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
「清明」既是節氣,也為節日天空潔淨明朗,是為“清”大地萬物蘇醒,是為“明”農諺有曰“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前後也是春耕大忙的時令
習俗
壹掃墓祭先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古至今延續的傳統習俗。清明節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墓祭、掃拜,民間也叫“上墳”,在廣西很多地方叫“拜山”,以表示對亡者的崇敬與懷念。
貳嘗春吃青團
清明時節,南方有一種很重要的習俗就是吃青團。它是用艾草搗爛後擠壓出汁,與純糯米粉拌勻後,揉搓制作而成的一種綠色食品,其外表皮綠如玉,吃起來糯韌綿軟,不僅有艾葉的清香,還有米香。而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少數民族群衆會到田間地頭采摘艾草,洗淨後磨碎,加入糯米粉制成艾粑等特色美食。
村民在給艾粑裹餡 潘志祥攝
叁五色糯米飯
制作五色糯米飯,是廣西各族人民清明和三月三的習俗。用楓葉染成黑色、黃栀子染成黃色、紅藍草染成紅色、紫蕃藤染成紫色,加上糯米原本的白色,就成了黑、黃、紅、紫、白的五色糯米飯,以祈禱五谷豐登,五福臨門。
圖源平南縣融媒體中心
肆踏青掃春景
清明節正是春回大地的時節,各類花草和樹木基本上都已經發芽抽葉,田野中四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到這些也會除去一個冬季胸中的郁結之氣心情格外的舒暢。此外清明也是一家老小在掃墓之餘,能夠在山野之間遊玩的難得時機。而在古代,婦女和未出嫁的女性通常不能随意出門,唯有清明等節日才能光明正大地出去遊玩,因此清明也是青年男女約會踏青的時間。當然,如今沒有這麼多封建禮教,但趁着好春光出門踏青,成為清明前後的重要活動。
農事
重視春耕
清明期間,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抓好了春耕生産,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就有了紮實基礎。
貴港市港北區:春耕過後農田美如畫 圖源人民網
移栽秧苗
春耕期間應注意備好肥料、農藥等生産資料,注意施好、施足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且抓緊時間移栽秧苗。
保花保果
“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芒果、蓮霧、蜜柚等果樹處于花期,要注意做好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
百色市右江區芒果花開 圖源新華網
注意農情
清明時雨水較多,應做好農田清溝排水、中耕除草,預防濕害爛根;同時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防寒防凍工作。
詩詞
蘇堤清明即事
[南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闾門即事
[唐] 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試上吳門長安清明
[唐] 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來源:廣西農業農村廳新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