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乾隆的墓志銘

乾隆的墓志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09:45:43

「帝王禦筆,石渠寶笈」

朕實是一“書生”

曆代帝王中,清高宗乾隆皇帝在祖、父的基業上,勵精圖治,定鼎寰宇,無論版圖,亦或人口、國力等,皆可謂達及中國封建王朝的曆史頂峰。

其亦自言“今明足授受,為千古第一全人,不特三代一下所未有,以視堯舜,不啻過之。”又作為最是長壽的帝王之一,堪稱“最有福氣的千古一帝”。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

▲乾隆(1711-1799)

而治政之餘,乾隆亦以“書卷藝事”為尚,古今帝王中,罕有其比。

其兼具學者、詩人、藝術家、鑒賞家的氣質,對詩詞、曲賦、書法、繪畫、音樂等,用功極勤,造詣深厚,當不讓于多數文人士子。此并非謬贊,倘其非天子,以其之文學素養,也應可跻身“翰林”之列。

如其所言“自幼讀書宮中,講誦二十年來,未嘗少辍,實一書生也。”即知其郁郁書生卷氣。

又“醇餘生九年始讀書,十有四歲學屬文,今年二十矣,其間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鑒》 等書,講論至再至三,顧質魯識昧,日取先聖賢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以身心所得者,措之于文,均之有未逮也。”亦可見乾隆天姿既聰慧,所習讀獵及之典籍,也是廣泛。

此外,乾隆學文,并非一味守舊,泥古不化,其同樣頗從考據風尚,用功甚勤。如法國國家圖書館即藏有其《禦制程敏政重修觀音寺記訂訛》(編号:chinois 12096),内容為其對明代學人程敏政的《重建觀音寺記》提出質疑,并作訂訛文章,載入《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五。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

▲乾隆《禦制程敏政重修觀音寺記訂訛》

乾隆《禦筆夫餘國傳訂訛》

另有乾隆作《禦筆夫餘國傳訂訛》,也是其對史學考據之重視,所謂“蓋史者,信也,所以傳萬世,垂法戒”,料想其定是心有所契焉,故“記載之失實,雖正史不能免”。

此禦筆考據文章,将現身于北京中貿聖佳2021春拍,可謂是乾嘉時期學術界考據風行,并壟斷文壇的縮影,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是這一時期史學繁榮和發展重要時期的見證。同時,乾隆親筆墨迹傳世寥寥,此卷更是著錄累累,尤為可珍。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4

乾隆帝(1711-1799)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

手卷 水墨宮制佛黃描金龍紋蠟箋

引首:33×85cm

本幅:33×84.5cm

題簽:禦筆夫餘國傳訂訛。

引首:同文正謬。钤印:乾隆禦筆(白)

款識:戊戌(1778年)閏六月上浣,禦筆。

钤印:乾(朱)、隆(白)、學鏡千古(白)、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八征耄念之寶(朱)、樂壽堂(朱)、太上皇帝之寶(朱)、含味經籍(朱)、雲霞思(朱)、石渠寶笈所藏(朱)、半榻琴書(白)、即事多所欣(白)

釋文:《夫餘國傳訂訛》

近閱四庫全書内,元郝經《續後漢書》,所作《夫餘國列傳》其官有馬加、牛加之名,訝其誕詭不經,疑有舛誤,因命館臣覆勘。其說實本之《後漢書》及《三國魏志》夫餘傳之文,于是歎範蔚宗、陳壽之徒,不識方言,好竒逞妄,疑誤後人,而更惜郝經之失于裁擇也。其傳曰:國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諸加别主四出,道有敵,諸加自戰,下戶擔糧飲食之,信如其言,則所謂諸加者,何所取義乎?史稱夫餘善養牲,則畜牧必蕃盛,當各有官以主之。猶今蒙古謂典羊之官曰:和尼齊。和尼者,羊也。典馬者曰:摩哩齊。摩哩者,馬也。典駝者曰:特黙齊。特黙者,駝也。皆因所牧之物,以名其職。特百官中之一二。志夫餘者,必當時有知夫餘語之人。譯其司馬、司牛者為馬家、牛家,遂訛為馬加、牛加,正如《周禮》之有羊人、犬人,漢之有狗監耳。若必以六畜名官寓相貶,則郯子所對少皥氏鳥名官為鳥師而鳥名,又何以稱乎?蔚宗輩既訛家為加,又求其說而不得,乃強為之辭,誠不值一噱。總由晉宋間人,與外域道理遼阻,于一切音譯,素所不通,遂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率憑耳食為傳會甚,而至借惡詞醜字,曲肆其其诋毀之私,可鄙孰甚。且蔚宗以附彭城王義康謀反伏誅,陳壽索米為人作佳傳,其人皆不足取,其言又何足據乎!第《後漢書》《三國志》久經刊行,舊文難以更易,因命于《續後漢書》中改加為家,并為訂其踳謬如右。

