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吃烤鴨梁實秋

吃烤鴨梁實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2:59:03

“我們中國人外帶着肚量大。一桌酒席,可以連上一二十道菜,甜的,鹹的,酸的,辣的,吃在肚裡。五味調和飽餐之後,一個個吃的頭部發沉,步履維艱,不到這個程度便算是沒有吃飽。”

“吃了嗎?您嘞。”北京人見面喜歡通過問候吃來打招呼,這到底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問候,畢竟吃這件事情在中國人心中是一件大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就沒有國人不能吃的。不僅要吃,還要吃出藝術,吃出十八般武藝。這才是吃得講究,吃得體面。

随着時代的發展,短視頻的崛起,吃播以及美食視頻順勢而起。視頻博主們用鏡頭展示着各種色彩鮮豔的美食,看得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動。可見無論哪個時代,美食在人們心中都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沒有智能手機,沒有視頻的年代,也有一些好吃者用文字記錄着酸甜苦辣鹹。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1

《人間食色至味清歡》

梁實秋便堪稱文學界的吃播博主,在他的散文集《人間食色至味清歡》中,便是他從小到大,記錄美食的vlog。大到各種硬菜燒鴨烤羊肉,獅子頭海參。小到零食小販菜包煎馄饨。每一篇文章都在描寫吃食,卻又摻了一些另外的味道。有爺孫之間的默契,也有“疲馬戀舊秣,羁禽思故栖”的鄉愁。

食物的情緒

梁實秋生長在北京,提到北京就不得不提到北京烤鴨和豆汁兒。前者讓人趨之若鹜,後者嘛,就讓人有點敬而遠之了。胡金铨老先生在《談老舍》的一本書上,開頭便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京人。你看這便是豆汁兒的傲氣,便如同不到長城非好漢一般。長城咬咬牙,好歹還能爬一爬。可是這豆汁兒,沒喝過的人,初次嘗試非得咬着牙,還得捏着鼻子才能往下灌。

“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馊腐的怪味。二在燙,隻能吸溜吸溜的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鹹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後是滿頭大汗。”

對于梁老這種老北京人來說,豆汁兒确實是夠勁。在夏天喝豆汁兒的時候,總是要脫光了上衣,喝一碗豆汁兒,激出滿身大汗,酣暢淋漓。所以梁老離開北平以後,便十分想念豆汁兒,可除了北京,其他地方哪還有這種地方色彩濃厚的小吃。偶爾碰上一家寫着豆汁的小飯鋪,一頭紮入卻發現是豆漿。不禁拍着腦袋大呼老眼昏花,明明人家寫的豆汁而沒有寫豆汁兒。畢竟這帶着傲氣的豆汁兒,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碰上的。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2

豆汁兒

樸素溫順的豆腐。相較于傲氣的豆汁兒,豆腐就顯得有那麼點逆來順受了。豆腐本來就是軟萌的性子,可以拌着吃,炸着吃,炒着吃,更有甚者将其搗碎做成小餅狀,再下鍋油炸。

豆腐相傳為漢朝時候的淮南王劉安發明,劉安酷愛煉丹之術,在與一衆方士煉丹之時,無意之間将鹵水滴入了用于養丹的豆汁中,于是誕生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塊豆腐。劉安是漢高祖劉邦之孫,但你上網一搜,其主要成就竟然是豆腐創始人,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對于梁實秋先生來說,最喜歡的吃法莫過于涼拌豆腐。新鮮的嫩豆腐,清洗幹淨,加上蔥花,撒些鹽油,澆上紅醬豆腐汁。或拌上香椿,或拌上黃瓜,豆腐鮮嫩蔬菜爽口,其樂也何如?

除了涼拌豆腐,凍豆腐也廣受歡迎。可以下火鍋,也可以熬白菜。北方的勞動人民辛苦一天,左手拿着一大塊鍋盔,右手捧着一個大海碗,裝着凍豆腐粉絲熬白菜,唏哩呼噜的吃,就像豆腐一樣樸素,卻快活。

美食撫慰人心

外國的菜式,圖個新鮮吃上一兩次還行,長此以往,沒有幾個中國人能夠堅持下來。梁實秋在美國期間,對于感恩節才能吃的大餐火雞便沒有一點好感:“又粗又老又韌,一頓吃不完,禍延下一餐。”什麼自助餐,肯德基之類,吃了幾天也是胃口倒盡。到了加拿大的水牛城找到一家中國餐廳,一壺熱騰騰的紅茶才讓梁老松了一口氣。到了唐人街,尋到了油條,小籠包,湯面之類,家鄉的味道讓人熱淚盈眶。在異國他鄉,這熟悉的香氣像媽媽的手掌,撫慰着旅客。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3

中國菜

“無論怎麼難吃,東方人去外國旅行,西餐一個禮拜吃下來,也想去一間蹩腳的中菜廳吃碗白米飯。洋人來到我們這裡,每天鮑參翅肚,最後還是發現他們躲在快餐店啃面包。有時,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

西方的科學家總喜歡以事實以數據來說話,談到美食也總喜歡提起營養均衡。說起食物影響人的情緒,科學家解釋喜歡吃辣的人不僅僅是被他的味道所吸引,還因為辣椒會刺激口腔神經末梢,大腦會釋放出内啡肽,讓人心情愉悅。冬菇中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D,可以調節血壓,緩解情緒緊張和壓力。諸如此類。

