恺身上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與肯定,漸漸地我發現張恺同學變了很多,課堂上不在交頭接耳,課下不再調皮搗蛋,學習愈發刻苦努力。現在升至五年級的張恺,學習成績已處于班裡的中上遊,還擔任了班裡的體育委員。

家訪的路上,有艱辛,也有收獲;有歡笑,也有委屈。但為了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長,我願一如既往、無怨無悔地奔波在家訪的路上。

家訪心得體會怎麼寫(我的家訪心得)2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