著錄:

1.《欽定滿洲源流考》卷一,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武英殿刻本。

2.《欽定盛京通志卷》卷十,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清刻本。

3.《禦制文二集》卷二十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刻本。

4.《石渠寶笈續編》甯壽宮藏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抄本。

5.《長白彙征錄》(清)張鳳台編撰,第118-120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6.《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第41冊,第805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如意館,人民出版社,2005年。

此手卷紙張材質為“宮制佛黃描金龍紋蠟箋”,描金手繪龍騰祥雲紋,雙龍戲珠,雲霧缭繞,觀之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極具皇家氣派。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5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6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局部

引首書“同文正謬”,四字橫排,由右至左,用筆圓潤渾厚,結構舒博壯闊,行筆流暢,書風華貴典雅,未見拘束,有飄逸之姿,知其所學為帖書正脈,宜乎法度。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7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引首

引首正中钤“乾隆禦筆”玺印,昭顯威儀肅穆君王之氣。參考《清乾隆寶薮》,印鑒對比吻合。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8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引首钤印“乾隆禦筆”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9

《清乾隆寶薮》

此“乾隆禦筆”玺,乾隆皇帝曾于蘇轼《黃州寒食詩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卷首題寫“雪堂餘韻”四字,并钤蓋後,将其置之三希堂珍藏。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0

▲乾隆題蘇轼《黃州寒食詩帖》卷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餘“乾(朱)、隆(白)、學鏡千古(白)、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八征耄念之寶(朱)、樂壽堂(朱)、太上皇帝之寶(朱)、含味經籍(朱)、雲霞思(朱)、石渠寶笈所藏(朱)、半榻琴書(白)、即事多所欣(白)”亦如是,可與《清乾隆寶薮》、《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玺印譜》等,對比吻合。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1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部分钤印

乾隆所書“夫餘國傳訂訛”,内容為其對該國“馬加、牛加”官名疑有舛誤,命館臣複勘後,認為當為“馬家、牛家”,又《後漢書》《三國志》久經刊行,舊文難以更易,故特命于《續後漢書》中改“加”為“家”。

夫餘國曆史距清高宗時,年代久遠,正史中“六畜名官”也定論已久,而乾隆能突破藩籬,以考據治學,一抒己見,極為不易。

“夫餘國”又作“扶餘國”,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494年的扶餘人政權,為朝鮮半島北部與今中國東北地區的第一個扶餘人政權國家。《後漢書》卷85《東夷列傳》有載:“夫餘國,在玄菟北千裡。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裡,本穢地也。”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2

扶餘國,地理位置

扶餘國王位以世襲方式傳承,王以下有掌管四出道的馬加、牛加、豬加、狗加,諸家等同于部落首領。又扶餘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善養牲”、“出名馬”,六畜為财産重要組成部分,故以此表示權力大小。筆者亦私以為,或許其官職命名純粹源自于原始的圖騰崇拜,暫不得考。

劉洪峰《夫餘國官制考論》也曾有相關考據,不再贅言。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3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局部

乾嘉時期,考據學在學術界占有主導地位。

由于文化高壓政策,包括禁止結社講學、發布禁書令、大規模燒書和毀書等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清初那種因充滿憂患意識和愛國激情所導緻思想界的銳意進取、探索和緻用的學風被專注于考據文字、音韻、訓诂之學取代。

