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3:29:25

王沂孫是詠物詞的高手,他創作了大量的詠物詞,在他今存的65首詞中,詠物詞占了34首,其中詠山川草木的26首,題詠的三首,詠雜物的2首。上一篇文章寫了王沂孫詞中的楓葉、春水、月亮的意象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着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在王沂孫的詠詞作中,還有3首是詠誦小生靈的,那就是螢火蟲和蟬,他詠誦螢火蟲和蟬的詞是這類詞作中非常有名的。因為詞人所詠的螢火蟲和蟬,它們具有纖弱、柔小、流離的意象,也具有凄涼的美感,往往透露出個人内在的情感與藝術風格。所以王沂孫的詠物詞偏重凄美,在柔美中寄寓身世的凄涼、從而使詞作的整體風格有沉郁婉麗的特點。

今天這篇文章再來看一下王沂孫詞中的螢火蟲和蟬,他是如何詠誦這些小生靈的,在詞作中這些物象又有着怎樣的意象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1

晚上在草叢中發光的螢火蟲

螢火蟲

螢火蟲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熒光,故名為螢火蟲,又名夜光、夜照、流螢、耀夜等,屬鞘翅目螢科。螢火蟲經常在水邊草根之上産卵,古人誤認為螢火蟲是腐草化生而成。唐初由歐陽詢、令狐德芬等人主持編寫的類書《藝文類聚》中就寫道:“腐草化為螢。”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這是古人對螢火蟲繁衍生長不科學的認識。

王沂孫詞作《齊天樂·螢》就是寫螢火蟲的,齊天樂是詞牌名,上半阕十句五仄韻,下半阕十一句五仄韻。齊天樂就是南宋著名詞人姜夔詞注中的“黃鐘宮”,齊天樂屬于雙調,全詞共102字。在王沂孫的這首詞中,小小的螢火中又有着怎樣的意象呢?且看這首詠螢火蟲的詞:

齊天樂·螢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

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

練裳暗近。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

誤我殘編,翠囊空歎夢無準。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

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何人為省?

但隔水餘晖,傍林殘影。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2

王沂孫是一個經曆過宋元易代的人,入元後,他以南宋遺民自居。他将自己的經曆和情感寫進詞中,以此來寄托深深的亡國之恨。

詞作開篇兩句“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寫螢火蟲出生的環境和發出熒光的特點,螢火蟲剛從池塘邊的腐草化生出來,便在草叢間相逐飛舞,并散發出微綠的熒光。

碧痕二字既寫出了青青池邊草的形狀,又寫出了初生螢火蟲的形狀特點,意象新穎秀美一詞兩寫,文辭非常清新,突出了物象的視覺美和形色美,讓人對青草和螢火蟲心生喜愛之情。熒熒二字寫出了熒光的美麗:晚間熒光在原野閃爍,螢火蟲相互追逐、飛舞嬉戲的靈動場景。

開篇兩句在情節的切入上很到位,場景極富動感,筆意明快傳神,将螢火蟲點綴地活潑可愛。這兩句既緊扣主題,又以視覺、形色點染意象,以時間、空間烘托環境;二者融融恰恰,極富感染力。這兩句的成功之處在于突出了螢火蟲的形象特點,讓人對螢火蟲産生了喜愛之情和憐惜之情。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3

熒光閃爍

接下來三句“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詞人根據螢火蟲的飛動形态,展開想象,毫不吝惜筆墨地進行了描寫:用薄薄的羅扇撲向螢火蟲,螢火蟲就如同流星般帶着光芒飛走了;螢火蟲又像承露盤中的露珠一樣閃爍着晶瑩的光芒;螢火蟲發出的光芒又像秋苑中的磷火一樣。

詞人以豐富的想象賦予了螢火蟲動态美和意象美。經過這三層的刻畫,螢火蟲的形象更加有層次感和流動感,“薄星流,盤明露滴”用對偶的形式展開叙述,詞藻工麗。“零落秋原飛磷”這句詞境由月涼秋爽變為陰霾森森,意象也由輕柔轉為陰冷。零落二字隐隐流淌着盛衰興亡的深沉悲慨,從而也直接引發了下文詞人自傷身世的感歎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4

