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01:51:55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莊子·天地》。

01

《天地》是《莊子》的第十二篇,這一篇為什麼取名為“天地”?在莊子的思想中,天地萬物是一個整體,生死也并沒有差别。就像莊子說的“萬物一府,死生同狀”。其實這種思想在《莊子·大宗師》中,莊子還通過一段描述了闡釋了這種心境。

莊子說:”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我們常說的“相視而笑,莫逆于心”就是從這裡來的。這裡莊子說,誰可以把“無”看成開始,把“生”看作過程,把“生死存亡”看成一體的,都是他的朋友,都是悟道之人。

古語有雲“通于一而萬事畢, 無心得而鬼神服。”,覺悟了一體的人,萬事都能成就;無心于獲得,鬼神也會佩服。這也許就是悟道之人的境界吧。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1

02

在這一篇《莊子·天地》中,莊子詳細闡釋了其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以及我們為什麼要保持自然的本性。接下來,我們接合莊子的這一篇内容來分享道家的著名思想“無為而治”的深刻内涵。

老子在《道德經》中,對于“無為”的思想進行了很多深刻的闡述,比如他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化。”、“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等等。

在短短五千多字的《道德經》中,“無為”兩個字就出現了十多次,可見“無為”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意義。那什麼是“無為”呢?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2

最貼近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無為”是“順其自然”,也就是保持每個人自然的禀賦和本性,而不去擾亂,才能達到無為的境界。就像莊子說的“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沒有作為而能成功的,叫做自然;沒有作為而顯現的,叫做天賦。

莊子通過了幾個寓言故事來說明其“無為”的思想。

03第一個故事

莊子說“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 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3

黃帝到赤水的北邊去遊玩,登上昆侖山向南眺望,不久要回來時,發現把玄珠弄丢了。他就派‘知’去尋找,沒有找到。又派“離朱”去找,也沒找到。再派“吃诟”去找,還是沒找到,于是派“象罔”去,象罔找到了。黃帝說:“奇怪啊!象罔為什麼竟找到了?”

這裡其實“玄珠”寓意玄妙的寶珠,意思就是“道”。而“知”表示有才智的人、“離朱”表示有銳利眼光的人、“ 吃诟”表示行動迅速的人。這三者合起來,其實就說,那些聰明的、眼疾手快的人,都沒有辦法悟道。而“象罔”表示“無象”,沒有痕迹,也無所用心,表示“無為”的人最終幫皇帝找到了“道”。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4

04第二個故事

古代帝王“堯帝”請教老師許由,說齧缺可以擔任天子嗎?(齧缺是許由的老師)。許由回答說:這恐怕為危害天下啊,齧缺的為人,聰明睿智,機智敏捷,禀賦過人,但他雖然懂得如何防止過失,但并不知道過失從何而來。如果他要擔任天子,去治理天下的話,他肯定會發揮他的才智,而摒棄自然的禀賦,不能保持本性,他哪有資格擔任天子呀。許由接着說:治理就是動亂的起因,是人臣的災難,也是君主的禍害。所謂“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南面之賊也”。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5

這裡莊子再次講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一個人越是聰明,反而很容易受制于它。在著名的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的《能力陷阱》一書中,也講了類似的道理。我們很樂于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于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每個人都要特别警惕這種能力陷阱,避免把大量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擅長的事情上。如果你想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就要從日常瑣事中解脫出來,轉變到進行更多策略性思考、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際關系網絡、提升影響力等能夠給你持續帶來價值的工作上,這樣你才能在各領域獲得更好的發展。

另外,在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思維稱之為“确認偏誤”,也就是人們會傾向于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更加關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觀點的方向解釋。而且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擅長“自圓其說”,反而掉入了自己的能力陷阱。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6

05第三個故事

堯帝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伯成子高被封為諸侯。等到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之後,伯成子高去辭去了諸侯回家種田。于是禹就去拜訪他,問他為什麼不做諸侯反而回家種地呢?子高說“以前堯治理天下,不用獎賞,人民自動向上;不必懲罰,人民自動敬畏。現在,你施行賞罰,人民還是不行善,道德從此衰落,刑罰從此确立,後世的禍亂也将從此開始了,你怎麼還不走開呢?不要妨礙我耕地。”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7

在這個故事中,堯帝和舜帝施行的是“無為而治”,百姓安居樂業,而當禹帝開始治理天下時,他推行了賞罰,這是“有為”的表現,反而适得其反,讓民衆失去了自然的本性。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在現代管理學中其實也可以得到啟發。我們常說優秀的管理者,不是“管理”而是“領導”,管理就有點類似治理,是用行政手段,績效目标去約束和考核下屬,而領導的方式則更注重激發每個員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保持每個人的個性,這其實是一種更加聰明的做法。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約束,如果你用強制的方式去約束和管理人,往往會适得其反,要麼下屬不會聽命于你 ,要麼表面上聽命于你,但實際上卻按自己的方式做,這樣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在現代管理中,我們都主張給員工“自由”,這其實何嘗不是“無為”勝“有為”的道理。

小結一下,今天我們通過《莊子·天地》中的三個寓言故事,來闡述了莊子道家思想的“無為”和“有為”的區别,無為其實是為了保持每個人的天然禀賦,做真正的自己,不被外界的意欲所誤導,才是一種大智慧。

道家莊子的三個寓言故事(天地通過這三個寓言故事)8

每次讀《莊子》的文章,都覺得有不同的感悟,看似輕描淡寫的語言,卻處處透露着人生哲理。我們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一股向上的沖動,想像喬布斯一樣去改變世界。但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改變的,不要說改變世界,就是改變身邊的一個人都非常困難。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嘗試着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包容和開放的心态。

就像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人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空虛無形之物,能自由透任何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無為”的益處。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