如此乾隆《禦筆夫餘國傳訂訛》款識“戊戌(1778年)閏六月上浣,禦筆。”知禦書于乾隆四十三年。彼時,已是長期安定繁榮的文化盛世,此前,乾隆也敕命編纂《四庫全書》、繕寫《永樂大典》、武英殿刻書等大型典籍,以倡導考據學并招攬學子,穩定統治。

此外,乾隆标榜“文治武功”,而以經學和史學為代表所流傳的典籍,可謂浩繁,又因年代久遠、缺乏有效的傳抄和保存方式,典籍本身已存在文字内容上的錯訛,亟需勘誤整理,所以其也“身體力行”,禦作《禦筆夫餘國傳訂訛》、《禦制程敏政重修觀音寺記訂訛》等,窺其儒生治學,若非皇帝,也是讀書人性情。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4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局部

事實上,乾隆素以“書生”自诩,其書法也臨池不斷,造詣頗深。從兩岸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書法,可知其常臨習顔真卿、蘇轼、米芾、趙孟頫、董其昌、二王等書家墨迹。

梁詩正曾贊言“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于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複品鑒精嚴,研究周悉,于諸家工拙真赝,如明鏡之照,纖毫莫遁其形。仰識聖天子好古勤求,嘉惠來學,甄陶萬世之心,有加無已。”

銅山張伯英則評介乾隆書法:“學者多見古人真迹,得其用筆用意,下筆自不同流俗。内府所藏既富,高宗天資亦優,弄翰尤勤。清代諸帝王皆工書,而高宗詣力最為深厚。晩年益臻古澹,有從心不逾矩之妙。”《敬勝齋法帖提要》中亦有載。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5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6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局部

此手卷行書書寫,布白勻稱,端麗秀美,結體也是嚴謹,亦頗得古人的書法意韻,同時夾有些許草書筆意,具書卷氣,可知并非一日之功。

據考,乾隆一生酷愛書法,所臨曆代名帖,可謂不乏。如《臨快雪時晴帖》、《臨索靖月儀帖》、《臨懷素自叙帖》、《臨顔真卿、柳公權、虞世南、褚遂良四家帖》、《臨李邕法華寺碑》、《臨楊凝式韭花帖》、《臨趙孟頫行草書》、《臨董其昌枯樹賦》等。

所謂熟能生巧,數十年之功,故其乃集群聖之部分筆意,又不區區于點畫波磔間,倒也自成面貌,有華貴典雅之風。

不過,其曆代法書雖“無不遍觀殆盡”,然自青年時,即保持“清秀柔潤”、“烏黑方正”等書風,此後數十年未見大變。如是卷,流暢飄逸有餘,而跌宕變化不甚明顯。

由于乾隆書法代筆不乏,其耋耄之年時,還曾命董诰代筆,然此《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卷,全卷小字及引首行楷書風甚為契合其典型面貌,應出自其親筆,極是難得。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7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包首

是卷包首,為蓮花如意花卉紋織錦,紋飾典雅,用以保護書卷。金紙題簽,楷體恭書“禦筆夫夫餘國傳訂訛”,上貼有文物商店簽标,知曾為文物商店舊藏。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8

乾隆 禦筆夫餘國傳訂訛,題簽

乾隆《禦筆夫餘國傳訂訛》著錄累累,更是殊為難得。

又此卷文字著錄于《欽定滿洲源流考》卷一,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可知是卷乃複書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文章則作于1777年或更早。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19

▲《欽定滿洲源流考》卷一,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武英殿刻本。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0

▲《欽定盛京通志卷》卷十,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清刻本。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1

▲《禦制文二集》卷二十五,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刻本。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2

▲《石渠寶笈續編》甯壽宮藏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抄本。

另據《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第41冊,第805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如意館所載:“初十日接得郎中保成押帖内開,閏六月二十一日首領董五經交禦筆夫餘國傳訂訛箋紙,字橫一張,傳旨,着裱手卷,欽此”。

