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孩子為什麼會得厭學症?有什麼方法能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嗎?
管心營:
孩子為什麼得厭學症的問題呢?我們管心營可以來進行專業的解答。
但是如何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件事情嘛,嗯......
有一個很殘酷的真相是,學習就很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大多數人是在痛苦中學習。
希望孩子提高學習興趣的家長,不妨問問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如何?
有很多文章都在表達類似的意思,“隻有你做到了這幾點,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能夠提高。”
其實家長們自己可以思考一下,文章中的方法能讓自己提高興趣嗎?
我相信家長們認真思考過後,就能發現裡面的辦法幾乎是在扯淡。
忽悠不了成年人的東西,忽悠孩子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就算現在成功了,長大了也知道不行。
可能确實是有天生喜歡學習的孩子,但是這種概率和中差不多。
還能買很多次,孩子的出生隻有一次。
我們當然知道,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對讀書感興趣,因為這意味一旦培養起來,家長就可以對孩子的學業一勞永逸。
孩子自己匡次匡次的學習,不用自己操心,多快樂。
培養孩子的興趣學習,低投資高回報嘛,誰都想要這種好事啊。
而且家長也不是真的希望孩子對讀書感興趣,家長是希望孩子的成績考得比别人好。
換一個問題,孩子很樂意讀書,每天對讀書的态度都好,可是成績很差,家長能接受嗎?
就像一個員工,每天都積極上班,态度也很好,但是業績很差,老闆估計也不太幹。
另外,這個想法也是不好的,有興趣就做,沒興趣就不做,可是很多事情就是枯燥和乏味的。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詢問“老師,上了大學之後,我發現選的專業和我預料的完全不同,很羨慕行業大師的成就,但是我發現這太難了,我現在很苦惱要不要換專業的事情。”
這是大多數靠着興趣學習的同學遇到的困擾,新鮮感一過去,“沒興趣”好像就成為了一個不想幹的正當理由。
興趣對學業的促進有沒有正面作用?有那麼一點,但是這一點興趣其實很快就消磨殆盡。
最後子女長大了,還保持着這個信念,就隻能通過不斷地換事情來保持新鮮感。
家長傳遞給孩子“有興趣就能好好學”的想法,本身就會導緻孩子厭學,潛台詞就是沒興趣就不學嘛。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厭學往往是由關系原因引起的。
學校關系
家庭關系
現實關系
1
學校關系:成績競争帶來的鄙視鍊
學校中的痛苦,其實不是來自于學習有多辛苦,而是來自于學業上的競争壓力。
學習隻是辛苦,打遊戲也很辛苦,但是幾乎沒人會覺得打遊戲痛苦。
學習本身真的隻是辛苦,而是競争帶來痛苦。
其實不用任何大人講道理,每個孩子都知道考得不好的話,自己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假如一個孩子考成績很差,那麼這個孩子在班級裡是一定被嫌棄的,不僅被同學嫌棄,也被老師嫌棄。
兩個人發生矛盾,一個成績好,一個成績差,不用說,無論多麼公正的老師,内心都會偏袒好學生。
甚至,家長中也有歧視,有一個家長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對孩子說“xxx就别邀請了吧,他的成績不好。”
很多家長不理解,讀書有什麼痛苦的?
為什麼不能好好讀書?混也要混完啊!
在學校中,學生不僅僅是在競争學業發展和未來前途,更多是在競争在這條人際關系鄙視鍊上的地位,在競争自己微薄而可憐的尊嚴。
而考得好的學生也很痛苦,時時刻刻害怕被别人超過。
不好不壞的同學也有壓力,畢竟爹媽都在盼着孩子突然“開竅”突飛猛進。
幾乎每個大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孩子考名牌大學,想孩子賺大錢,想孩子有社會地位,但問題是名牌大學就那麼幾個,創業成功的老闆也就那麼幾個,當大官的也是那麼幾個位置。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大概率是做不到的,那做不到怎麼辦?
