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0:16:52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核心區控規下很大功夫改善民生)1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任張維。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核心區控規下很大功夫改善民生)2

吳良镛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核心區控規下很大功夫改善民生)3

李曉江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核心區控規下很大功夫改善民生)4

石曉冬

民生改善等重大項目開展情況(核心區控規下很大功夫改善民生)5

楊保軍

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中的“一核”,未來要将這“一核”建設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8月21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複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首都規劃建設從此進入新的曆史階段。近日,新京報記者對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他表示,核心區控規在突出民生改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核心區控規編制過程中,把突出政治中心服務保障和突出民生改善工作兩條最重要的要求有機統一起來,充分把握千年古都保護更新的特點,在規劃理念、組織方式、實施機制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

另外,核心區控規按法定程序批準後将成為核心區發展的法定藍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随意修改、違規變更。此次還建立了規劃督察制度和實施考核問責制度,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直接回應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京報:核心區控規最大的亮點和創新是什麼?

張維:在核心區控規編制過程中,我們把突出政治中心服務保障和突出民生改善工作兩條最重要的要求有機統一起來,充分把握千年古都保護更新的特點,在規劃理念、組織方式、實施機制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

首先,在規劃理念上,堅持減量提質,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我們深刻把握“都”與“城”、保護與利用、減量與提質的關系,統籌考慮政務功能保障、疏解減量提質、老城整體保護、街區保護更新、民生改善和城市安全六大方面,有序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大城市病”,實施核心區功能重組,優化提升政務功能,擦亮北京曆史文化金名片,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總而言之,就是要建設一個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

其次,在組織方式上,堅持開門編規劃,凝聚各方共識。核心區控規由首規委統籌組織,市領導親自挂帥成立規劃工作專班,中央有關部門、市級各委辦局、東城區和西城區人民政府共同參與,落實中央、地方和社會各界共同責任。技術上也成立了編制專班,由首規委和名城委專家領銜,共有21家設計單位共同參與,組建近300人的設計團隊,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深入參與了方案編制,為支撐規劃實施提供技術保障。曆經近三年時間,經過多次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意見,市人大、市政協審議和協商,市委市政府研究,首規委審議,形成凝聚各方共識的規劃成果。

在實施機制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一流人居環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規劃突出基層治理在規劃實施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回應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比如在核心區控規公示中,我們在東城區和西城區的32個街道都分别設置了“規劃微展廳”,讓大夥兒在“家門口”就能了解核心區控規的内容,表達自己對街區規劃建設的意見建議。對公示期間收到的群衆意見,我們逐條研究并積極采納,為下一步解決人民群衆關心的問題、組織規劃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衆

新京報:在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方面,核心區控規做了哪些具體安排?優良政務環境的營造與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是什麼關系?

張維:指出,實施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衆是最重要的兩條要求。規劃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做好政治中心服務保障工作,全力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營造安全優良的政務環境;同時,通過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創造綠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措施,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具體安排上,首先是優化空間布局,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切實把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和旅遊四個密度降下來。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利用好北京市搬遷騰退空間,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推動中央政務功能向長安街沿線相對集中布局,強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大國形象。

其次,加強城市設計。塑造舒朗莊重的中央政務空間形象。加強中南海及周邊地區、天安門-長安街等重點地區綜合整治和重要節點城市設計,體現長安街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塑造氣勢恢宏、大度雍容、舒朗莊重、綱維有序、禮樂交融的空間意向,展現新時代大國氣概、民族精神、首都形象。把握好建築總基調和多樣性,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展現新時代首都形象。

在提升環境品質方面,以長安街中軸線為骨架、曆史文化要素為基底,重塑水綠空間。提升長安街兩側沿線交通品質,改善道路出行環境。倡導綠色出行,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優化步行和自行車系統,降低小客車出行強度,提高停車管理水平。結合疏解騰退空間,增加公園綠地、小微綠地和公共型附屬綠地等不同形式的綠色空間。

另外,完善城市服務。健全完善“四個服務”制度機制,構建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的城市發展韌性,為中央政務活動創造安全、良好、宜人的服務保障環境,讓人民群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中軸線申遺保護帶動重點文物騰退

新京報:核心區控規對于老城整體保護做了哪些安排?有何亮點?中軸線申遺與老城保護是什麼關系?