此與禦筆款識“戊戌(1778年)閏六月上浣,禦筆”時間及形制皆吻合。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3

▲《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第41冊,第805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如意館,人民出版社,2005年。

是卷書後不久,乾隆即率八旗官兵從京師起先,開始第三次東巡盛京,尊祖谒陵,以展孝思。康乾盛世,史冊罕逢也。

另手卷中所钤蓋“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八征耄念之寶(朱)、太上皇帝之寶(朱)”等,可見晚年及退位後,乾隆亦多有展讀此經意之作,頗為自得,亦可知其之自賞真性情。

而“含味經籍(朱)、雲霞思(朱)、半榻琴書(白)、學鏡千古(白)”等,則是乾隆皇帝天子之尊背後,文人閑逸的書生情趣也。

近年來,乾隆的禦筆書法,尤受藏家青睐,其價亦是甚昂,而如此卷,既可窺彼時考據之風,又得書法之妙的佳作,同時著錄累累,《清宮内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也可考者,則可謂鳳毛麟角矣。

而是卷中,乾隆對“夫餘國”考據詳實,可稱“翰林皇帝”也。

蘇堤春曉

乾隆禦題,焦秉貞畫

此次,中貿聖佳2021春拍,另有“乾隆禦題,焦秉貞畫《蘇堤春曉》冊頁”、“趙秉沖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或著錄于《禦制詩集》,或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4

蘇堤春曉

焦秉貞(清康熙乾隆)畫

乾隆帝(1711-1799)禦題

水墨紙本 冊頁(一開)

24×24cm×29 1/2×9 1/2in×2 約 0.5 平尺(每幅)

題識:臣焦秉貞恭畫。(乾隆對題)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适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

钤印:臣(朱)、秉貞(朱)、吟詠春風裡(朱)、樂萬民之所樂(白)(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玺印譜·乾隆卷一》第 85 頁)

鑒藏印:乾隆禦覽之寶(朱)、石渠寶笈(朱)、石渠定鑒(朱)、寶笈重編(白)、淳化軒(朱)、乾隆宸翰(白)、信天主人(朱)(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玺印譜·乾隆卷一、二》第28、51 頁,《清代帝後玺印譜·乾隆卷一、二》第 116 頁)、淳化軒圖書珍秘寶(白)、均湖長物(朱)、韻湖球琳之寶(朱)

著錄:《禦制詩集》第二集卷二十五,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武英殿刻本。

說明:本作為清代著名藏家李玉棻舊藏,後為近現代著名畫家秦仲文舊藏,上世紀 90 年代得自于其家屬。

1. 李玉棻(清),字真木,一作貞蕤,亦号均湖、韻湖、畇瓠、蘊壺,自稱虹月傳師。顔所居曰傳鑒堂,又曰褪袀館,北通州(今河北通縣)人。幼耽書、畫。自謂:每逍遙于古肆,讨論于老成,嘗就景其濬、曾協均、僧明基三家秘笈,以及平日所見,輯《瓯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始于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至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成書。

2. 秦仲文(1896 -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縣人,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書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編寫了《中國繪畫學史》一書。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

康熙、乾隆二帝,對于西湖美景,皆曾歌詠之。尤是乾隆,僅“西湖十景”即曾五疊其舊韻,詩詞達數十篇。

“西湖十景”分為蘇堤春曉、雙峰插雲、柳浪聞莺、花港觀魚、曲院風荷、平湖秋月、南屏曉鐘、三潭印月、雷峰西照、斷橋殘雪,皆是美不勝收。

此外,皇家園林圓明園與承德避暑山莊,亦曾敕命仿建西湖勝景,以遣帝王遊興。而“圓明園”中十處景緻,更是分别以“西湖十景”命名,一字未改,乾隆皇帝亦一一為之書匾。

由于君王喜愛,又湖山景色粲然,因此,繪制“西湖勝迹”之宮廷畫師不乏。如王原祁、董邦達、錢維城、焦秉貞等,或巡遊紀實,或奉敕繪制,不一而足。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5