這些解釋閃爍着科學的冰冷,卻忽視了有溫度的情感。對于國人來說,美食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有撫慰人心的效用。

古代的文人雅士,多不擅長在官場上混,所以總會碰上一些打壓。心意難平,有人會寄情于山水,有人則會寄情于美食。比如說蘇東坡,提到他就不免讓人想到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等。蘇轼一生起起伏伏,多次被貶,也因此去過很多地方。于是蘇大才子充分發揮了他的興趣愛好,走到哪吃到哪。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4

東坡肉

被貶黃州,他發現豬肉便宜,便開發了東坡肉。

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豬肉賦》

被貶惠州,他又開發了羊蠍子。被貶到海南儋州,更是開始起吃貨模式,無所不吃,果子狸、蝙蝠、蛤蟆,以及剛出生的小老鼠。最大的收獲便是海鮮:生蚝。還生怕被别人發現了,特意寫信讓兒子不要到處亂說,衆樂樂不如獨樂樂。

你說蘇東坡苦嗎?那是肯定的,職業生涯起起伏伏,薪水維系普通生活都捉襟見肘。黃州豬肉沒人喜歡吃,所以便宜。惠州的羊蠍子是羊肉賣完以後,剩下沒人要的。儋州的蝙蝠,蛤蟆就更别提了,在那個年代誰又敢吃?蘇轼選擇的這些食物,不是酒足飯飽後的閑情逸緻,而是生活所迫。

再說了不管怎麼愛吃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必也會沒有什麼胃口。說是蘇東坡愛吃,我想更多的借由美食來解憂,釋懷,苦中作樂。朝堂之上的事情左右不了,也無法言說,廚房裡的一鍋一勺自由我做主,誰也管不着。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赤壁賦》

到晚年面對大赦天下的喜事,蘇轼已經淡然了許多,在磨難中淬煉出來的通透曠達,可以讓他笑對一切。提起自己平生的功業,内心想的還是那幾個苦寒之地,還有小鍋煮的豬肉和羊蠍子。用美食化開内心的郁結,那濃烈的煙火氣袅袅升起,在藍天白雲,綠水青山間劃上了一道道人氣。

美食對于家的意義

對于中國人來說,家,廚房,團聚,緊密聯系地在一起,美食就是中間的橋梁。

“全家一起動手為核桃剝皮,刮紅棗泥,搗白米漿,用黑黝黝的小薄銚煮,守在一旁看着防溢出,很快一銚子核桃酪就煮得了。放進一點糖,不要太多。分盛在三四個小碗裡,每人所得不多,但是看那顔色,微呈紫色,棗香、核桃香撲鼻,喝到嘴裡黏糊糊的、甜滋滋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嚨裡去。”

幾個人分食母親做的核桃酪,場面溫馨舒服,梁實秋對母親的思念,也融化在這一碗小小的核桃酪裡。我們對故鄉的食物,有一種很特别的信任,信任它的味道,信任它的質地,誰都比不過它。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5

一家人吃飯

有一位華裔美籍的學人,回美國時總要帶上一兩百副油條,放在冰櫃中,要吃的時候用微波爐或者烤箱加工一番,吃一口就覺得妙不可言。在外工作的孩子,過年回一趟家,返回外地時總是滿載而歸。去一趟外婆家,什麼蘿蔔,白菜,雞蛋,還有剛産出的大米,把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這些東西普普通通,哪裡都有,但唯獨它特有的家的味道,哪裡都沒有。

“從屋裡拿出一根門闩。魚在石幾上躺着,一杠子打下去未中要害,魚是滑的,打了一個挺,躍起一丈多高,落在房檐上。于是大家笑成一團,搬梯子,上房,捉到魚便從房上直摔下來,摔了個半死,這才從容開膛清洗。幼時這一幕鬧劇印象太深,一提起魚丸就回憶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記憶的是一種聯系,與家人的聯系。回家時桌上擺的自己最愛吃的那幾個菜,在廚房中添亂時被媽媽假裝闆着臉呵斥,在餐桌下把不愛吃的肥肉偷偷夾給苦着臉的弟弟。美食像是另外一個家人,參與着我們的生活,幫助我們互相傳遞着關心與愛。我們記住的,思念的,除了美食,還有一起品嘗,互相夾菜的人,還有微醺中的那些笑顔。

在著名導演李安的《飲食男女》中,主人公老朱每周都要準備豐盛的晚餐,舉行家庭聚餐。可就像老朱漸漸失去味覺,品嘗不出菜的味道一樣,一桌子的家人各有心事,卻都深藏心底,無話可說,生活也品不出半點滋味。直到姐姐妹妹們在各自的生活中打破心結,找到歸宿,一個個離開家,也一個個開始意識到家的時候。那份看不見的維系着彼此的繩子越來越緊,越來越厚重。最後,老朱在品嘗着女兒做的湯的時候,發現自己消失的味覺恢複正常了。老朱閃着淚花握住女兒的手,不是因為味覺恢複的激動,而是再次嘗到家的滋味的欣喜。

吃烤鴨梁實秋(文壇吃播梁實秋)6

《飲食男女》

在中國說到美食,其實是件可小可大的事情。大到八大菜系,滿漢全席,小到溫暖親切的青椒肉絲,番茄炒蛋。可就算我們走遍東西南北,吃遍山珍海味。深埋在心底的,一想起來就會口舌生津,滿心歡喜,滿心想念的,還是媽媽掌勺的那幾個小菜。縱使山河遠闊,也不如一碗人間煙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