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午12點,經區崮山鎮沙龍王村,在玉米地忙活了半上午的村民鄧賢玉,沒回家就直接往幸福食堂走。炖黃花魚、土豆排骨、火龍果……餐桌上剛出鍋的熱乎飯早已盛好。6月2日,村裡首次将70歲以上獨居老人納入服務範圍,就餐老人由19人增加到31人,73歲的鄧賢玉成了最年輕的一批。
過去鄧賢玉一鍋面條吃一天,現在來村裡的幸福食堂,包子、餃子、馄饨每周一頓,菜譜科學搭配,鄧賢玉在自己的本上寫下:“去食堂吃飯,我開始過新的幸福生活了!”
站在老人們中間,村黨支部書記梁新建心裡舒坦。梁新建生在沙龍王、長在沙龍王,2014年幹起黨支部書記。沙龍王村年輕人多半外出打工,村裡四分之一都是老人。梁新建帶着村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到老人家裡,梁新建有個習慣——揭開鍋蓋看看老人吃的啥。不看不知道,鍋裡次次都放着熱過好幾頓的剩飯。梁新建心裡一酸,“讓老人吃上熱乎飯”被他寫進了工作計劃。
說幹就幹,梁新建召集“兩委”和黨員村民代表開會,一聽建食堂大家毫不含糊,齊刷刷投了贊成票。還有人提議起名“幸福食堂”,籌備食堂的事就這麼拍闆了。
選廚師、寫食譜、定制度……食堂雖小,真開起來可不簡單,為此,村“兩委”進門入戶詢問老人需求,還跑去好幾個村參觀學習,出錢添置了蒸飯機、壓面機、消毒櫃、冰箱冰櫃等設備。
食堂的服務員從哪找?村幹部和志願者輪流當。“幹部每周來食堂輪值,我們村志願者隊伍發展得好,來食堂做志願有積分,到信用超市兌換獎勵。”梁新建說。
幸福食堂100米外,小菜園裡的莴苣等十幾樣蔬菜泛着翠綠。梁新建說:“春天我們把半畝綠化帶改建成了這個小菜園,老人在食堂都能吃上現摘的綠色蔬菜。”
■記者手記
把群衆的小事放心上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小小村落的溫馨食堂,9張小餐桌上,老人們吃出了濃濃幸福味。在威海,不光小餐桌吃出大幸福,涉及百姓生産生活方方面面的精準服務,讓他們時刻都能從精緻城市建設中收獲滿滿的幸福和感動。
城市精不精緻,百姓的體驗和感受是最根本的衡量标準。在精準服務理念上,我市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不僅着力解決企業和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方便企業、群衆生産生活,還時刻把群衆的小事放在心上,像關心家人一樣關心群衆,像打理自家生意一樣服務企業,像裝修自家一樣建設城市。
精緻城市建設,說到底是要讓群衆過上好日子。不斷提升精準服務的标準,不斷提高民生關懷的“溫度”,更加注重體察群衆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注重解決群衆的痛點難點,高質量、高效率推進為民辦實事項目,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每個細節中,精緻城市“人性化”的名片将會擦得更亮。(Hi威海客戶端記者 王文欣 文/圖)
值班總編:孫 鋒
複審:譚立勇
編輯:董倩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