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赤壁賦文段賞析

赤壁賦文段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15:01:29

作者 蘇轼

赤壁賦文段賞析(古文賞析之前赤壁賦)1

一、作者創作《赤壁賦》的時代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間,王安石創行新法,蘇轼反對王安石變法,引起王安石的不滿,他感到在京境遇越來越艱難,因此請求外任被批準,到杭州去任通判。後來又轉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豐二(1079)年,禦史李定等摘出蘇轼諷刺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讪謗朝廷,把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

蘇轼被捕後,經過長時間的審訊折磨,最後獲救,被貶到黃州作團練副使。這篇文章就是他被爛黃州後第三年七月(1028年7月)遊"赤壁鼻矶"時所作。

赤壁賦文段賞析(古文賞析之前赤壁賦)2

二、分段賞析

這篇文章,作者主要闡述了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對人生的看法。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從"壬戌之秋……泣孤舟之嫠婦"。

這一段,作者先叙述了泛舟的時間。時間是壬戌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既望是七月十六日。望是農曆每月十五日,所以既望則是十六日。人物是蘇子與客,地點是駕着小船遊于赤壁之下,即赤鼻矶。接着對江上的風景着筆描繪:清風、白露、月色、水光這些景色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這些境界中,作者有着憑虛衘風、羽化登仙的快感。于是乎飲酒唱歌,這歌詞裡洋溢的情感是對當前境界的滿足和對所想的人一一美好理想的象征一一的向往。

第二段從"蘇子愀然……托遺響于悲風"。

客人的洞箫吹出極其幽怨的聲調,引起主人和客人之間的一場問答,文章的重點又轉移到關于人生态度的論辯上來。洞箫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不僅足以使藏在幽壑中的蛟龍起舞,使孤舟中約寡婦暗泣,也足以使被貶失意的作者内心驚動。因此,他不禁愀然,正襟危坐,詢問客人為什麼要奏出這樣的音調來。于是,客人從赤壁的月夜,想到曹操約詩、赤壁鏖戰,都成了陳迹,又想到"吾與子”何能長存,于是頓生哀愁。這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客人的口述說出來的。

第三段也是最後一段,作者以眼前的水、月為喻,說出變與不變的大道理,以顯示心情的曠達,其實作者并未擺脫失意中的無聊之感,寫水與清風明月,與第一段照應。

赤壁賦文段賞析(古文賞析之前赤壁賦)3

三、全文賞析

蘇轼在這篇賦裡,充滿着浪漫主義的色彩。作者把"美人"作為他始終向往的美好理想的象征,不僅在那首歌裡,唱出了他即使在當前的環境裡,也沒有遺忘她的心情;而且,在這以前的"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一句之中,也已暗示出這個情懷了。這裡表達了作者的理想不能實現,心情苦悶的條件下,找到了解脫。其他如"浩浩乎如馮虛衘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也都反映出久處在壓抑的現實生活中,作者夾雜着道家飛升成仙的思想,以及要求解脫精神上的苦悶心情。

作者是一個有政治抱負,希望在功業上有建樹的人,現在卻處于受壓抑的被谪生活中。月夜江上,他會被美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他也會因客觀事物的偶然刺激而突然清醒,回到現實,感念長江無盡,而人生有限,空有抱負,沒有施展的機會。于是,他可以抛棄一切,追求出世長生,待到發覺是不可能的,又會抑郁得無可自解。于是故作曠,歸宿到賞風景,喝美酒,以取樂眼前,消極意味頗濃,并且說明變中有不變,可想中有可樂,來寬慰自己。這種曲折反複的思想活動,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

總之,這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範文。

赤壁賦文段賞析(古文賞析之前赤壁賦)4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