張維:曆史文化是城市靈魂,核心區控規編制過程是再次認識北京老城核心價值的過程。北京老城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具有無與倫比的曆史、文化與社會價值。所以,這次的核心區控規緊緊圍繞老城核心價值的保護與傳承,講好老城故事,推動老城複興。将老城整體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統一起來,讓老城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老城的核心價值增添更加豐富、立體的時代内涵。這次控規在曆次城市總體規劃明确的老城整體保護重點基礎上,更加關注對曆史格局、空間形态、景觀視廊、城市風貌等老城核心特色的保護,強化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整體風貌特色。

中軸線是北京城的脊梁,保護好中軸線、守護好北京老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從2017年開始,蔡奇書記先後8次調研中軸線。老城保護是實施核心區控規的主要任務,而中軸線申遺保護則是有力抓手,是助推重點文物騰退、老城整體保護的重大工程,更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對實現首都核心區功能定位具有戰略性意義。

一方面,中軸線是包含了一系列曆史紀念物、建築群、曆史地标、曆史道路及橋梁的城市空間綜合體,是北京老城嚴謹對稱格局的核心所在。而老城正是體現依中軸線對稱特點的重要載體,依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四重城廓、棋盤路網、城市标志物和曆史水系,以及平緩開闊的天際線,都是在強化中軸線的核心價值。

另一方面,納入中軸線核心遺産點的太廟、社稷壇、先農壇與天壇等重要文物建築,仍有部分被一些單位和居民占用,沒有實現完整保護。尤其是先農壇,騰退難度較大,多年來都沒能解決。如今,借助中軸線申遺,這些文物将得到高度關注,目前市、區政府正在與各産權單位對接,制訂騰退計劃。

動态調整任務清單和重點工作

新京報:下一步将如何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确保控規落地?

張維:我們将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核心區控規按法定程序批準後将成為核心區發展的法定藍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随意修改、違規變更。為維護核心區控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建立了規劃督察制度和實施考核問責制度。

一方面,通過督察,強化對規劃全過程、全方位實時指導與監督,促進行政機關和有關主體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另一方面,落實規劃屬地的實施主體責任,将規劃實施納入對核心區績效考核和領導幹部責任審計。規劃部門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協調配合,及時發現、移送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線索。

為确保控規落地,我們組織編制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将核心區控規指标分解到實施任務中,确保任務可量化、可考核。我們将定期檢查評估,可能是以年度為單位,抓好各項規劃目标和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根據體檢評估情況,對任務清單和重點工作進行動态調整,逐年滾動編制和實施,層層推進、層層遞進,形成時間銜接、層層推進的工作布局。

“突出人民群衆、民生改善,一直是我們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核心區控規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張維

曆時近3年,經過19輪打磨,《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昨日正式發布。在公示版基礎上,最終版核心區控規新增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相關内容。東城區和西城區控規為何統一編制?為何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内容?未來首都功能核心區将建成什麼樣?就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權威官員和專家。

此次公布的核心區控規,把人居環境建設與政務功能完善、老城整體保護、民生改善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互為依托,沒有孤立地強調任何一方。一方面,塑造大國首都的整體形象,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另一方面,保護老城文化遺産,積極保護、整體創造;與此同時,應對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這可以說是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人居環境進行整體性創造的開始,為新時期首都建設奠定了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良镛

追問1

東、西城控規為何統一編制?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是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全市工作的重心所在,地位特殊、責任重大。一個功能區可以由多個行政區組成,東城區和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文化、資源禀賦、發展階段相近,将兩個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開展規劃編制,對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追問2

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京津冀的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定位就決定了北京在京津冀中具有核心地位,京津冀的核心是首都,首都的核心是政治功能,所以服務好中央政務是北京發展、京津冀發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的一個空間戰略、區域戰略。有三步非常明顯的空間性戰略,第一步是明确通州作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第二步是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第三步是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

這三個區域其實承擔着不同職能,這三個職能原來都集中在北京核心地區或者首都功能核心區周圍,通過空間調整,把北京的行政功能轉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能減輕北京中心區的壓力,同時又能保障北京作為一個兩千萬人口城市的正常運行。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目标很明确,首要任務是承接疏解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也承接首都地區發展的一些功能外溢甚至增量,所以雄安不僅是被動承接,也是創造一個新的發展區域,來平衡這個區域的空間格局。

