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13:17:54

大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知道養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其過程中有部分人走進了誤區,誤以為“補”就是養生,現代養生理念的“補充營養”、傳統養生理念的“滋補”都屬于這一類,其實這僅是養生“八字訣”中的一項而已。

在傳統的養生文化中一直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字訣,簡單來說“汗、吐、下”分别是三種排出體内風寒濕、食積、腸道垃圾等積聚物的不同途徑;“和”是調和髒腑使其配合有“默契”;“溫”是溫暖髒腑、經絡等以消除寒氣;“清”是清熱解毒、排出“火毒”;“消”是消除瘀血、氣滞、痰飲等不良因素;“補”是人們了解最多的滋補。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1

這是大體籠統的說法,雖然不嚴謹且容易有疏漏,但是便于不懂養生之人更透徹的理解,這麼說的目的在于告訴大家并非隻有滋補才是養生,還有很多其它的養生方式,比如有一物就占了“八字決”中的三個字,分别是“汗、和、消”。

這一物善解頭面、五官的“熱毒”、“火毒”,熄滅五官的“上火”,屬于“消”字;升陽氣助氣血,還是欲養脾胃的人還需要它“引路”,就很重要的引路者,這是八字決中的“和”;而它還能發散體表的風寒,屬于“汗”字決。

這一物就是藥材升麻,是于毛莨科植物升麻的根莖,如果泡水或者煎煮會有些許的苦味,為了糾正味道也為了更好的養生所以根據不同加工可分為蜜升麻、升麻炭、酒升麻等,挑選時以體大、質地堅實、外皮黑褐色、斷面黃綠色、沒有須根的為佳。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2

升麻最早的記載是《神農本草經》,書中說“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疫瘴邪氣蠱毒,久服不夭”,雖然體現了古人的愚昧,但也指出升麻可解毒、避免瘴氣傷人的說法;直至金元時期,打破了前人僅用升麻解毒的局面,《起源》中提出了它是“脾胃經之引”的說法,通俗點說就是“藥引子”。

到後世經過多輩人的繼續探索,至今确定了升麻“發表散邪、透疹、清熱解毒、升陽氣”的理論。雖說它“本領”很多,但是搭檔很重要,因為随着搭檔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本領,因而升麻養生有三大本領。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3

1.升麻發散風寒。

在傳統的養生理論中,風寒分為“内外”,并不是簡單意義的在深處還是淺顯,而是内生的“風寒”與外界侵入的“風寒”。“内寒”一般是“虛”,需要補益和溫熱;“内風”多是肝髒“生風”;而“外寒”與“外風”一般相結合,是感受外界風寒之氣所緻,一般先是在體表,如果長期如此則往深處影響髒腑經絡等。

如果用升麻養生則是發散“外”的風寒,在《本草正義》中記載“透表發汗,其力頗大,惟表邪之郁遏者宜之”;《本草求真》說“能發散風寒出汗”。由此可見如果是外感風寒而且不出汗的人最适宜,如古籍中記載升麻與麻黃、葛根、蒼術、甘草可做搭檔;張景嶽也曾留下用升麻、麻黃、紫蘇、川芎、陳皮、白芷、葛根、香附、赤芍、甘草的組合,并以“十神”給它們命名。

2.升麻解頭面、五官的“熱毒”。

“熱毒”或者“火毒”這類詞語或許有些人不了解,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上火,但這一類的上火是俗稱的“實火”,而非“虛火”,實火是有實際的火熱之邪,虛火是因為陰虛而上火,有典型的“虛”的表現。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4

升麻既能發散又能解毒,在“清熱解毒”這一領域适用的範圍很廣,尤其是頭面部的“熱毒”,在古籍《證治寶鑒》中有升麻與黃連、牛蒡子、白芷、大黃搭檔用于面部火熱而面腫的記載。

此外針對五官的眼部上火的“熱毒上攻于目”,古籍中有升麻、羚羊角、黃芩、龍膽草、決明子的組合;如果是口舌生瘡地“上火”,孫思邈曾用升麻與黃連搭檔,隻是味道很苦;如果是上火而影響咽喉有瘡的人,适宜用升麻、石膏、牡丹皮、甘草;普通的咽喉上火則是升麻與清咽利喉之物搭檔。

3.升麻升陽氣助氣血。

氣血不足是很常見的亞健康狀态,氣血不足有偏重于氣虛和偏重于血虛之分,也有氣血兩虛的人,根據“氣是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理論,兩者之間相互促生也相互影響,如果氣虛則也可以影響血,氣充足也促進血的生成。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5

養生用升麻升舉陽氣多是為了促進氣血的生成,尤其是中氣不足的人。如果因為氣虛而有虛熱,夜間加劇的人适宜升麻與黃芪、地骨皮、柴胡搭檔;如果是飲食生冷脾胃寒涼而虛熱的人适宜升麻與人參、葛根、羌活搭檔。

在古籍《蘭室秘藏》中以升麻、黃芪、神曲搭檔用于脾胃虛弱伴有氣虛的人養生;在《中參西錄》中有升麻、黃芪、知母、柴胡以及桔梗的搭檔可用于氣虛經常喘促的人養生;現代也常用升麻、人參、黃芪以及柴胡的組合用于中氣下陷或者中氣不足的人養生。

除此之外,升麻還是養脾胃的“引子”,李時珍說它是“脾胃引經最要藥也”,養脾胃的東西很多,為什麼在李時珍、孫思邈的手中就有“如有神”,而普通人用它就沒什麼作用,這其中“引子”發揮了關健的作用。另外升麻還有“透疹”之功,但是不屬于養生的範疇,普通人很難掌握。

體内有熱毒的表現(一物善解頭面熱毒)6

值得注意的是,升麻養生雖好但不宜多用,過度會引起嘔吐等反應,如果用得非常多甚至危及生命。它在教材中标明用1.5至10克之間,中間相差很大,這是因為如果用它升陽氣、做“引子”,則用量很小,如果用它發散風寒則用的稍多。

升麻可養生但沒有“補”的作用,因此很多人沒有注重它的養生之功,“補”僅是傳統養生“八字決”之一,諸如調和髒腑、祛除風寒、養脾胃等諸多方法都是養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