乾隆禦題,焦秉貞畫《蘇堤春曉》冊頁,局部

此焦秉貞作《蘇堤春曉》,款識“臣焦秉貞恭畫”,柳樹成煙,掩映湖面,春風骀蕩,湖光漣滟。又長堤倒影,亭台沐晖,意境甚是清幽。誠如詩雲“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胧一半遮”。

焦秉貞于康熙年間任欽天監五官正,善繪事,供奉内廷。彼時欽天監内,頗多傳教士亦擅繪畫,尤是“宗教畫”。而焦秉貞又為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徒,日相濡染,亦習西洋畫法。

《國朝院畫錄》即有載:“秉貞職守靈台,深明測算,會司有得,取西法而複通之。聖祖之獎其丹青,正以獎其理數也。

此作《蘇堤春曉》既可見中國水墨,亦參有西洋畫法。如畫面大面積留白、山石皴染、樹木亭橋布置以及湖水勾勒等,為傳統山水技法,而亭台樓閣結構、遠近布局等,則類于透視法,堤岸又以“海西法”分濃淡、陰陽向背,得立體感與縱深。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6

乾隆禦題,焦秉貞畫《蘇堤春曉》冊頁,局部

乾隆禦詩,題雲“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适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時至如今,西湖旁仍立有禦碑,分為康熙、乾隆禦題。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7

左:康熙禦題,右:乾隆禦題

乾隆禦詩,首句“通守錢塘記大蘇”,其中“大蘇”即蘇轼。“通守錢塘”語出蘇轼《别天竺觀音詩》序:“餘昔通守錢塘,移莅膠西。”

第二句“取之無盡适逢吾”,其中“取之無盡”語出蘇轼《前赤壁賦》“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最後一句“肯讓夷光擅此湖”,“夷光”即西施。其本名施夷光,因家住諸暨苎蘿村西,故名西施。西湖亦稱“西子湖”。

全詩引經據典,由此可見,乾隆文采,卻有可稱道之處。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8

▲《禦制詩集》第二集卷二十五,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武英殿刻本。

是冊詩文著錄于《禦制詩集》,原為清代著名藏家李玉棻舊藏,後為近現代著名畫家秦仲文遞藏。部分钤印可參考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玺印譜·乾隆卷一、二》。

趙秉沖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29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0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1

趙秉沖(清)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

赭色梅花蠟箋 手卷

引首:25×67cm9 7/8×26 3/8in

本幅:25×65cm9 7/8×25 5/8in

題跋:25×95cm9 7/8×37 3/8in

題簽: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

引首:雲章赓載。

款識:嘉慶庚申(1800 年)仲夏禦制。

鑒藏印:石渠寶笈 ( 朱文)、寶笈三編 ( 朱文)、嘉慶禦覽之寶 ( 朱文)、嘉慶鑒賞 ( 白文)、三希堂精鑒玺 ( 朱文)、宜子孫 ( 白文)(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玺印譜·嘉慶卷一》第 12、36、88 頁,《清代帝後玺印譜·嘉慶卷二》第 120 頁)、明德 ( 朱文)、滇南女士缪素筠珍藏書畫印 ( 朱文)

題跋:1. 廣大神遊宇,雲峰膚寸蒸。好風方繼序,今雨比來朋。噓拂八方協,孳涵一氣憑。淡交萍乍合,厚澤桂長凝。習習聲相應,繩繩慶笃承。結言蘭蕙泛,孕寶玉珠增。穆若友于契,油然子養征。扇淳遄洗甲,化洽頌歌興。臣董诰恭和”。钤印:臣诰(朱)、敬書(白)

2. 雲本山川出,生由廣大蒸。雨占再索子,風助盍簪朋。呼伯聲相應,噓倪氣自憑。密交仍渙泮,踈蔭不屯凝。習習同心賦,綿綿善澤承。夏熏奇共賞,秋渰獲彌增。歌缦臣民喜,書祥箕畢征。軒師方秦恺,時若協龍興。臣朱珪恭和。钤印:臣(朱)、珪(朱)