到第三步明确東、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讓北京最核心地區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出去了,更好地服務于首都職能。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從規劃師角度來講,這從根子上保住了北京老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一句話概括是“一核兩翼”關系。為讓首都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就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來分擔地方性的事物。當然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帶動東部片區發展。

河北雄安未來定位是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為把北京聚集的人才、科技力量釋放出來,但是釋放的平台在雄安。所以北京是源,河北雄安是流,通過雄安再來帶動和促進河北發展。這三者之間是分工和協同,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突出強調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多強調的是經濟功能,還要有一個重要使命,是服務保障好核心區功能發揮。河北雄安新區主要是依托北京疏解的一部分優質高端資源來産生動力,帶動更大範圍冀中南地區發展。

追問3

批複版的核心區控規有哪些變化?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這次核心區控規批複版跟草案最大的差異,就在于公開了規劃實施要點。

規劃實施要點是核心區控規和之前批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以及河北雄安新區起步區控規最顯著的不同,這主要是考慮到核心區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工作的特征專門設計的。

在具體内容上,批複版跟草案最大的區别是增加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關内容。

今年發生的新冠疫情是對北京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大考,讓我們認識到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核心區的公共衛生體系關系到首都功能的保障,是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

此外,批複版還對公衆意見和群衆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對文本進行了适當修改,主要聚焦公衆意見集中與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包括居住環境改善、居民公共服務提升、交通出行、停車、曆史文化保護、公共空間品質、規劃如何實施等。

追問4

核心區控規特點和亮點是什麼?

石曉冬:首先是搭建了開門編規劃的組織體系,組織21家深耕核心區規劃設計的單位,形成300多人的團隊,同時發動32個街道,百餘名街區更新的責任規劃師,以及上百名街道、社區基層工作者,參與到規劃方案編制中,這尚屬首次。

其次,建立了面向實施的技術體系。控規充分考慮了這是在老城區的規劃,以及采用街區保護更新這個工作的特點,突出規劃顆粒度,也就是非常細、非常可感知。下繡花功夫,對首都功能核心區現狀約兩百萬常住人口、3.6萬宗各類權屬的土地,還有25萬棟建築、百街千巷、10005棵古樹深入分析研究。對32個街道、183個街區、400多個社區、大約3600個地塊,分級分類指導,針對核心區人口、用地、建築間的複雜關系,以及空間資源非常有限的特點,增加規劃實施的時間維度,建立“以時間換空間”的規劃思路。

三是總結了老城保護的公共空間體系。這次控規強調緊密圍繞老城核心價值,做好保護和傳承,精心保護好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保護好兩軸,即中軸線和長安街,保護好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壇八廟、棋盤路網的曆史格局;豐富和拓展保護對象,增加對地下文物埋藏區、曆史街巷、曆史名園、革命史迹的保護,共明确11類保護對象。

通過規劃,要求曆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從老城的33%提高到38%,接下來會逐批公布曆史建築名錄,同時要精心打造10條文化探訪路、15片文化精華區,體驗4種文化;營造36條特色景觀視廊等。

四是在規劃編制中形成了“1 1 32”的成果體系。這次規劃的成果形成了一本規劃文本,一本街區保護更新導則和32冊控規圖則的成果體系,滿足規劃組織實施的需要。

追問5

未來的核心區将是什麼樣的?

石曉冬: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的目标是要建設成為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什麼是首善之區?首善的意思就是表率,是最好的。

核心區發展首先要體現城市戰略定位,維護安全穩定,成為一個運行高效的國家中樞。從形象面貌上看,比如景山是核心區自然地理制高點,登上景山遠眺,就可以看到綱維有序、禮樂交融的整體空間形态。漫步老城,可以遊賞這種舒朗莊重、古今輝映的建築環境。徜徉街巷可以遊覽藍綠環抱、和諧甯靜的公共空間,在核心區要随處可以品味曆史、可以感受文脈、可以享受生活的圖景。

當然核心區老城不能隻是好看,還要好用。所以未來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在保有獨一無二古都特色基礎上,還要集合許多世界著名首都的優點,比如說華盛頓非常發達、完善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系統;比如東京高效的軌道公共交通系統;比如巴黎古老和創新完美融合,非常好的城市活力。

A06-A07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鄧琦

A06-A07版圖片/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供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