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漢武帝召集群臣開會,讓大家讨論是否攻打匈奴:
大行令王恢主張打,禦史大夫韓安國主張不打。漢武帝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大行令類似于現在的外交部長。禦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漢武帝
首先王恢舉了例子,代國既要抵抗匈奴,又要抵抗中原的進攻,仍然可以尊養老人兒童,現在匈奴該教訓教訓,揚我國威。
禦史大夫韓安國也舉了例子,當年高祖那麼神威,都包容天下去和親,現在享受5代和平的利益了,多好。不應該打。
西漢大行令王恢
禦史大夫韓安國像
看來說得都有道理啊,
王恢又針對韓安國這個例子說,那是因為高祖仁德,為了休養生息。現在邊境受到侵擾,死了很多人士兵和老百姓了,并不是和平,應該打。
可見王恢針對韓安國的說法,講出了他例子裡面的漏洞(現在和平嗎?No,現在并不和平)
韓安國不肯罷休,怎麼着也是常委大佬級,争輸了豈不是沒面子。就說具體做法,說你打算怎麼打?古代兵法說那要等待他們疲倦了,亂了,弱了,我們再打。意思是如果怎樣怎樣,就不容易取勝,講出了打他們的難點,以此來為難王恢,你說要打,這麼難打,你還打嗎?以此希望王恢罷手。巴不得王恢立馬說,嗯确實難打哈,那那算了吧
誰知道,王恢早有準備地說出對策(沒有準備好實施步驟,我能有把握跟你争論嗎?)我不是你說的那樣做,而是一種新的方法,
就是利用敵人的貪欲,引誘他們來進攻,我們埋伏好,做好充分的工作和準備,前後左右夾擊他們,一定能抓獲單于,大獲全勝!
這時候漢武帝聽到了肯定高興啊!于是采納了王恢的意見。
由此可見,在大領導對一件大事要做決斷的時候,下屬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做不做?不做的理由是否充分正确。做的理由是什麼,接着怎麼做一定會成功?
并且在提交會上讨論的時候,一定要提前知道反對方全部的理由,事先逐條反駁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