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婚俗改革有用嗎?調查動機彩禮錢動辄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一動不動”(“一動”是汽車,“不動”是房子)是标配,還要上車禮、下車禮、改口費等當下,在一些地區特别是農村地區,名目繁多的婚俗“禮節”,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索要高額彩禮、低俗婚鬧等陳規陋習,讓很多人深惡痛絕,有時又無可奈何,不少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河南婚俗改革有用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調查動機
彩禮錢動辄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一動不動”(“一動”是汽車,“不動”是房子)是标配,還要上車禮、下車禮、改口費等。當下,在一些地區特别是農村地區,名目繁多的婚俗“禮節”,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索要高額彩禮、低俗婚鬧等陳規陋習,讓很多人深惡痛絕,有時又無可奈何,不少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婚俗改革勢在必行。2022年7月25日,河南省政府網站發布消息稱,經地方申報、調研考察、綜合評估等工作環節,河南省民政廳同意将開封市、平頂山市寶豐縣、葉縣等20個地區确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彩禮錢也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婚俗改革怎麼改,如何改變一些群衆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深入河南基層一線進行了調查采訪。
● 娶親納征,是我國傳承千年的結婚習俗。然而,一些地區特别是農村地區,彩禮攀比之風愈演愈烈,男方除了需要在城裡買房外,一般還要給女方家庭送二三十萬元的彩禮,在河南商丘、駐馬店、周口、漯河等地區,彩禮甚至高達四五十萬元,高價彩禮令不少家庭生活陷入拮據,一旦婚約解除,極易産生糾紛,引發社會矛盾
● 婚事大操大辦之風污染了人際關系,助長了奢靡之風,影響了群衆的幸福感。河南省民政廳将20個地區确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探索深化婚俗改革,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建章立制、立體宣傳、典型引領等措施,引導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引導群衆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
● 婚俗改革要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相适應,充分考慮群衆接受程度,注意方式方法,防止把傳統風俗與陳規陋習混同在一起。要善于從群衆關心的熱點、難點中尋找切入點,用法治理念和創新思維推動改革取得新進展,出台的政策需符合法律法規,村規民約要符合法治精神
□ 一線調查
“咱倆光屁股一塊長大,你上了大學,我在外打工。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也不會給你張這個口……”前不久,在河南鄭州一家大型企業工作的小張接到了“發小”小王的電話。
讓小張糾結的不是借不借錢的事,而是小王馬上要背上一筆沉重的彩禮債。小王對他說:“家裡托人給我介紹了個對象,我很滿意,但彩禮錢讓人頭疼,除去手頭積攢的錢,還有近20萬元的缺口。”
小張為小王算了一筆賬:小王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除去房租、日常花銷,每月最多能存2500元,一年下來也就3萬元,僅這20萬元的缺口就需要7年來還。
“婚俗改革是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随禮攀比等不正之風最有效的辦法。”得知河南省民政廳将20個地區确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後,小張對此非常支持,“農村是高價彩禮的重災區,農村婚俗改革比城市難度大,解決了農村的問題,全社會的文明婚俗新風尚就能初步形成”。
“婚俗改革的目标是達到‘零彩禮’、節儉辦婚事,并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導全社會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彩禮名目不斷翻新
攀比之風愈演愈烈
9月10日,河南商丘一則“小夥被騙18萬彩禮,開車拉橫幅尋人”的視頻在網上快速傳播。視頻畫面中顯示,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小夥子開着一輛貼着橫幅的車,在村子裡來回轉悠,車上的喇叭循環播放一句話:“希望廣大的男性同胞們過年相親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後行,以防上當受騙。”
小夥子稱,當初父母催着他早點結婚,他通過相親認識了張某,二人在交往過程中感情較好,很快就舉辦了訂婚儀式,并按照當地習俗給了對方18萬元的彩禮錢,但張某收到彩禮後,态度發生轉變,不再和他見面。他要求對方歸還彩禮未果,提起訴訟,法院判決張某歸還彩禮,但她卻拒不執行。
