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開啟小康新時代不忘來時奮鬥路

開啟小康新時代不忘來時奮鬥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0:24:34

來源:經濟日報

開啟小康新時代不忘來時奮鬥路(全面小康将如期實現)1

圖為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高溝鎮扁擔村一景。王 昊攝(新華社發)

“十三五”時期,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總攬發展全局、作出科學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拓進取、砥砺前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

經濟增長再上台階

12月3日,騰訊雲(德州)工業雲基地工業互聯網平台在山東甯津上線。“該項目将緻力于打造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用數字化改造為傳統工業企業轉型發展賦能。”山東甯津縣發改局局長邢金明說。

“十三五”以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迅猛,創新驅動戰略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次強調,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

5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若幹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躍升,知識産權産出位居世界前列,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我國成功跻身創新型國家行列。

在強化創新驅動的同時,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大幅躍升。2016年至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達61.9%,第三産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得以充分顯現。近年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5年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标,着力塑造中國經濟新優勢。實踐證明,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經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體現出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複雜局面下駕馭經濟工作的高超智慧和能力。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11月23日,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黔東南州從江縣正是其中之一,由于地處大山深處,當地2014年貧困發生率高達40.9%。“我在扶貧車間打工,丈夫也在工廠當保安,在家門口掙工資,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從江縣美娥社區搬遷戶龍曉燕說。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标志性指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别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别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5年來,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标。“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世界銀行這樣評價。

5年來,黨中央強調社會政策托底,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民生底線、織密紮牢民生保障網,讓更多百姓“端牢飯碗”“端好飯碗”。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十三五”期間,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國棚改開工2157萬套,已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确的目标任務;1億人落戶任務提前完成,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自願有序實現了市民化;我國構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保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一組組數字,勾勒出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軌迹,承載着廣大人民群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凸顯出全面小康的十足成色。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得益于綠色稅制的應用,河北秦皇島華瀛磷酸公司因投入高效減排設備,當年繳納的環保稅較上年度大幅降低90多萬元。“實行排污費‘費改稅’以來,我們積極鼓勵企業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生産,以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生态效益已經顯現。”秦皇島市海港區稅務局副局長劉鴻志說。

良好的生态環境不僅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多次強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決不能讓生态環境成為“拖後腿”的短闆之一。

生态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十三五”以來,把生态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一系列科學論斷,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環境與民生之間的關系,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态文明、怎樣建設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5年來,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設布局更加成熟,生态文明建設成就更加彰顯。實踐證明,“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實現平穩發展,一條基本經驗就是通過加快生産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态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面。

5年來,我國生态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美麗中國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生态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必須以更強的定力、更足的動力,推動生态環境治理不斷走向縱深,讓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實、成色更足、質量更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