練裳暗近”寫螢火蟲暗自飛近人身。緊接着是“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二句,以字為領字,引出作者本人,從作者記憶中的形象來寫螢火蟲,角度變換,結構不再單一。字所引出的兩個對偶句寫得極為新鮮豔麗:穿柳、度荷、螢火蟲的飛行很美;生涼,熒光給人的感受很強烈;分瞑,不說螢火蟲飛行時在池塘中能産生一點微光,而反過來說熒光劃破了荷塘暮色,構思技巧精妙,用字新穎别緻。

“誤我殘編,翠囊空歎夢無準”,此句中用到車胤讀書的典故,是說自己也有像古人那樣用功讀書,而博學成名的夢想也無憑準,不能實現,隻能落得自誤而已。詞人此處借與螢火蟲有關的典故,自歎國亡,平生所學和抱負不能實現的感慨。

下半阙也以螢火蟲寫起,而歸結到宋元易代的身世感傷上。開頭三句叙寫詞人見螢生恨,将螢火蟲與人兩條線索并行不悖地叙寫樓陰與倚闌相對應,未睡與賦幽恨相對應,感情随着續寫環境的轉變而轉變。

接下來“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三句,深蘊着詞人無限凄楚的幽恨:漢朝的園囿苔積能飄起來,秦朝的陵墓樹葉飛墜,都是亡國現象,也正是千古的凄涼之事,但是更凄涼的還是這種事到當今仍相繼不盡。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5

詞人面對臨安陷落,南宋滅亡,宋元易代的曆史,字裡行間深藏着家國情懷,這是詞人幽恨的根源所在。國破家亡,讓詞人不由得發出“千古凄涼不盡”的無限悲慨。

随着詞人“何人為省”的一聲突發诘問,引出“但隔水馀輝,傍林殘影”兩句,詞人的幽恨再翻一層波瀾。詞人發問:有什麼人能夠省察?又不問省察為何事,隻是為了點出螢火蟲與凄涼不盡之事的關系,又沒有明确的點明,隻是做了行文的迂回烘托,是讓讀者在不明言之中,自去體會作者的用心。

這些事,隻有夜裡的流螢能以其“餘晖”、“殘影”的身段去映照,去作見證。何人二字,呼喚的是人,指的是螢火蟲,螢火蟲又反過來寓指像作者一樣的南宋遺民,螢火蟲的意象在此處突然清晰起來:詞人面對南宋滅亡的幽恨,與螢火蟲相同。螢與人,是合二為一的,是不可分的。

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兩句,寫出螢火蟲在秋天的長夜裡難以維持生存,在秋夜漫長的寒冷裡難以忍受煎熬。隐喻南宋遺民面對故國的河山,前途未蔔,以及詞人艱難的處境。

最後兩句在寫法上也是很有特點的,“已覺蕭疏”是對前文種種凄涼景象的總束,“更堪秋夜永”又将全詞意境遞進升華,作為全詞的總結,筆力峭勁有力。

王沂孫的這首詠螢詞,拟人寫螢,借螢的意象來寄托詞人的情感;修辭運用别緻新穎,将流螢的形态與詞人在時代背景下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又使螢火蟲、詞人、家國三者融為一體,是一首立意高遠的詞作。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6

樹枝上的一隻鳴蟬

詠物的方法無外乎兩種第一種是将抒情主體寫進詞中,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在物我描寫的角度轉換中,進而表達自己的情感;第二種是不直接寫抒情主體,而将其隐藏在物後,借物象在不同時空中的不同情感變化,展示情感的曲折發展。

很顯然,王沂孫的這首詠蟬詞就是将抒情主體寫進詞中,與所詠之物相互感發生興的手法,原詞如下:

齊天樂·蟬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

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翦冰箋誰寄。

凄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甚已絕馀音,尚遺枯蛻。

鬓影參差,斷魂青鏡裡。

開篇句從詞人與蟬共處的環境落筆:綠槐千樹,濃蔭蔽戶,西窗是詞人午休的地方,在安靜的睡眠狀态下,詞人被蟬鳴驟然驚醒。從綠槐千樹和蟬鳴可以看出來,時值盛夏。字點出了安靜幽谧的氛,到詞人被蟬鳴驟然驚醒是情境的轉變。

詞人雖然沒有直接寫蟬,卻已虛托出蟬鳴的撩人驚心。字表現出詞人緣于某種特定的心境情懷時,對蟬鳴産生的強烈共鳴,這是為下文的借物抒情做了鋪墊。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7

接下來三句,詞人借蟬托出這種心境情懷。描寫的角度由人轉向蟬飲露身輕,吟風翅薄,表面上是鋪寫蟬的形貌和習性,實際上,它于賦中有比,賦中有興。寫物的同時又拟喻,象征着對蟬的物性産生深切感受、強烈共鳴的詞中人情志

蟬過着飲露為生,吟風自娛的生活,這是蟬被賦予的淡泊、高潔不群的品性(如唐代虞世南的《蟬》詩)。使詞人感到悲哀的是:這種情志在此時此刻有誰能理解呢

冰箋就是潔白的信箋,是詞人由蟬的輕薄透明的蟬翼興發的想象,拟喻人高潔的品質。“冰箋誰寄”,詞人的歎問表達地正是無人理解自己的感慨。

聯系詞人自身所處的環境,他迫于形勢,不得已出任元朝慶元路學正,但是他馬上又辭掉了這份工作,歸隐故裡。詞中所蘊含的就是使他感到悲哀的、不為故裡知己和周圍人理解的含義。

蟬聲不絕于耳,詞人滿腹惆怅,隻覺聲聲凄涼,所以他寫道“凄涼倦耳”。而這裡的凄涼二字既是蟬鳴之音,也是詞人内心的感言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8

蟬翼

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是詞意轉入下一層構想,比較曲折,琴聲與蟬聲有什麼關系呢?這是詞人從蟬的角度,根據蟬的感性特征,感發的奇特曲折聯想。字面意思是不要再彈奏那捕蟬的琴音,言下之意是不願意再蹈危機,再履官場。

上半阕後兩句再由人轉寫到蟬,不管人的感受如何,蟬鳴的聲音還在繼續。在深宮般的綠樹蔭裡,再短夢般的一生中,隻是不斷地向人訴說它的苦況。

正是由于蟬在無休止的哀鳴中,表現出的是對寒秋到來的惶恐,不可解脫的悲哀。這才使詞中人感到不堪再聽,才會引起他驚心的強烈感受。這裡詞人再次回應字,這種筆筆往複,緊緊環扣的寫作表達,也是詞人遣詞造句的精心布局,是詞人精心營造的氛圍。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9

曲終阕盡,餘弦更興。下半阙開頭“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這三句着意寫秋景秋意,也是人與蟬共處的環境。過雨就是斷斷續續的雨,夏秋之交,陰晴不定,直到黃昏時分雨水才消散。夕陽餘晖映出天邊斜斜的一段殘虹,一陣秋雨、一陣落葉、一陣寒意。随着夜晚的到來,撲面而來的是一派噤人的秋意,詞人此處的寫景,也是很具特色的。

在寫法上:雨後彩虹、秋雨秋寒、晚來更重的自然時序被詞人打破了,以殘虹收盡過雨,将字置于斷續之前,筆意跳脫,賦予了景物一種動态美。由此而構成了一幅凋殘滿目、秋寒烘籠的秋意圖,這樣的寫法的的确确是即景叙事的典範之作。

接下來三句“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是詞人寫蟬在這時序變易中的孤苦情态。樹枝樹葉是蟬賴以生存的地方,也是蟬的托身之所,但是它們在時序變易、風雨交加之下,生存就成了難題。一旦失去這個庇護它們生存的環境,僵死之日即在眼前。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10