家長往往不會給出答案,而是不斷地希望子女去競争,直到勝利為止。
所以,家長應對孩子的壓力問題,往往是采用雞湯式的鼓勵,和講一些大道理。
但是孩子面對的問題,往往是關系問題,是情緒出現問題,認知方面并不能給予太多的幫助。
孩子在面對這樣的關系問題時,更多需要是家長的情感安慰,和家庭支持。
很多子女出現心理問題,本質是對關系的不滿。
在學校中,對競争的關系不滿,子女往往有很高的競争壓力,卻沒有很高的競争力。
2
家庭關系:功利化的親子互動
孩子在家庭關系中的問題是,太過于緊密,孩子就容易透不過氣來。
如果是成年人,在一個公司幹得不爽了,選擇滾,也就是辭職是沒有問題的。
厭學的人是子女,是孩子,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的麻煩就在于沒有獨立能力,成年人幹得不爽了,可以辭職,可以把老闆炒掉。
而學生在學校中學得不爽了,學生沒辦法把老師炒掉,也沒辦法把校長炒掉,更加沒辦法改變學校中的規章制度。
而休學,隻能短暫的逃避學校的環境,最後回到學校中,原本學校該出現的問題一個都不會少,什麼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繁重的課業、高考的内卷等等。
家庭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是嚴重的心理問題,也是長期而連續的問題,因為家庭系統無法逃離,就算斷絕了倫理上的關系,血緣關系無法斷絕,童年經曆無法改變。
就連親密相處的情侶間都會有許多矛盾,而子女和父母間本質上是青少年和中年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兩撥人絕對不會生活在一起,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很多矛盾。
這種矛盾不是靠着理性能夠解決的。
一個普通的孩子,成績中等,各科都很平庸,沒有哪一科是拔尖的,就是人群中最普通的一個,對學習也不怎麼上心。
但是唯獨對玩遊戲很上心,寫作業不用心,玩個遊戲能找半天攻略,計算各種最佳選擇,從來沒見過寫數學題這麼認真過。
每當看到孩子玩得這麼投入的時候,幾乎沒有家長能忍住說這句話
——“要是你能把玩遊戲的精力放在學習上,你肯定不止這個排名。”
實話說,理性上家長當然明白孩子除了學習以外,還有玩、吃美食、交友、追求個人理想等等需求。
可是實際上,家長就像無情的資本家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加班”學習。
看見孩子玩就不痛快,看見孩子學習就安心。
這沒辦法,屁股決定腦袋,放在家長的位置上,就少不了這樣的期待。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即使家長心态再好,隻要成績不好,再可愛的孩子,也會變得不可愛。
在家庭中,對苛刻的關系不滿,隻有子女考得好,才能獲得父母的愛,父母不是愛他,而是愛成績好的他。
3
現實關系:無趣的生活與虛幻的網絡
現在的孩子也和現實的關系很弱,很多孩子不是厭學,是厭世。
我記得有一個高二的女生。
她的成績很好,年級七百人排前一百名,按照他們學校往年的情況,二本大學基本上是穩拿了。
她的父親對她說“你小時候不還考年級前十名嗎?”
她的母親對她說“你挺聰明的,就是太貪玩了,你要是早點把手機上交,你能考得更好。”
她的父母整天争吵,每天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母親鬧過無數次離婚,最後又被一大幫親戚勸回來了。
半夜的時候,母親獨自掉着眼淚說,“你考好一點,有份體面的工作,就不用像母親一樣受委屈。”
父親偶爾喝醉酒,回家之後大罵母親沒有用,隻會花錢不會賺錢,自己就是勞碌命。
她覺得很心煩,不想面對這些事情,把門關上,隻希望能過濾掉這些吵鬧聲。
日子在一天天過去,所有人都變得緊張起來,老師也不例外,布置的作業越來越多。
每個老師都說“我今天多布置一點,你們花十分鐘就能寫完。”
這個十分鐘,那個十分鐘,加起來比平時晚了一個小時才能休學。
從原來晚上十點休息,推遲到了晚上十一點,甚至更晚都不能睡覺。
她看着牆上的鐘表,數着手指頭算,距離天亮還有六個小時,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睡着。
門外的吵鬧聲更加重了。
或者說,那扇薄薄的門根本就隔不住父母的意志“都快半夜十二點了,回家不知道寫作業,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在裡面幹什麼,現在都這麼晚,高三你豈不是不用睡覺了。”
他們不關心女兒在寫什麼,就像他們結婚二十年,彼此也沒有關心過對方。
每天她和父母的交流隻有成績,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
實際上,從初中開始,父母就再也沒有輔導過她,也沒有能力輔導。
在現實中,她很膽小,和同學關系也一般,很少交流。
唯一感覺到有點樂趣的事情,就是玩一會兒手機。
後來父母都覺得玩手機太影響學習了,但是他們和你的關系都不太好。
于是他們就讓哥哥和來她說,希望她把手機上交。
她以為哥哥能理解她,結果哥哥說“都快高三了,就忍這麼一會兒。”
然後這個女生就覺得生活很沒意思。
父母吵架沒有意思,母親的抱怨沒有意思,父親的醉酒沒有意思,學習沒有意思,寫作業沒有意思,活着沒有什麼意思。
原來有手機的時候,還能躲在手機裡,現在得直面這些“沒意思”了。
我們管心營雖然不提倡通過虛拟世界來滿足精神需求,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有的時候真的虛幻的世界對無趣的生活來說,真的就是這些孩子的最優解了。
很多孩子的問題,不是厭學這麼簡單,而是厭世,這些孩子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有趣的事情,現實滿足不了她的需求,那麼這些孩子就隻能躲到網絡中去了。
這些孩子都厭世了,難道還會關心學習嗎?當然不會了。
本文來自厭學症心理管心營,轉載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厭學症家庭,标明出處後歡迎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