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内最流行的太極拳莫過于24式簡化太極拳,也稱為簡化太極拳。1956年,為了推廣太極拳健身運動,當時的國家體委指定李天骥和顧留馨兩位武術家牽頭,創編适合大衆練習的簡化太極拳。李天骥先生參照了楊澄浦先生所傳的楊氏太極拳,選了24個式子,略加改動,編了24式簡化太極拳。因其動作簡單易學,24式簡化太極拳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的喜愛。可以說各地方的各個公園,都有不少的大爺、大媽在練它,以求健身。可惜的是,并不是每個練24式的太極拳愛好者都懂得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因而造成了不少太極拳習練者都出現了膝蓋痛、腰痛等病痛,不僅沒有健身,反而變成了“傷身”。練太極,即使是練24式簡化太極拳的愛好者,也要注意并明白這幾個問題,才能真的達到健身的目的。
公園裡練太極拳的老年人
1. 練太極拳不要貪多。通過練太極拳可以體會到身體各肢體的配合與變化,尤其是各關節處,如肩、肘、腰、胯、膝等的變化與配合,而這些變化與配合必在老師的指點下反複地練習才能體會到,不是比劃一段時間動作就可以了。如果您能體會到這些變化了,離太極的健身功能就不遠了,我建議學、練太極拳不要貪多!千萬不要練完一個24式,又來個36式,再來了48式,有的還嫌不夠,還要再練練刀、劍、棍!一個都沒練好,隻能的練得越多,錯的越多,對健身來說沒什麼益處,還不如慢跑或散步一小時的健身效果來的好。如果您是為了健身,建議您練一個24式就夠了。一套24式打下來,時間可以控制在3-6分鐘,練個十遍,也就一小時左右。每天堅持下去,就會達到“招熟而漸悟懂勁”的效果,健身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 練太極拳不要想着去參加比賽。太極拳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練的是身與心,求得内心的平和與安甯,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若為了所謂的太極拳大賽,搞得内心不甯,便是壞了這種心境。太極拳,教必須因材施教,學必須量力而行,自己跟着老師練,隻有适合自己就好,不需要注意比賽時的各種得分點。而參加競賽的話,為了得到高分數就要按照競賽的動作标準進行。這樣的标準和要求,對年輕人來說尚可,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很多動作超出了身體負荷,若不顧自身的年齡和身體狀況,真的去參加比賽了,怕是得不償失,無益于身體健康和心境的修煉。謹記:練拳是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練的,不是練給人看的。
3. 練拳要松開腰胯。腰、胯屬于人體的中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松腰裆胯、沉腰裆勁,這是所有太極拳的基本要求,24式簡化太極拳也不例外,這一點做到了才能減少無用功,減少自身的關節是磨損。松腰,可以先用手平撫在自己的腰帶所在位置,輕輕施加一點壓力,然後坐在闆凳上,體會這一塊暖融融、如沐春風般的感覺;松胯,可以先以無極樁站穩,再體會兩胯關節内部有微微壓力的感覺。當這腰與胯這兩處在靜态時都能體會到了,就可以在練24式的時候去找這個感覺,這可能要練幾千遍拳才能找到。如果體會到了腰和胯,上下的勁貫串了,太極拳的神韻就有了,健身的作用才能體現出來。反複練一套24式簡化太極拳,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而貪多必然不精,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4. 練拳要注意腳下的配合。經常練太極拳的拳友會感到膝蓋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腳下沒有配合:身體已經轉了,上盤的動作已經做了,而腳還在原地未動,這就會讓膝關節扭曲,日久膝必受損。如下圖所示,每個人動作都有問題,右腳與身體不一緻,中盤無力、身體前探,以緻重心上浮,這樣的表演沒有意義。更為不可理解的是,這樣不符太極拳運動規律,有損身體健康的太極演練,居然是某醫院的一些醫生打的24式太極拳!如果您看到了這篇文章,建議您這樣做:隻要有身體轉動超過45度的動作,就下随身體轉動的方向擺腳,擺到腳尖方向與身體方向一緻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賽的時候,或許會因為動了腳而被扣分的哦!
5. 練24式簡化太極拳,要注意太極十三勢。我是這樣認為的:不管所學、所練的一套拳有多少個式子,隻有包含了“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太極十三勢,才能稱為太極拳,才能真正體會到太極的運動特點。不然所練的動作,随便取個别的名字都是可以的,不一定是太極拳哦。所以在練24式的時候,需要認真體會“太極十三勢”是怎樣貫穿在其中的,這樣才能層層深入地理解太極拳,體悟太極拳,并最終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但每種太極拳,對“太極十三勢”的解釋和用法都不同的,而24式簡化太極拳是以楊氏太極拳為藍本的,所以可以參考楊氏太極拳的“太極十三勢”的用法和練法。下圖為楊澄浦先生的弟子李雅軒先生的摟膝拗步,神韻十足,可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