類似的糾紛,在河南農村較為常見。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商丘、駐馬店、周口、漯河等地區,當地青年男女結婚時,男方除了需要在城裡買房外,一般還要給女方家庭送二三十萬元的彩禮,有的甚至高達四五十萬元。這讓不少男方家庭陷入沉重的經濟負擔之中。
“彩禮錢隻是其中的一筆花銷,婚俗确實需要改改了。”一名不願具名的河南村幹部老李說,“訂婚、房子、車子等都要花錢。”
老李說,訂婚就是安排在男女雙方通過相親介紹之後,由男方向女方支付彩禮,把雙方婚事初步定下來。目前,彩禮錢一般是15.8萬元、16.8萬元,偏遠的鄉鎮更高。現在,在農村宅基地上建房是最基本的,還流行到縣城買房,有的還得買一輛10萬元左右的轎車。
“娶親納征,即男方給付女方彩禮,是我國傳承千年的結婚習俗。随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地區彩禮數額水漲船高,彩禮名目不斷翻新,在一些農村地區,彩禮攀比之風愈演愈烈。高價彩禮令不少家庭生活陷入拮據,一旦婚約解除,極易産生糾紛,引發社會矛盾。”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王宏偉說。
2014年3月17日,時任甯陵縣人民法院院長的王宏偉倡導成立了河南省首個家事法庭。當時,有關婚姻彩禮的案件就占到了家事案件近三分之一。
2020年,商丘中院專門出台文件《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婚約财産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明确規定,返還彩禮時,對超出10萬元的部分全額返還,10萬元以内的部分按比例返還,并确定了彩禮的範圍,包括但不限于見面禮、聘禮、上車禮、下車禮、改口費及價值較大的首飾、電器、通信工具、交通工具等貴重财物。
“彩禮糾紛案法律上叫‘婚約财産糾紛’,在農村比較常見。”王宏偉說,上述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婚約财産糾紛案件的訴訟主體、生活困難的認定标準、舉證責任的分配、彩禮返還的形式等,為兩級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提供參考依據。
狠刹大操大辦歪風
移風易俗轉變觀念
“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這是一場簡單的婚禮,沒有彩禮、沒有花車、沒有伴娘、沒有司儀、沒有舞台、沒有音樂,可以說是新事新辦,一切從簡。”前不久,在甯陵縣邏崗鎮崔香吳村,村黨支部書記吳厚峰主持了一場婚禮。
“婚禮隻是一個外在的形式,關鍵問題是兩個新人能幸福地厮守一輩子。”甯陵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全縣積極探索婚俗改革的新途徑、新辦法,采取強化引導、廣泛參與等多種舉措,狠刹大操大辦歪風。
甯陵縣專門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13個部門參與、14個鄉鎮為成員的婚喪禮俗改革領導組,建立紅白理事會,将婚喪禮俗規定普遍納入村規民約,倡導彩禮不高于3萬元,紅事每桌不超過350元,白事每桌不超過200元;全縣364個行政村通過村規民約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時,甯陵縣對公職人員劃定“紅線”,将文明節儉操辦紅白事納入黨員幹部管理和駐村工作内容,黨員幹部、教師、軍人辦喜事,彩禮不超過3萬元,個人送禮不高于100元,請客範圍隻限于親屬。
“過去,婚事大操大辦之風污染了人際關系,助長了奢靡之風,影響了貧困群衆的幸福感,有的群衆甚至因婚事緻貧。”甯陵縣委書記馬同和坦言,縣委縣政府順應“降人情、控彩禮、減餐标、反鋪張”的社情民意,全面推進婚俗改革工作,采取建章立制、立體宣傳、典型引領等措施,引導群衆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群衆素養和鄉風文明。
甯陵縣鄉鎮、縣直單位“一把手”開展專題訪談,面對社會作出承諾;倡導全縣幹群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引導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開展移風易俗道德宣講活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全縣積極開展“鄉賢、孝賢”“好家風、好家訓”“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連續舉辦集體婚禮及“零彩禮”相親大會,向廣大群衆傳遞移風易俗正能量。
“群衆的婚俗觀念轉變了,現在風氣比以前好太多了,大家也都不講排場、比闊氣了,婚事能簡辦就簡辦,也不用響器歌舞。”提起村裡的變化,甯陵縣石橋鎮孫遷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張光輝樂呵呵地說。
如今,甯陵縣通過持續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出現了“五多五少”的可喜局面: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大操大辦的少了;尊老愛幼、鄰裡和睦的多了,吵架鬥毆的少了;跳舞健身、休閑娛樂的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積極争星、主動緻富的多了,以貧為榮的少了;自主就業、返鄉創業的多了,遊手好閑的少了。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已實現了紅白理事會的規範化運行,從過去的比排場、比彩禮、比嫁妝、比闊氣,到如今的比孝順、比增收、比文明、比節儉,村風民風呈現風清氣正的面貌。
