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季雨水格外多,一場大雨後小林蹚水走過了一截路面,此後不久小林就感覺自己的雙腳常常瘙癢不适,漸漸地兩隻腳開始有脫皮的情況,聽人說自己可能感染了“腳氣”,小林性格謹慎,不想亂用藥,于是前來醫院就診。
在為小林的足部進行檢查的時候可以看到患者雙足足底、足跟及足側緣皮膚粗糙、幹燥、增厚,伴有大量脫屑。将一部分皮屑刮除後送去檢驗,檢驗報告提示真菌菌絲陽性。
因此得出診斷結論:鱗屑角化型足癬。
診斷明确後接下來就是制定治療方案:
小林用藥約2周前來醫院随訪,觀察患足可見症狀消失,建議小林繼續用藥鞏固1-2周,目的是盡可能的殺滅足部真菌,降低複發風險。
一、小林的困惑之一:為什麼會得足癬?
足癬是極為常見的皮膚傳染病,常雙足對稱發生,自覺瘙癢,角化型足癬者瘙癢不明顯,足癬比手癬患病率大約高出10倍。絕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癬再感染到手部、指(趾)甲和其它部位。足癬患病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足掌及趾間腹側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有抑制皮膚絲狀真菌能力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
(2)足掌及趾間皮膚汗腺很豐富,出汗比較多,造成了有利于絲狀真菌及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潮濕環境
(3)足掌部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質蛋白則成為皮膚絲狀真菌的寄生營養物。因為絲狀真菌有溶解角質的能力,能消化角蛋自,所以能在角質層生活生長。
(4)由于穿着鞋襪,局部悶熱、出汗難透而潮濕,從而更有利于絲狀真菌的生長。
二、小林的困惑之二:足癬與生活習慣有什麼關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緻很多疾病的發生,其中足部皮膚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真菌感染引起手足癬的發生
(1)如有的人不注意足皮膚的清潔,特别是雙足多汗的人由于鞋襪濕潤又不常洗,皮膚真菌喜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裡生長繁殖以緻發病。發病後不認真治療,瘙癢時用手抓或熱水燙,又常使手足癬的皮損加重。
(2)一個家庭裡家庭成員如有人患了手足癬不被重視,不予治療或治療敷衍,使緻病真菌未得到控制,又與其他人密切接觸,這就造成直接接觸感染的機會
(3)有些患者感染足癬是因為使用過其他手足癬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如常使用有手足癬病人使用而未經消毒的拖鞋、擦腳巾、被褥、床單等而被傳染。
(4)患病往往是由于抵禦皮膚真菌能力較弱,尤其是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皮膚有破損時,會給皮膚真菌造成侵入的機會。
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手足癬的重要環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能夠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提高皮膚抗病能力。
三、小林的困惑之三:足癬能根治嗎?
“我聽說足癬很難根治,是這樣嗎?”小林十分擔心自己被這個病“纏上”。
足癬是由多種皮膚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傳染病。雖然真菌有很強的适應能力,但治療并不困難,經适當的治療後,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隻要認真對待,合理用藥都能夠治愈。
在治療前,要明白患的是哪種類型手足癬,才能有的放矢使用藥物。前來治療的間擦型、水疱型、鱗屑型手足癬患者中有90%的人知道病情。但不知道是哪種類型,而角化型手足癬患者中80%以上不知道是病變造成的手足皮膚粗糙、皲裂。臨床工作中經常能看到角化型足癬的患者由于足部皮膚出現皲裂、疼痛感而誤貼膠布止癢延誤病情的病例。
正确區分病型對于治愈足癬是非常必要的。有時還要與其它疾病鑒别。所以無論足出現什麼症狀,如水疱、糜爛、脫屑、皲裂等,都應到醫院進行診斷,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一定會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真菌比較頑固,往往喜歡向角質層深部潛入,因此當治療一個階段皮膚症狀消失的時候,不能大意,需要繼續鞏固用藥一個階段,盡可能的将真菌殺滅,甚至症狀頑固反複複發的患者需要配合口服抗真菌藥物。
正确區分足癬類型——針對性用藥——徹底殺滅皮膚真菌——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避免再次感染真菌。控制好這幾個環節,足癬是可以根治的。
注:普通大衆不具備紮實的醫學基礎,當出現症狀或不适感時應盡早到醫院就診,不可以将他人的病例與自己的症狀相對應,容易出現“按圖索骥”導緻誤判的情況。科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衆對疾病的認識,并不是鼓勵大家自診。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