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苟富貴,無相忘”,這些千古名句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沒錯,它們都出自《陳涉世家》。筆者還記得當年語文老師要求背這篇傳記文時,全班同學都是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後來老師不得不妥協,隻讓我們背其中的精華部分。誰知當年這一背,這幾個千古名句就深深地印入了腦子裡,二十幾年不曾忘記。
這篇傳記文列于《史記》的第48章,作者是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以史學家的眼光、文學家的筆力,描繪了陳勝、吳廣起義的全過程。從史論文的角度來看,全文充滿着辯證式的哲思,分析了兩人的得與失,成與敗,“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等結論可謂字字發人深省。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全文筆意縱橫,收放自如,讀來一氣呵成,是我國傳記文中的翹楚。
然而在最新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這篇在課本上躺了多年的《陳涉世家》卻沒有了,替代它的是一篇沒什麼名氣的散文《周亞夫軍細柳》。這樣的變動讓不少家長和網友十分不解,畢竟《陳涉世家》是幾代人的回憶,從課本中删除必然是會影響它未來的傳承的。對此教育專家也給出了解釋,概括起來就是兩個理由:
1. 陳涉吳廣的事,其實是一個曆史事件,所以會被放在中學曆史教材中詳細講解。
2. 《周亞夫軍細柳》這篇散文同樣出自《史記》,同樣是司馬遷所寫,情節也一樣吸引人,但篇幅卻更加精悍,初中生更容易理解。
其實這個解釋大緻上是說得過去的,這樣的安排也算是合理。那麼這篇《周亞夫軍細柳》到底有何魅力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這篇散文:
這篇散文出自《史記》中的《绛侯周勃世家》,講的是西漢大将周亞夫的一段轶事。當時漢文帝劉恒上軍營巡視,這篇文記錄的就是當時劉恒的所見所聞。全文分為三段,第一段交代背景。當時周亞夫為河内郡太守,為防胡人在細柳駐軍,這一節是典型的史家寫法。
第二段記錄了兩件事。皇帝到其它軍營時,将軍都是騎馬相迎,但到了細柳營時守門的卻不讓他們進去,而且表示軍中隻聽将軍令,不聽天子诏,後來周旋許久皇帝才得以進營,這是第一件事。進了營後,周亞夫表示自己身穿盔甲,不能行跪拜之禮,所以隻是拱手行禮,這是第二件事。這兩件事,司馬遷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的描寫,将周亞夫的形象刻畫得躍然紙上。
最後一段是皇帝的感慨,文帝認為隻要有周亞夫這樣的将軍中,胡人定不能得逞。這一句通過臣子和文帝的對話,通過文帝之口側面寫出了周亞夫的影響力。
通讀這篇散文,客觀地說它無論是叙事還是曆史哲思都确實比不上《陳涉世家》,但也不失為一篇文言散文的佳作。而且周亞夫這個人物,也确實是西漢曆史上頗有個性的一位,學生們在讀這篇散文時,也必然會對他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它被選入課本是無可厚非的。不過一向愛古文的筆者還是覺得,要是兩篇文章都能入選課本,不是更好嗎?大家覺得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