秋寒将至,蟬隻能徒勞地追憶往昔的盛時盛景,感歎今日的不堪,對着落日的餘晖,為自己吟唱一首哀婉凄切的歌曲。詞句充滿了無可奈何的絕望和對往日的深切懷念,寫盡了蟬的不幸結局和深永哀傷,同時也象征着詞人的經曆和所處的社會環境

然而詞人至此似嫌意猶未盡,又做了深一層的設想。“窗明月碎”分明寫月,卻又虛托點染出綠樹凋敝的景象和凄清的氛圍。夜深月白,昔日的綠槐千樹,蔽日的濃蔭在秋風秋雨中凋落了,月光穿過殘葉樹枝,在窗前地上篩下點點破碎搖漾的光影,樹木凋零也意味着蟬的生命周期結束

詞作描繪了一片慘淡的景象:四周一片寂靜,寒蟬凄切的餘音已經斷絕不聞,在某處的冷枝枯葉裡,或許殘留着它的軀殼。

詞人由此不由自主地揣測:這不幸的又不為别人理解的小生靈蟬,它臨死前的情狀是“鬓影參差,斷魂青鏡裡”。哀蟬辭世之際,一定像傳說中那個滿懷怨枯的魂化為蟬的女子一樣,獨自面對青鏡,至死不變的節操無人理解,隻能祈求明鏡鑒之。生命雖然結束,遺恨卻綿綿永無盡期

詞作怆痛人心,不難從中看出詞中人與蟬的相同情狀,再一次反扣的心态。因為詞人此時的心态和蟬的意象是一樣的,都具有相同的遺恨,所以詞人才能在蟬的哀鳴中感發這種人化為蟬,蟬如人死的傷痛。詞人才會聞蟬心驚,觸發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同感懷

蟬這首詩寫了蟬怎樣的特點(螢火蟲蟬這兩種小生靈在王沂孫的詞中有着怎樣的意象)11

詞作下半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詞人抓住蟬的不幸結局,深入地進行刻畫描寫,層層遞進,筆筆往複,感情愈轉愈悲,寫得真切感人。詞人的身世之感在蟬鳴中生發,并随着蟬的哀鳴而跌宕起伏,又與蟬鳴聲斷絕一起收結。曲終阕盡,蕩氣回腸

從詞作本身來看,這首詞以蟬鳴為貫穿全詞的線索,以現在為立足點展開設想,并采用縱剖式的結構,采用将抒情的主題寫進詞中,與所詠之物——蟬相互感發生興的手法;物我之間描寫角度的轉換,虛虛實實變化交錯地描繪,造成蟬的意象的跳脫流動,拓展了詞作的意蘊空間,加深了心理層次的描寫。蟬的意象在搖曳盤旋中具有豐富的空間藝術張力。

在詞作中,詞人正是将蟬同自然時序融合到一起,将人世間的盛衰變故和大自然枯榮變化的自然時序融合到一起;蟬在時序變化之際的情态,生命周期走到盡頭的情狀,才讓詞作有如此怆痛人心的悲劇力量,這才是這首詠蟬詞包含的深厚的意蘊。

我們透過蟬的意象和詞人寄于意象中的身世之感,體會到強烈的現實感和厚重的曆史感

總結

身世之感,家國之憂,是王沂孫詠物詞中物的意象,也是王沂孫詠物詞的表現手法。就像螢火蟲和蟬這樣的小生靈一樣,它們所蘊含的意象使詞的境界顯得沉郁而深遠

王沂孫的詞作一來是出于自身的多愁善感,是情之所至的結果,二來是由于宋元易代的時代環境所造成的。他的詞作表現得很隐晦,往往以物的意象來表現一種朦胧迷離的美感,加之文字綿密,抒情婉約,所以他的詞作中那種意猶未盡的缺憾美給人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本文參考資料:

《王沂孫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