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位于甘肅西部,地處黃河以西,南到祁連山,北到阿拉
河西
善高原南緣,西至玉門關。
河西東連關隴、西通西域,北抵匈奴、南接種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曆來是天下之要沖。
西漢以前,河西曾經是月氏、烏孫、匈奴等遊牧民族的居住地。
十六國時期河西先後有五個以“涼”為國号的政權,合稱為“五涼”。“五涼”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河西在戰亂中得到了發展的時代。這裡曾經有過躊躇滿志的情懷,也曾經有過宮殿巍峨、雕梁畫棟的城市。最終河西歸于一統,歸為北魏治下。
奉迎高僧鸠摩羅什,歸來故國已不再鸠摩羅什,被稱為大德智人,西域高僧。前秦皇帝符堅在滅了前涼并統一北方之後欲出兵西域,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迎請高僧鸠摩羅什。鸠摩羅什此時在西域的龜茲國,她的母親耆婆就是龜茲王族出身。符堅派呂光為持節,都督西讨諸軍事出征西域。
前秦東晉
呂光出身于氐族豪酋之家,受符堅器重跟随皇帝南征北戰、屢立奇功。符堅非常信任呂光,在他兵出長安之前特為囑咐,“朕聞西國有鸠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賢,若克龜茲,即馳對送什。”
龜茲古城
皇帝有命呂光不敢耽誤,呂光抵高昌經過塔克拉馬幹沙漠到焉耆,焉耆不戰而降。呂光直赴龜茲,遭到了龜茲的強力抵抗,最後奪下龜茲。這時前秦皇帝符堅拜呂光為安西将軍、西域校尉,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呂光卻在受命之際有了留在西域的念頭。因為歸途實在是太遙遠了,萬裡歸途讓呂光心存猶豫。
但正是他迎請的高僧鸠摩羅什力勸呂光一定要東歸。于是呂光帶着兩萬頭駱駝的駝隊出發了,帶着奇珍異寶,帶着珍禽異獸,帶着奇伎異戲。隻是歸途不同于來路,前秦已經搖搖欲墜了。
歸來已入玉門關才知皇帝符堅已死,呂光在姑臧舉哀痛哭。之後呂光建号稱王,改元“麟嘉”,稱“三河王”,又一個以“涼”為号的政權誕生了,史稱“後涼”。就在建元稱王的同年,呂光為高僧鸠摩羅什造了寺廟,就在姑臧,現在的武威市涼州區。鸠摩羅什在此駐錫十七年,目睹了整個後涼的興衰存亡。
武威鸠摩羅什寺
幾乎是随着呂光一死,後涼政權就進入了倒計時,衰亡隻是早晚的事。後來建立南涼的秃發氏和建立北涼的沮渠氏都是河西民民,這時也都多次趁火打劫。最後,後涼呂氏以降于姚氏後秦而宣告了結束。
他們是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人,是拓跋氏的後裔鮮卑人生活在極北之地、廣漠之野,距離河西非常遙遠。大興安嶺北段頂端東麓發現了鮮卑先祖曾經生活的石室“嘎仙洞”。東漢初年,拓跋部遷徙到了“大澤”,也就是今天的呼倫湖。考古發現了呼倫湖北岸的紮赉諾爾有鮮卑墓葬,是拓跋鮮卑曾經在此生活的痕迹。後來被追尊為“聖武帝”的拓跋鮮卑始祖拓跋诘汾又率部遷徙到了“匈奴故地”,漢代的五原郡,現在的内蒙古河套陰山一帶。
呼倫湖
拓跋诘汾的長子叫“拓跋匹孤”,還有一個小兒子就是“拓跋力微”。拓跋诘汾讓小兒子拓跋力微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于是長子拓跋匹孤率衆脫離了拓跋部,西遷到了河西雍涼,就是現在的陝西中部以及甘肅一帶。定居于河西的拓跋匹孤一支後來成為這一帶勢力最大的鮮卑部落,被稱為“河西鮮卑”。拓跋匹孤改姓為“秃發”,這個部落就是後來所說的“鮮卑秃發部”。鮮卑秃發部建立了南涼,公元397年由秃發烏孤建立。
秃發烏孤自稱“武威王”,定都于“樂都”,就是今天的青海樂都,主要統治區域是湟水流域,在涼州的南端。後來又把都城遷到西平,就是今天的青海西甯。秃發烏孤死後他的弟弟秃發利鹿孤繼承了他。利鹿孤很想刷新政治、治内政而興文教。南涼的祠部郎中史暠提出了培養人才的建議。史稱利鹿孤從史暠之言,建學而言胄子,遂能開疆河右,抗衡強國。
南涼北涼西涼
南涼建立時涼州的環境很複雜,南涼與呂氏後涼、李氏西涼、段氏北涼對峙,另外還有後秦這個時時帶來壓力的敵人。利鹿孤死後他的弟弟秃發傉檀即位,傉檀非常想北上坐定姑臧。呂氏後涼滅亡後,傉檀自願去号臣服于後秦,後秦封傉檀為涼州刺史,坐鎮姑臧,于是半個河西都歸于南涼。秃發傉檀在達到目的之後就又重新以王自居,不再侍奉後秦。傉檀甚至自稱涼王,完全不把後秦放在眼裡。
武威古城
南涼與北涼為敵姑臧被奪,傉檀退回樂都。又與後秦決裂,同為鮮卑人的吐谷渾趁火打劫奪走澆河郡。也是鮮卑人的西秦乞伏氏最後攻取了南涼的西平,殺傉檀,最後南涼被西秦所滅。
沅汰,文化學者,曆史作家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