開封市禹王台區的婚俗改革做法也得到了群衆的廣泛認可。該區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場所定點推廣新民俗、定向傳輸“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的婚姻理念,定期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婚俗新風最美家庭”系列評選活動,帶動婚俗改革深入各個角落,共建文明婚俗文化,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成果。
“傳統婚俗沿襲已久,在群衆心中根深蒂固,要想撼動和改變,并非易事。婚俗改革的開展離不開思想的引導。”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
改革符合法治精神
制度固化改革成效
河南是人口大省,婚俗改革涉及千家萬戶。記者從20個婚俗改革實驗區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各地的情況和進展并不相同。
“其實,民俗婚禮方面的宣傳一直都在進行。今後會繼續加大力度。”葉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婚俗改革的具體方案已經出台,目前宣傳活動正在進行中,過去開展的相親交流大會、集體頒發結婚證儀式等活動還在繼續進行。
“各鄉鎮情況不一樣,偏遠鄉鎮制定政策時主要針對高價彩禮。”這位負責人介紹說,葉縣選出來3個試點鄉鎮,40個試點村,以點帶面發揮帶動作用,村裡有紅白理事會負責監督。
剛成為河南省婚俗改革實驗區的寶豐縣,已印發《寶豐縣民政局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縣民政局負責人說,将多手段引導廣大婚育新人選擇文明、節儉、莊重的文明婚育新風尚,對高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随禮攀比等不正之風展開綜合整治,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現狀、人口結構和風俗民情等實際,提倡城鄉居民彩禮不高于6萬元,通過确定彩禮‘限高标準’,引導婚嫁雙方逐年降低彩禮數額,少要或不要彩禮,杜絕大操大辦,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孟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各鄉鎮(街道)根據以上标準,指導各村在村民協商自願、體現自治原則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細化本村紅事标準,村紅白理事會負責實施和監督。
孟州市民政局要求,各鄉鎮(街道)先期确定20%的村(社區)作為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在确保到2022年底試點村(社區)初見成效的前提下,到2023年試點村(社區)規模擴大到60%,婚俗改革初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态化,2024年,在前兩年試點村的基礎上全面鋪開。
“婚俗改革更側重于從道德層面出發,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由政府指導或引導,其中有些問題在法律中已有體現,符合法治精神。”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梁認為,“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民法典明确規定的,如果女方和女方家長主動提出或者強制索要高額彩禮,屬于違法行為。
“作為中國民間已經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彩禮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衆基礎,婚俗改革工作要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相适應,充分考慮群衆接受程度,注意方式方法,防止把傳統風俗與陳規陋習混同在一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建偉認為,婚俗改革要善于從群衆關心的熱點、難點中尋找切入點,用法治理念和創新思維推動改革取得新進展,出台的政策需符合法律法規,村規民約要符合法治精神。
“其實,婚俗改革是一種行為規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和完善的機制。将婚禮新風寫入村規民約,用制度形式進行固化,就是一種有效的形式。”李建偉說,通過發揮黨員幹部、鄉村賢達、緻富帶頭人的帶頭作用,由他們通過算經濟賬、文化賬、社會賬的方式,對低俗婚禮進行幹預和勸阻,讓群衆看到婚俗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從思想上遏制婚事陋俗,樹立婚俗新風尚。(記者:趙紅旗)
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