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清 著 / 梁 豔 讀)
“藍”上面的“艹”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與草木有關,下面的“監”表示它的讀音;上下合在一起表示一種稱作“蓼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詩經·小雅·采綠》:“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蓼龜圖 南宋 佚名
“蓼藍”這種植物由于富含藍、綠色素,曬幹後可以加工成染料,因此“藍”後來就有了表示顔色的意思。
例如《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就是:“染青草也”。
而宋代鄭樵所著《通志》則說:“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月白色團荷花暗花綢女襯衣 清
《通志》這段話,澄清了好幾個問:第一,“藍”不止一種,後來所說的“蓼藍”隻是其中的一種;第二,不同的“藍”所含的色素深淺不一;第三,“青出于藍”的“藍”最初指的是可以加工成染料的母體——植物,而不是指顔色。
聯想到表示顔色的“青”字,或許我們可以确定,如果存在着一條連續的漸變色帶,那麼,“青”和“藍”所表示的兩種顔色,基本上都對應于一個顔色段,而不僅僅是一個顔色點。
按照現代科學,藍色在電磁波可見光譜中,波長約為440納米至475納米;而青色的波長則大約是480納米至510納米。
這恰好印證了古人對它們的解釋,而且可以看出它們具有緊密的近鄰關系。
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
“藍”自從有了表示顔色的意義之後,逐漸也産生出許多唯美的詞語,例如“碧藍”“蔚藍”“湛藍”等。
與這些詞語有關的則是浩瀚的海洋、如洗的天空,例如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迹》:“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
還有1998年7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的新華社記者李石元等《駐防香港一年間》:“站在昂船洲海軍基地遠望維多利亞灣對面繁華的香港市區,海水湛藍,如詩如畫。”
回歸祖國,香港未來的發展藍圖必将描繪得更加光彩奪目。
瓷胎畫琺琅藍料山水碗 清
而“藍圖”一說,的确與藍色相關。
藍圖,又稱藍圖紙、曬圖紙等。
它最初指的是用感光後變成藍色或其他顔色的感光紙制成的圖紙,例如孫犁《書的夢》:“市民要修房建房,必須請這裡的技術員,去丈量地基繪制藍圖。”
後來,由這種“繪圖規劃”含義,“藍圖”又發展出表示“建設的規劃或計劃”等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