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被教導,做人要謙虛,然而現實很多情況卻是,你太謙虛别人就會輕視你,這反而使自己失去很多機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然而,太自信又會被别人說太狂妄、目中無人。
謙虛和自信,矛盾嗎?
不矛盾。
之所以覺得矛盾的根本問題在于:
太多人總想把一個真理應用于所有情況。比如,知道“做人要謙虛”,就把謙虛應用于所有場景,即使需要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那會顯得很不自信;知道“為人要自信”,就把自信應用于所有場景,即使與他人合作中,又會顯得自己急功近利。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當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表現出自信;當與團隊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表現出謙虛。為什麼要這樣做?
一、獨立的自信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
1.自身能力。2.運氣。
如果這時候你過于謙虛,别人就會覺得你的成功主要源于你的運氣,而不是你的能力。那麼,别人怎麼敢相信你下次也能成功呢?
我們做事可以不自以為是,但是不能不自信,即使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也要敢于相信自己,要勇于挑戰。
因為自信是一種正能量,它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甚至會使自己超常發揮。
但是,有的人會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是虛懷若谷的,無時無刻都顯示出謙卑的态度。
是的,越厲害的人越謙虛,但前提是先有厲害的聲望,然後才謙虛。
《道德經》說: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意思是:越是自己雄強剛猛,越是要守住慈柔安靜,就像山間的溪流一樣。越是内心有光明和信念,就越能不在乎别人黑自己或者自黑,這是能領導天下的支點。越是懂得自己的榮耀,被羞辱時就越能守得住,就像善于處下的山谷一樣。
但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你要首先是有“雄”才能“守雌”,有“榮”才能“守辱”,有“白”才能“守黑”。
比如,你在公司沒有什麼業績、沒有什麼貢獻,一個人跳出來污蔑你。你内心隻知道要“知其榮,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你心裡明白什麼是榮什麼是辱,什麼是白,什麼是黑,所以,你保持沉默,不予理睬。
然後呢?
然後你很可能就因此聲名大落,甚至混不下去了。
因為,你沒有“榮”和“白”作為基底,根本無法承受“辱”和“黑”帶來的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貢獻卓越的人,你就完全可以對故意侮辱你的人采取無視的态度。因為大家都知道你的業績,知道你的實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的這種不辯解、不打擊的态度反而會顯得你大格局、寬廣的心胸。
所以,自信很重要。
二、合作的謙虛一個團隊不能完成工作,很多情況下,其問題并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
團隊中的勾心鬥角、自以為是、想方設法自己邀功的問題會直接導緻團隊合作的失敗。比如,有的團隊中的領導,他會把功勞據為己有,不肯分團隊其他人相應的好處,逐漸地就會造成“失道者寡助”的結局。
《道德經》說:
不自見,故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不事先加入自己的偏私執念,所以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不以一己之念代替别人的想法,才能顯示出别人真正的意圖,不自己誇耀自己,反而得到了功勞,不自高自大,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不與萬物相争,萬物就不會站在你的對立面,也就立于了不敗之地。
《學經》說:
長于功成者,皆弱自功,長于為事者,皆弱自是,不自是,方得道,不自功,方得萬人之功,不自為,無所不為,故,善為者,必無為,是以無為,而得功成。
在與他人合作過程中,我們要懂得謙虛,要把别人的貢獻看在眼裡,即使自己實力優于别人,也不要自高自大、自以為是。
因為,人都是有思想和情緒的,“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結果很可能會使團隊陷入内耗,這對整件事而言毫無益處。
在團隊中,如果你的貢獻真的很突出,你自己不但不彰顯自己,而且很謙虛,敢于把利益分給大家,那麼,你就會收獲一些人的衷心和信念,因為誰都不傻,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這樣,你的“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反而成就了你。
這裡面的邏輯值得每個人細細地品味。
所以,當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表現出自信;當與團隊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表現出謙虛。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希望大家的業務越來越精進,心性越來越純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