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關事業單位中,目前有兩類工作人員,其中分為機關編制内工作人員,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機關編制内工作人員屬于公務員,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才能招錄;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也需要進行公開考試才能錄用。
機關工作人員成為公務員編制以後才能成為公務員,公務員一旦錄用試用合格以後,不用簽訂任何合同或是聘用協議,其工作屬于終身制,隻要年度考核不屬于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就能終身在機關工作。
機關工作人員中除了公務員編制内的公務員以外還有聘用制的公務員,這種類型的公務員通過考試以後,是按照聘用合同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聘用期結束後不再聘用的,不再屬于公務員。
事業單位編制内的工作人員,是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進行聘任的,雖然屬于聘任制,但聘任期滿可以繼續聘任,而且可以鑒定長期聘任合同。
機關事業單位中,由于編制緊張,很多單位為了工作的需要,要聘用部分編制外的工作人員,編制外的工作人員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聘用人員簽訂勞動合同,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享受工資福利待遇。
編制内和編制外,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身份地位、工資福利待遇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區别包括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身份地位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是鐵飯碗,工作穩定,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比較高;編制外工作人員,特别是機關編制外人員,大都屬于臨時聘用的人員,有的甚至還屬于勞務派遣人員,勞務外包人員等,其身份屬于市場化聘用,随時都有解除勞動合同的風險。
二是工資待遇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是按照基本工資、薪級工資組成的,可以定期晉職晉級,不斷提升工資待遇,還有會享受各種補貼和績效工資;編制外人員是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工資待遇,工資的增加或是減少,按照市場化運作由雙方協商确定。
三是晉升通道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具有正常的職務、職級晉升通道,有正常的專業技術職稱參評通道和聘任通道;編制外工作人員的崗位是由勞動合同約定的,不享受公務員的晉升通道,也不享受編制内工作人員的職級晉升通道。
四是繳納的養老保險不同。編制内工作人員繳納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編制外人員繳納的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人員要繳納職業年金,編制外人員不繳納職業年金。機關工作人員不繳納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編制外人員要繳納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
五是退休待遇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人員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規定計算養老金待遇,養老金分為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編制外人員是按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核算退休待遇,隻有基本養老金,沒有職業年金,養老金待遇低于編制内工作人員。
綜上上述,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内工作人員屬于正式的國家公職人員,編制外工作人員沒有公職身份,屬于臨時聘用人員,在身份地位、工資福利待遇、晉升通道、養老待遇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