3. 維天群物祖,一氣大雲蒸。雨乃衆人母,風為君子朋。稱師禋典貴,待族吉占憑。月姊日兄隐,壬公丁婦凝。澤仍孫克衍,山出父能承。好有星民切,怒母箕伯增。賊驚吹萚散,畯喜望苗征。睿賦包幹象,蘭陵格創興。臣彭元瑞恭和。钤印:臣(朱)、元瑞(朱)

4. 風雨和甘驗,膚雲觸石蒸。神功原不測,妙喻迥無朋。噓拂重霄應,滋生一氣憑。尋蹤蘋末合,煉液草心凝。将伯箕星協,宜男坎水承。扶搖情莫逆,任養澤方增。汗漫群仙友,綿延百子征。昌期符慶矞,嘉瑞蔚然興。臣戴衢亨恭和。钤印:臣(朱)、衢亨(朱)

5. 叆叇層霄起,氤氲大化蒸。為霖符育子,噫氣助來朋。将伯箕先應,鳴陰鶴有憑。神交舒卷共,孳息感孚凝。于唱赓卿和,施甘蔭谷承。他山瞻影合,靈派溯源增。道與函三葉,功原得一征。清甯調幕契,風雨協雲興。臣趙秉沖恭和奉敕敬書。钤印:臣趙秉沖(白)、筆沾恩雨(朱)

出版:1.《宋元明清 ・ 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三)》第 71 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2010 年。

2.《藝苑集粹》第 69 頁,廣陵書社,2012 年。

著錄:《石渠寶笈三編》養心殿藏五,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清抄本。

展覽:“宋元明清一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三)”,遼甯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 年 5 月。

說明:清缪嘉蕙舊藏。

缪嘉蕙(清晚期),字素筠,昆明人。光緒(一八七五至一九零八)中葉,因慈禧太後情翰墨,尋代筆婦人,而缪氏為其代筆。并免其跪拜,賞三品服色,月奉二百金,遂為福昌殿供奉。自是慈禧所賞大臣花卉扇軸等物,均嘉蕙手筆。供奉而外傷産力所作,都人士兼金争購。因為缪氏常伴随在慈禧太後身邊左右的緣故,此卷應該是慈禧賜贈給缪氏的。

嘉慶時期,仍赓續乾嘉文風餘緒,而嘉慶皇帝也沿襲其祖文墨,擅詩文書法。

是卷引首“雲章赓載”,題簽: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款識:嘉慶庚申仲夏禦制。依詩中内容應是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意。其中“嘉慶庚申仲夏”即1800年陰曆五月。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2

趙秉沖(清)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局部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3

趙秉沖(清)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局部

是年初,白蓮教起義,數戰告捷,清軍總兵朱射鬥戰死。一時間,朝廷内患,政局漸危,清政府亦由盛而衰。嘉慶此詩,可窺其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之心。

趙秉沖字謙士,号研懷,上海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欽賜舉人,官戶部右侍郎。其博雅好古,書精各體,真、草、隸、篆,為一時之冠。擅畫梅、蘭、竹、菊四君子。精研金石之學。

趙秉沖書法甚佳,故宮博物院藏有其《佛說八吉祥經》,其所作字畫,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出境限制範圍。

據《清史稿》載,乾隆皇帝于熱河避暑時,趙秉沖呈所作“真、草、隸、篆,梅、菊、竹、菊”以進,乾隆觀之,甚是嘉許,并言“此即勢學作書、畫之趙秉沖耶?”立促召之,許以監生挂珠入直,旋賜舉人。此亦可窺趙秉沖書畫俱佳。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4

趙秉沖(清)楷書禦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局部

是卷中,嘉慶禦制詩用描花朱色蠟箋,極為華美。舊為《石渠寶笈三編·養心殿》著錄,卷末有“滇南女士缪素筠珍藏書畫印”,知為缪嘉蕙舊藏。晚清時,缪嘉蕙應召供奉内廷,為慈禧代筆,此卷疑即慈禧賜予者。

乾隆的墓志銘(同古堂乾隆的真實文學水平)35

▲《石渠寶笈三編》養心殿藏五,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清抄本。

篇幅所限,另有其餘佳制,不一而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