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典舞蹈觀圖有感

古典舞蹈觀圖有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20:32:19

文|孫葆元

曾登上2022年春晚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備受矚目,原因之一便是其源自宋人的《千裡江山圖》,一個是現代舞蹈,一個是古典繪畫,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如此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帶給受衆同樣的美感。這一現象,對增強我們民族文化自信有兩方面啟示:一方面是傳統文化始終如一的活力與時代精神的融合,另一方面則是當代藝術如何與古老藝術進行精神嫁接。嫁接是關鍵詞,具體說就是舞蹈語言與繪畫語言的嫁接。

舞蹈語言是形體語言,通過形體造型傳達物象美、心境美,悅目的美感往往通過舞姿表達出來。引人注目的是腰身之美,唐人李群玉說“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元稹說“腰褭柳牽絲,炫轉風回雪”,杜牧說“楚腰纖細掌中輕”,張祜說“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飛”,千姿百态的腰的語言暢述了舞之美。現代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也大量使用了腰的語言,以表達山的險峻、江的逶迤,被稱作“青綠腰”。我們歎服腰技的同時,一下子就想到了“輕盈綠腰舞”的傳統表達。其實“綠腰”舞在唐代的教坊司中就有,屬于“軟舞”。《隻此青綠》用靜待、望月、落雲、垂思、獨步、險峰、卧石等造型語彙表述出山的語言,舞蹈語言和繪畫語言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任何語言都不是死水,而是滔滔江河。當宋人的千裡江山幻化成今人的青綠山水舞動起來,我們感到中華文化從沒有斷代,它把沉睡在我們心底的美感激醒。青綠山水畫誕生于北宋,以礦物質的石青、石綠為顔料,着色鮮亮明快,是對傳統墨色的突破,甫一登場便讓人眼前一亮。

據有限的記載,王希孟創作《千裡江山圖》時隻有十八歲,他留下的這幅畫,重要的不在畫藝,而在對畫圖表現手法的突破。憑着這股敢于創新的精神,王希孟受到宋徽宗青睐,進入宣和畫院。那裡名家荟萃、流派紛呈,他獲得一片立足之地。王希孟與他的同事張擇端一樣,沒有留下浩繁的年譜,幸虧還有生卒年月,他生于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逝于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隻活了21歲,讓人歎息不已。有宋一代那些風雲人物載入史冊,卻被時光忘記。王希孟用他的藝術點亮了歲月中的輝煌,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古典舞蹈觀圖有感(從千裡江山圖到現代舞蹈隻此青綠)1

中國的傳統繪畫不是一幅簡單的畫,畫是形态,荷載的是精神元素。世界上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語言都不是直白的,如果沒有靈魂,它便不能活到今天。中國畫裡的神韻最初是東晉畫家顧恺之提出的,他強調畫作“以形寫神”。形是表象,神是内涵,表象服從于内涵。沒有“神”,表象就是一個軀殼;有了“神”,表象就靈動起來。

清代的王國維猶嫌神韻說不盡如人意,遂提出“境界”說。他說,“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滄浪”指的是南宋詩評家嚴羽(自号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他主張詩歌創作的主旨應“以盛唐為法”,着重在“興趣”和“妙語”。“阮亭”是王士祯(号阮亭),他把顧恺之論畫的“神”移植到詩歌評論上,強調“神韻”。王國維不以為然,在二人的理論基礎上提出“境界”的概念,應該說是十分貼切的。詩畫同源,是說這兩門藝術都被注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精神脈絡高度契合,隻是形态的區别。

展開王希孟近兩米的長卷《千裡江山圖》,我們看到江流迤逦、青山峻秀,一座座山峰舒翠袖、展青羅,如臨江起舞的美人,如何不讓編舞者聯想到結隊起舞的舞姬呢?宋人善長卷,除了《千裡江山圖》還有《清明上河圖》,軸卷卷起的是一個曆史的段落,用發展的眼光看,正是曆史長河的閃光之處。

我查了一下,王希孟的十八歲應定格在宋徽宗政和三年,那一年,汴京繁華如《清明上河圖》之寫照,除了汴河上的航船,沿海甯波、福州口岸,商船桅帆林立。然而有一處地方被曆史的眼光忽略了,那就是上海吳淞江口的青龍鎮,該鎮“控江而淮浙輻辏,連海而閩楚交通”。那一年,另一位大畫家米芾出任青龍鎮鎮監,時青龍鎮煙火萬家、衢市繁盛,《宋會要》說“蕃商船泊雲集”。那裡是王希孟的家鄉,繁榮的經濟社會激動着畫家的心,作出如此驚世傑作也就是必然的了。

古典舞蹈觀圖有感(從千裡江山圖到現代舞蹈隻此青綠)2

畫意詩心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一脈相承,我們又想起詩的表達。柳宗元第一個呼喚着山水的青綠:“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溫庭筠看到了青綠山水的空靈:“澹然空水對斜晖,曲島蒼茫接翠微”;王維神色迷離,更是看穿時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前朝詩人把對青綠山水的會意傳遞給中華文化的史冊,宋朝詞人心領神會,蘇轼說:“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還是以山情喻人情。同時代的王觀則精确地看到山情水意的眉眼處:“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我們從《隻此青綠》的舞姿中看到了眼波眉峰的奔瀉,此時“舞”鍊接起山水蘊藏的詩意,把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推向一個新時代。

舞魂、詩魂、山水魂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人要形神俱備才有風采,山水形勝要凝神聚會才能深入人心,它的思想通道是象征。黑格爾說,“象征首先是一種符号。”他還說,“在這些符号例子裡,現成的感性事物本身就已具備由他們所要表達出來的那種意義。在這個意義上象征就不隻是一種本身無足輕重的符号,而是一種在外表形狀上就可以暗示要表達的那種思想内容的符号。”《隻此青綠》在《千裡江山圖》中找到這個“符号”,這就是中華文明貫穿三千年的文化精神,一旦被喚起便煥發出巨大的活力。我們活在這種文化之中,從形體到血脈,固定成華夏文化基因,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這種基因。

傳統文化不是古老的複活,而是注入時代精神後的涅槃,提取什麼、摒棄什麼、嫁接什麼,給傳統思維植入現代元素,于是就成為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也正是世界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